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布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砂布輪,包括基體,由若干砂布片依次粘接在所述基體上而成的砂布輪本體,所述基體的外徑與所述砂布輪本體的外徑比為70:95~80:105,所述砂布片與所述基體的傾角為4~10°。其結構簡單,增加了砂布輪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及砂布輪的實際利用面積,顯著提高了砂布輪的利用率與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對拐角和溝槽的研磨質量。
【專利說明】
砂布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磨削加工工具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砂布輪。
【背景技術】
[0002]砂布輪是一種重要的磨削工具,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產品的加工中,主要起到打磨拋光等作用。大到汽車、輪船、航空制造中,小到玉石的打磨,鞋子廠鞋跟的打磨,不銹鋼產品制作,家具的制作中,都大量使用。但由于砂布片結構設計不合理,傳統的砂布輪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較小,磨削效率低下,對拐角和溝槽的研磨效果很不理想。此外傳統的砂布輪的基體外徑與砂布輪本體外徑之比設計不合理,造成砂布輪的利用率較低,導致顯著的浪費,不利于生產成本的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砂布輪,提高了砂布輪的利用率和磨削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種砂布輪,包括砂布輪本體,所述砂布輪本體由若干砂布片依基體外形粘接在所述基體上而成,所述基體具有圓周外形,另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基體的外形面,所述基體的外徑與所述砂布輪本體的外徑比為70:95?80:105。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定義與所述基體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為法平面,所述砂布片與所述基體粘接面的傾角為4?10°。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體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圓形凸起。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形凸起中心設有轉軸連接孔。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軸連接孔與所述基體具有同心關系。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軸連接孔內設有與所述基體固定連接的軸套。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定義所述基體上粘接砂布片的平面為粘接面,所述粘接面為所述基體遠離所述圓形凸起平面的一面。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砂布片由磨料與布基組成。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體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直柄,所述直柄與所述基體具有同心關系。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定義所述基體上粘接砂布片的平面為粘接面,所述粘接面為所述基體接近所述直柄的一面。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砂布輪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砂布片與基體的傾角、基體的外徑與砂布輪本體的外徑比的合理設計,增加了砂布輪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及砂布輪的實際利用面積,顯著提高了砂布輪的利用率與加工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對拐角和溝槽的研磨質量也有顯著改善。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砂布輪的整體結構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砂布輪的俯視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砂布輪的半剖視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砂布輪的整體結構圖;
[0022]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砂布輪的俯視圖;
[0023]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砂布輪的半剖視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砂布輪的整體結構圖;
[0025]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砂布輪的俯視圖;
[0026]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砂布輪的半剖視圖。
[0027]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8]1-砂布輪本體,11-基體,111-圓形凸起,112-轉軸連接孔,113-軸套,114-淺凹槽,115-直柄,116-固定螺母,1161-螺紋通孔,12-砂布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砂布輪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砂布輪的優選實施例。但是,砂布輪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砂布輪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0030]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31]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砂布輪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32]實施例1
[0033]參照圖1,砂布輪包括砂布輪本體I,砂布輪本體I為由若干砂布片12沿基體11的外形面依次粘接在基體11上而成的環形體。粘接時,砂布片12—端粘接于基體11一面上,另一端延伸至超出基體11的外形面。相鄰的砂布片12部分重疊,能夠有效提高砂布片12的強度。
[0034]—并參照圖2及圖3,基體11為環形零件,整體為鋼制結構,能夠滿足磨削載荷對強度的要求。基體11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圓形凸起111,圓形凸起111的存在使基體11整體略呈碗形,對分散載荷、提高強度起到良好作用,并有利于基體11減輕重量。
[0035]圓形凸起111中心設有與基體11同心的轉軸連接孔112。轉軸連接孔112為具有一層臺階面的階梯孔,其臺階面保證了與轉軸軸承端面的良好接觸,有利于轉軸的鎖固。
[0036]轉軸連接孔112內還設有與基體11固定連接的軸套113,軸套采用金屬材料制成,既便于連接轉軸,又利于保護基體11,防止基體11與轉軸之間的磨損。
[0037]進一步地,圓形凸起111平面上還設有淺凹槽114,淺凹槽114的尺寸與固定螺母的外徑形成間隙配合,能夠起到提高心軸同軸度的作用。
[0038]定義基體11上粘接砂布片12的平面為粘接面。根據磨削加工的負載分布與加工特點,為保證磨削加工的穩定性,粘接面為基體11上遠離圓形凸起111平面的一面。
[0039]砂布片12由磨料和布基組成,磨料位于布基表面上,通過粘結劑粘接而為一體。
[0040]砂布輪進行磨削加工時,主要通過砂布片12上的磨料摩擦去除物體表面材料而完成加工,因此磨料的選擇對加工效率有著重要影響。為此,磨料可以是陶瓷、氧化鋯、氧化招、碳化娃中的一種材料。
[0041]布基是粘結劑和磨料的承載體,也是磨削過程的力支撐體,是砂布片12的基礎部分。因此,布基必須具備一定的拉伸強度、很好的可撓性、較小的延伸性。為此,布基選擇為全棉布料。
[0042]砂布片12為柔性磨具,主要通過外展于基體11圓周面外的部分進行磨削加工。當砂布片12與被磨削物體接觸時,砂布片12會發生變形,故砂布片外展部分的比例對加工效率有重要意義。經研究與實踐,當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位于70:95?80:105范圍內時,砂布片12的利用率達到最佳范圍。
[0043]定義與基體11圓周外形中心軸垂直的平面為法平面。砂布輪上的砂布片12是層疊式分布,加工時只有部分面積得以利用。為了增大砂布片12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經研究計算,砂布片12與法平面的夾角位于4?10°范圍內時,砂布片12的可加工面積處于理想狀態,極大提高了砂布片12的利用率。
[0044]使用時,砂布輪通過轉軸連接孔112內的軸套連接于轉軸上,轉軸另一端安裝有驅動裝置,驅動砂布輪完成磨削加工。由于對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和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的合理規劃,砂布片12幾乎全部可以利用,砂布輪的加工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降低了磨削加工的生產成本。而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合理,對拐角與溝槽的加工質量也有很大改善。
[0045]實施例2
[0046]參照圖4,砂布輪包括砂布輪本體I,砂布輪本體I為由若干砂布片12沿基體11的外形面依次粘接在基體11上而成的環形體。粘接時,砂布片12—端粘接于基體11一面上,另一端延伸至超出基體11的外形面。相鄰的砂布片12部分重疊,能夠有效提高砂布片12的強度。
[0047]—并參照圖5及圖6,基體11具有圓周外形,整體為鋼制結構,能夠滿足磨削載荷對強度的要求。基體11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直柄115,直柄115的長度應保證足以夾持。
[0048]定義基體11上粘接砂布片12的平面為粘接面。根據磨削加工的負載分布與加工特點,為保證磨削加工的穩定性,粘接面為基體11上遠離直柄115的一面。
[0049]砂布片12由磨料和布基組成,磨料位于布基表面上,通過粘結劑粘接而為一體。
[0050]砂布輪進行磨削加工時,主要通過砂布片12上的磨料摩擦去除物體表面材料而完成加工,因此磨料的選擇對加工效率有著重要影響。為此,磨料可以是陶瓷、氧化鋯、氧化鋁、碳化硅中的任意兩種以上材料混合而成。
[0051]布基是粘結劑和磨料的承載體,也是磨削過程的力支撐體,是砂布片12的基礎部分。因此,布基必須具備一定的拉伸強度、很好的可撓性、較小的延伸性。為此,布基選擇為全滌布料。
[0052]砂布片12為柔性磨具,主要通過外展于基體11圓周面外的部分進行磨削加工。當砂布片12與被磨削物體接觸時,砂布片12會發生變形,故砂布片12外展部分的比例隨加工效率有重要意義。經研究與實踐,當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位于70: 95?80:105范圍內時,砂布輪12的利用率達到最佳范圍。
[0053]定義與基體11圓周外形中心軸垂直的平面為法平面。砂布輪上的砂布片12是層疊式分布,加工時只有部分面積得以利用。為了增大砂布片12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經研究計算,砂布片12與法平面的夾角位于4?10°范圍內時,砂布片12的可加工面積處于理想狀態,極大提高了砂布片的利用率。
[0054]使用時,砂布輪通過直柄115夾持于刀具夾盤上,能夠迅速地完成拆裝。刀具夾盤另一端安裝有驅動裝置,驅動砂布輪完成磨削加工。由于對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和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的合理規劃,砂布片12幾乎全部可以利用,砂布輪的加工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降低了磨削加工的生產成本。帶柄砂布輪可與直向角磨機、手提電鉆、風動工具、電鉆、風鉆、臺鉆、流水線上操作配合使用,由于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合理,砂布輪上形成顯著的翹邊加工面,尤其適合對拐角和溝槽等復雜形狀的加工。
[0055]實施例3
[0056]參照圖7,砂布輪包括砂布輪本體I,砂布輪本體I為由若干砂布片12沿基體11的外形面依次粘接在基體11上而成的環形體。粘接時,砂布片12—端通過陶瓷結合劑粘接于基體11 一面上,另一端延伸至超出基體11的外形面。
[0057]一并參照圖8及圖9,基體11具有圓周外形,整體為鋼制結構,能夠滿足磨削載荷對強度的要求。基體11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圓形凸起111,圓形凸起111的存在使基體11整體略呈碗形,對分散載荷、提高強度起到良好作用,并有利于基體11減輕重量。
[0058]圓形凸起111中心設有與基體11同心的轉軸連接孔112。轉軸連接孔112為具有一層臺階面的階梯螺紋孔,其臺階面保證了與轉軸軸承端面的良好接觸,有利于轉軸的鎖固。通過螺紋連接,砂布輪本體I可固定于轉軸上。圓形凸起111平面上設有固定螺母116,以保證砂布輪本體I與轉軸的穩固連接,且能進一步提高轉軸與砂布輪的同軸度,使砂布輪受力更加均勻,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固定螺母116內設有沿固定螺母116徑向設置的螺紋通孔1161,與轉軸固定時,緊定螺釘通過螺紋通孔1161保證基體11與轉軸不發生相對轉動。
[0059]定義基體11上粘接砂布片12的平面為粘接面。根據磨削加工的負載分布與加工特點,為保證磨削加工的穩定性,粘接面為基體11上遠離圓形凸起111平面的一面。
[0000]砂布片12由磨料和布基組成,磨料位于布基表面上,通過粘結劑粘接而為一體。
[0061]砂布輪進行磨削加工時,主要通過砂布片12上的磨料摩擦去除物體表面材料而完成加工,因此磨料的選擇對加工效率有著重要影響。為此,磨料可以是陶瓷、氧化鋯、氧化鋁、碳化硅中的一種材料,也可以由任意兩種以上材料混合而成。
[0062]布基是粘結劑和磨料的承載體,也是磨削過程的力支撐體,是砂布片12的基礎部分。因此,布基必須具備一定的拉伸強度、很好的可撓性、較小的延伸性。為此,布基選擇為棉滌混合布料中的一種。
[0063]定義與基體11圓周外形中心軸垂直的平面為法平面。砂布輪上的砂布片是層疊式分布,加工時只有部分面積得以利用。為了增大砂布片與被磨削物體的接觸面積,經研究計算,砂布片12與法平面的夾角位于4?10°范圍內時,砂布片的可加工面積處于理想狀態,極大提高了砂布片的利用率。
[0064]砂布片12為柔性磨具,主要通過外展于基體11圓周面外的部分進行磨削加工。當砂布片12與被磨削物體接觸時,砂布片12會發生變形,故砂布片外展部分的比例隨加工效率有重要意義。經研究與實踐,當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位于70:95?80:105范圍內時,砂布輪12的利用率達到最佳范圍。
[0065]使用時,砂布輪通過轉軸連接孔112內的螺紋及固定螺母116連接于轉軸上,轉軸另一端安裝有驅動裝置,驅動砂布輪完成磨削加工。由于對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和基體11外徑與砂布輪本體I的外徑比的合理規劃,砂布片12幾乎全部可以利用,砂布輪的加工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降低了磨削加工的生產成本。而砂布片12的粘接方向合理,對拐角與溝槽的加工質量也有很大改善。
[0066]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67]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6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砂布輪,包括砂布輪本體,所述砂布輪本體由若干砂布片依基體外形粘接在所述基體上而成,所述基體具有圓周外形,所述砂布片一端粘接于所述基體上,另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基體的外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的外徑與所述砂布輪本體的外徑比為70:95?80:105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定義與所述基體的中心軸垂直的平面為法平面,所述砂布片與所述法平面的傾角為4?1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圓形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凸起中心設有轉軸連接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連接孔與所述基體具有同心關系。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連接孔內設有與所述基體固定連接的軸套。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定義所述基體上粘接所述砂布片的平面為粘接面,所述粘接面為所述基體遠離所述圓形凸起平面的一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布片由磨料與布基組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中心設有與其一體連接的直柄,所述直柄與所述基體具有同心關系。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砂布輪,其特征在于,定義所述基體上粘接所述砂布片的平面為粘接面,所述粘接面為所述基體遠離所述直柄的一面。
【文檔編號】B24D13/14GK205703797SQ20162056645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鄭忠燦
【申請人】鄭忠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