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尾框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尾框成型模具是利用上模具和下模具相互扣合形成尾框工藝空腔,然后注入漿料成型,尾框成型后需要進行脫模,現有的脫模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從模具的一端或者兩端撬取,不但費時費力,撬取時間較長,尾框在模具內滯留時間較長也會導致模具表面發生變型,縮短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在撬取的過程中尾框被撬取處非常容易出現損壞,導致廢品率非常高。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脫模簡單、快速、有效且能夠避免脫模過程中尾框受到損壞的尾框成型模具。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尾框成型模具,包括位于支架上的下模具和位于下模具正上方連接在液壓升降泵的上模具,所述下模具和支架之間還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至少三個連通下模具和支架的螺紋通孔,所述螺紋通孔橫向均勻的排列在固定架上,所述螺紋通孔內設置有與螺紋通孔相匹配的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頂面與螺紋通孔的開口面完全重合。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為:尾框成型進行脫模時,旋轉螺紋桿,螺紋桿持續上升能夠將模具中的尾框輕松頂出,由于螺紋桿是向模具內尾框的底端均勻受力,所以在脫模過程中不會損壞尾框,另外螺紋桿的頂面與螺紋通孔的開口面完全重合,在注漿成型過程中,螺紋桿的頂面能夠完全填補掉下模具底面的開口,使得注漿成型能夠正常進行,不會影響最后的尾框成型質量。
進一步地,所述螺紋通孔和螺紋桿的數量均為三個,所述三個螺紋通孔分別位于下模具底面的兩端和中間。
進一步地,所述螺紋桿的底端設置有旋轉把手,旋轉把手的設置使得操作人員能夠更加輕松、快速的轉動螺紋桿。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模具自帶脫模裝置,避免了采用人工撬取的方式進行脫模所導致的脫模費時費力、強度大、模具和成型尾框容易損壞的問題的發生,不但大幅提升了脫模效率,而且保證了脫模后尾框的成型質量,大幅降低了廢品率,提高了生產利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尾框成型模具,包括位于支架3上的下模具1和位于下模具1正上方連接在液壓升降泵6的上模具2,所述下模具1和支架3之間還設置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上設置有三個連通下模具1和支架3的螺紋通孔41,所述三個螺紋通孔41橫向均勻的排列在固定架4上,所述三個螺紋通孔41分別位于下模具1底面的兩端和中間,所述螺紋通孔41內設置有與螺紋通孔41相匹配的螺紋桿5,所述螺紋桿5的頂面與螺紋通孔41的開口面完全重合,所述螺紋桿5的底端設置有旋轉把手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