一種保護套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護套組件,解決了現有脆性大的工件加工過程中容易碎裂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保護套組件,包括套設于工件兩端的上、下模套,所述上、下模套之間套接有與工件相適配的保護圈,所述上、下模套與工件之間分別設置有保護墊,所述保護圈的兩個端面均抵觸于保護墊。本實用新型安裝簡單,主要使用保護套組件套接在脆性材質的工件外,起到防止工件破碎開裂的作用。
【專利說明】
一種保護套組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保護部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保護套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許多模具生產加工企業,根據模具成型出來的不同產品,會生產加工出不同材質的模具。而生產出一個可以應用的模具需要經過多次加工,一些脆性材質的模具,比如金剛石或者光學玻璃等,使用磨床、車床或電火花加工時,現有技術中對于此種脆性較大的工件未采取保護措施,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工件容易發生破碎開裂,從而導致工件損壞;同時對于一種圓柱體的工件,經過高精磨削后,其側面和端面光滑,假設后續加工處理時未進行較好的保護,表面容易被磨損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護套組件,在脆性材質工件進行加工時,使用保護套組件套接在脆性材質的工件外,起到防止工件破碎開裂的作用。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包括套設于工件兩端的上模套和下模套,所述上、下模套之間套接有與工件相適配的保護圈,所述上、下模套與工件之間分別設置有保護墊,所述保護圈的兩端均抵觸于保護墊。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護套組件套接在脆性材質工件外,對工件具有保護作用,在工件進行沖孔等加工時,起到防止工件破碎開裂的作用,保護圈的上下兩端均抵觸到保護墊,使得工件側壁每個部位都能夠內保護,同時工件表面光滑,在安裝或者拆卸時,工作人員可以握持下模套將工件取下,從而不會破壞工件表面的光潔度。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圈套接工件的一面為光滑面。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工件電火花加工,工件晃動時會與保護圈內壁發生摩擦,而將保護圈的內壁設置成光滑,因此摩擦系數小,與工件之間產生的摩擦小,工件不會被磨損。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圈外表面設有粗糙面,所述粗糙面與下模套呈抵觸設置。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大保護圈與下模套之間的摩擦力,在保證保護圈能夠從下模套上拆卸下的情況下,在工件加工產生晃動時,保護圈不會在下模套中上下滑動。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圈的內徑為5cm?8cm。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護圈內徑具有不同的規格尺寸,而外徑不變,依舊能夠套接在同一個上、下模套之間,但可以對不同直徑的工件進行保護,從而提高了保護套組件的靈活性。
[0012]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套設置有卡槽,靠近所述下模套的保護墊一體成型有卡塊,所述卡塊與所述卡槽呈卡嵌配合。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護墊起到保護工件兩個端部的效果,而將下發的保護墊通過卡塊固定連接在下模套上,使得工件上端面進行加工時,下方保護墊始終對工件的下端面具有保護作用。
[0014]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護圈由高速鋼或H13的其中一種制成。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高速鋼或者H13制成的保護圈,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使得當工件碰撞到保護圈時,工件不容易碎裂;同時使用高速鋼或者H13制成的保護圈具有一定的光潔度,當保護圈與工件相互摩擦時,產生的摩擦力小,工件表面不會被磨損,因此使用此種材質制成的保護圈能夠起到保護工件的作用。
[001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下模套均由錳鋼材料制成。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錳鋼材料是一種高強度鋼材,在工件加工時,會對下模套產生一定的壓力,而錳鋼材料下模套可以承受沖擊、擠壓等惡劣的外界作用力,提高保護套組件的使用壽命。
[001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有:第一為保護圈起到保護工件的作用,工件套接保護圈后加工,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發生碎裂;第二為保護圈套設在工件外可以保護工件的側壁,通過保護墊襯墊在工件上、下兩端可以保護工件端部的光潔度,因此工件表面不會被磨損;第三為在工件下方套接下模套,同時下模套固定保護墊實現保護墊襯墊在工件的下端,起到保護工件端部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實施例用于體現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為實施例用于體現保護圈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實施例用于體現下模套固定保護墊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圖4中I部的放大圖。
[0024]附圖標記:1、上模套;2、下模套;3、保護圈;31、通孔;4、保護墊;5、光滑面;6、粗糙面;7、卡槽;8、卡塊;9、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結合圖1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包括上模套1、下模套2、保護圈3和保護墊4。如圖2所示,用于體現工件9的結構示意圖,中間為一種所需要被保護的脆性材質工件9,最為常見的是金剛石或者玻璃纖維,現有技術中,對該類工件9進行加工時,無論是采用電火花加工或者采用磨床加工,工件9受到較大壓力時容易出現碎裂的狀況。
[0027]而本實施例的保護套組件安裝在工件9上后對工件9起到保護作用,使得工件9在加工過程中不容易損壞。結合圖3所示,保護圈3呈套筒狀,中間為通孔31,保護圈3套接在工件9外時,通孔31與工件9呈間隙配合,保護圈3主要對工件9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其碎裂,同時通孔31內為光滑面5,工件9在通孔31發生位置改變與光滑面5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工件9側壁不會磨損。
[0028]由于生產加工廠需要生產出不同尺寸的工件9,因此保護圈3有多種,主要是配合不同直徑的工件9具有不同通孔31大小,即保護圈3的內徑范圍在5厘米到8厘米之間,保護圈3的外徑大小不變,具有此范圍內通孔31大小的保護圈3,可以大部分的脆性材質的工件9
進行套接。
[0029]上模套I與下模套2形狀結構相同,上模套I套設在工件9上端,下模套2套接在工件9的下端。上模套I和下模套2同時套接在保護圈3外,對保護圈3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中保護圈3外壁接觸下模套2部分設置為粗糙面6,因此保護圈3與下模套2難以發生相對運動。保護墊4設置有兩塊,分別位于工件9的兩端,且位于上模套I和下模套2內。
[0030]結合圖4和圖5所示,保護墊4為圓形其中部也開設有孔,保護墊4沿其直徑方向固定連接有卡塊8,下模套2的底部沿其直徑方向開設有卡塊8呈嵌設配合的卡槽7,卡塊8卡嵌在卡槽7內時實現對保護墊4固定連接在下模套2內,優選的卡塊8由橡膠材質制成,保護墊4可以從下模套2內取出。更為優選的,在上模套I中也開設有相同結構和形狀的卡槽7,位于工件9上方的保護墊4能夠固定連接在上模套I內,從而能夠較好地保護工件9。
[0031 ]在對工件9進行加工時,需要先將上模套I以及位于上模套I內用于保護工件9上端面的保護墊4從工件9拆卸下。
[0032]本實施例中的上模套I和下模套2均使用錳鋼材料制成,而保護圈3和保護墊4則采用尚速鋼或者Hl3制成,尚速鋼是一種具有尚硬度、尚耐磨性和尚耐熱性的工具鋼,而Hl3也是一種高韌性的鋼。使用高速鋼或者H13制成的保護圈3,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使得當工件9碰撞到保護圈3時,工件9不容易碎裂;同時使用高速鋼或者H13制成的保護圈3具有一定的光潔度,當保護圈3與工件9相互摩擦時,產生的摩擦力小,工件9表面不會被磨損,因此使用此種材質制成的保護圈3能夠起到保護工件9的作用。
[0033]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設于工件(9)兩端的上模套(I)和下模套(2),所述上、下模套(I,2)之間套接有與工件(9)相適配的保護圈(3),所述上、下模套(I,2)與工件(9)之間分別設置有保護墊(4),所述保護圈(3)的兩端均抵觸于保護墊(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3)套接工件(9)的一面為光滑面(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3)外表面設有粗糙面(6),所述粗糙面(6)與下模套(2)呈抵觸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3)的內徑為5cm?8cm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套(2)設置有卡槽(7),靠近所述下模套(2)的保護墊(4) 一體成型有卡塊(8),所述卡塊(8)與所述卡槽(7)呈卡嵌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圈(3)由高速鋼或H13的其中一種制成。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護套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套(I,2)均由錳鋼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B28D7/04GK205703748SQ20162055992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1日
【發明人】范艷賓
【申請人】海鹽鑫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