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包括用于輸入熔融銅液的銅液吸入端和用于輸出成型銅排的銅排成型端;所述銅液吸入端設置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銅液吸入通道,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之間設置有固定連接端壁;所述銅排成型端設置有銅排主體成型通道和水冷管道成型通道,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設置于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上方,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中設置有水冷管道成型模芯,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朝向所述銅液吸入端的端部與所述固定連接端壁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一方面結構便于進行加工;另一方面整體機械強度較好,不易損壞;再次熔融銅液在冷卻結晶通道中的流通性較好,因此水冷銅排產品的成型效果好,上引連鑄的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
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解銅精煉工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
【背景技術】
[0002]電解銅精煉工藝是將粗銅預先制成厚板作為陽極,純銅制成薄片作陰極,以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和液作為電解液;通電后,粗銅中的金屬銅元素從陽極溶解成銅離子向陰極移動,到達陰極后將會獲得電子而在陰極析出電解銅。電解銅精煉工藝生產出來的純銅板中的銅元素含量高、質量好,可以用于制造電氣產品的優良導體。電解銅的成型加工通常采用銅材上引連鑄機來完成,銅材上引連鑄機可以直接利用電解銅連續熔鑄生產不同規格的桿材、管材、扁坯或其他異型材。和傳統的銅錠壓延生產黑銅桿相比,采用銅材上引連鑄機進行銅材生產加工具有工藝技術先進、產品質量好、單位能耗低、生產品種及規格靈活多樣、適應性強、沒有三廢污染、等特點,是銅導體及銅材加工的理想生產工藝。
[0003]水冷銅排主要結構包括銅排本體和位于銅排本體上的水冷通道,現有技術中的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主要存在結構加工困難、機械強度較差、以及結晶通道流通性較差的問題。因此,有必要設計提供一種新型的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以克服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包括用于輸入熔融銅液的銅液吸入端和用于輸出成型銅排的銅排成型端;所述銅液吸入端設置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銅液吸入通道,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之間設置有固定連接端壁;所述銅排成型端設置有銅排主體成型通道和水冷管道成型通道,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設置于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上方,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中設置有水冷管道成型模芯,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朝向所述銅液吸入端的端部與所述固定連接端壁固定連接。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底面高度均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的底面高度相同,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頂面高度均與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的頂面高度相同。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通道豎直側壁,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模芯豎直側壁;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各包括一個銅液內側豎直側壁和一個銅液外側豎直側壁,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位于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之間;兩個所述水冷通道豎直側壁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兩個所述水冷模芯豎直側壁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包括水平設置的水冷通道水平頂壁,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的底部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的頂部連通,和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的頂面之間設置有水冷通道水平間隙,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頂壁設置有鏤空排氣通孔,所述鏤空排氣通孔連通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間隙。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一方面結構便于進行加工;另一方面整體機械強度較好,不易損壞;再次熔融銅液在冷卻結晶通道中的流通性較好,因此水冷銅排產品的成型效果好,上引連鑄的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銅液吸入端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銅排成型端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圖2中A—A處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至圖3,圖1至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包括用于輸入熔融銅液的銅液吸入端10和用于輸出成型銅排的銅排成型端20;所述銅液吸入端10設置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銅液吸入通道11,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之間設置有固定連接端壁12;所述銅排成型端20設置有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和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設置于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上方,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中設置有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朝向所述銅液吸入端10的端部與所述固定連接端壁12固定連接。具體地,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底面高度均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的底面高度相同,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頂面高度均與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的頂面高度相同。進一步地,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通道豎直側壁24,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模芯豎直側壁25;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各包括一個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和一個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位于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之間;兩個所述水冷通道豎直側壁24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兩個所述水冷模芯豎直側壁25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
[0018]作為優選的,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包括水平設置的水冷通道水平頂壁26,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的底部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的頂部連通,和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的頂面之間設置有水冷通道水平間隙27,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頂壁26設置有鏤空排氣通孔28,所述鏤空排氣通孔28連通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間隙27。所述結構便于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間隙27處充分給料,避免出現水冷銅排的水冷通道破損或頂壁薄弱。
[0019]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與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內側壁在水平兩側的間隙,自所述銅液吸入端10向所述銅排成型端20逐漸縮小,不僅便于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和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的加工,而且在實際使用時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中熔融銅液給料充分,熔融銅液流動性好,水冷銅排產品的成型效果好;且由于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具有錐形結構,相較于傳統的等截面積的柱狀結構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
[002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輸入熔融銅液的銅液吸入端(10)和用于輸出成型銅排的銅排成型端(20);所述銅液吸入端(10)設置有兩個對稱設置的銅液吸入通道(11),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之間設置有固定連接端壁(12);所述銅排成型端(20)設置有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和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設置于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上方,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中設置有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朝向所述銅液吸入端(10)的端部與所述固定連接端壁(12)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底面高度均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的底面高度相同,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頂面高度均與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的頂面高度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通道豎直側壁(24),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包括兩個相向設置的水冷模芯豎直側壁(25);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各包括一個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和一個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位于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之間;兩個所述水冷通道豎直側壁(24)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外側豎直側壁(14),兩個所述水冷模芯豎直側壁(25)分別連接兩個所述銅液吸入通道(11)的所述銅液內側豎直側壁(1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冷銅排上引連鑄結晶石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包括水平設置的水冷通道水平頂壁(26),所述水冷管道成型通道(22)的底部與所述銅排主體成型通道(21)的頂部連通,和所述水冷管道成型模芯(23)的頂面之間設置有水冷通道水平間隙(27),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頂壁(26)設置有鏤空排氣通孔(28),所述鏤空排氣通孔(28)連通所述水冷通道水平間隙(27)。
【文檔編號】B22D11/14GK205702361SQ20162066345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9日
【發明人】丁順斌, 袁榮
【申請人】蕪湖恒昌銅精煉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