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塑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引線框模具及引線框模塊。
背景技術:
對于引線框的制備,通常使用簡單模具來建立工藝及試制樣品等。工藝制備時,如圖1和圖2所示,由于現有技術中引線框結構1’上的安裝孔12’對應于引線框模具的注塑入口23’,該安裝孔12’位于注塑入口23’流入的模流流道上,對模流具有一定阻礙作用,總體模流走線相對復雜,而且導致產品塑封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封不完整或孔洞不良,從而造成產品塑封的成品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型結構的引線框模具及引線框模塊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了到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引線框模具,用以制備引線框結構,所述引線框模具包括:主體框、與所述主體框內部連通的注塑入口和注塑出口以及位于所述主體框內的第一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體與所述注塑入口位于所述主體框的同側。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引線框模具還包括第二柱體,所述第二柱體位于設置所述第一柱體的所述主體框一側的相對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柱體與所述第一柱體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主體框為矩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注塑入口與所述注塑出口分別位于所述主體框的對角線位置。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引線框模具還包括第二柱體,所述第二柱體遠離一開始從所述注塑入口流入的模流流道設置。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柱體靠近所述注塑出口附近。
本實用新型引線框模具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引線框模具還包括兩個引腳容納部,兩個所述引腳容納部位于所述主體框具有所述塑封入口一側的相鄰兩側。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引線框模塊,包括若干個引線框結構,所述引線框結構由如上述引線框模具制成;其中,若干個所述引線框結構并列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調整引線框模具的注塑入口及模流方向,以使塑封材料可以主體框內模流方向較為順暢,從而可以解決引線框塑封不完整及孔洞不良的問題。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現有引線框模具內的模流方向;
圖2是本申請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現有引線框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引線框模具內模流方向;
圖4是本申請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引線框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在本實用新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并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引線框模具用以制備引線框結構1。該引線框模具包括:主體框21、與主體框21內部連通的注塑入口23和注塑出口24以及位于主體框21內的第一柱體(未圖示)。該主體框21內構成了制備引線框結構1的空間,在制備引線框結構1時,引線框結構1的導線框架11放置于該主體框21內,而后通過注塑對導線框架11進行塑封處理。
該第一柱體的設置用以在引線框結構1上形成安裝孔12,從而便于制備后的引線框結構1通過連接件安裝在電子設備中。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柱體與注塑入口23位于主體框21的同側,如此可以避免第一柱體位于注塑入口23的模流模道上而造成對模流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從而可以使注塑封裝時模流較為順暢,解決了塑封不完整或者塑封后出現孔洞不良等問題。
在一可選的實施例中,引線框模具還包括第二柱體(未圖示),第二柱體位于設置第一柱體的主體框11一側的相對另一側。該第二柱體同樣也是用以在引線框結構1上形成安裝孔12,在引線框結構1的相對兩側設有安裝孔12,從而便于對該引線框結構1的固定。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第二柱體與第一柱體對稱設置,不僅有利于實現對引線框結構1的固定效果,而且有利于該引線框結構1的整體美觀。當然,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并非僅對稱設置,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位于非對稱設置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在一可選實施例中,該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可以位于所在側的中間位置,便于引線框結構1的整體穩(wěn)固。
在又一可選實施例中,引線框模具還包括第二柱體,該第二柱體遠離一開始從注塑入口23流入的模流流道設置。優(yōu)選地,該第二柱體靠近注塑出口24附近,該實施例中,將第二柱體設置在靠近注塑出口24附近,可以減少塑封過程中模流流動的影響。
在本實用新型一可選實施例中,該主體框21可以為矩形結構,其中,注塑入口23與注塑出口24分別位于主體框21的對角線位置,如此設置可以使模流充分經過整個主體框21后流出,實現了對主體框21內的各個邊角填充完整。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該主體框21的形狀并不限于矩形結構,還可以為其他任意的規(guī)則形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在本實用新型中,無論該主體框21為任意形狀,優(yōu)選地將注塑入口23與注塑出口24設置在對角線位置。
另外,該引線框模具還包括兩個引腳容納部22,兩個引腳容納部22位于主體框21具有注塑入口23及第一柱體一側的相鄰兩側。優(yōu)選地,該注塑入口23的模流流向與引線框結構1的引腳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又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引線框模塊100,該引線框模塊100包括若干個引線框結構1,其中,若干個引線框結構1并列設置。本實施例中的引線框結構1由上述引線框模具制成。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引線框模具中將引線框架由現有橫向布局改為縱向排布,模流方向得到優(yōu)化,使模流的流動相對比較順暢,解決了塑封體表面存在塑封不完整或者引線框結構內存在孔洞不良等問題。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實用新型后,將容易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實用新型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實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實用新型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