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面研磨拋光機。
背景技術:
拋光機也稱為研磨機,常常用作機械式研磨、拋光及打蠟,其工作原理是:電動機帶動安裝在拋光機上的海綿或羊毛拋光盤高速旋轉,由于拋光盤和拋光劑共同作用并與待拋表面進行摩擦,進而可達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層、淺痕的目的。拋光盤的轉速一般在1500-3000 r/min,多為無級變速,施工時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拋光機的工作效率是生產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廠生產車間內,由于拋光機體積較大,因此拋光機的數量不會太多,這樣就需要擁有兩個拋光輪的拋光機同時加工一個工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研磨拋光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面研磨拋光機,包括底座、金屬柜和彎柱,所述底座上設有金屬柜,金屬柜上設有下工作盤和彎柱;所述,金屬柜內設有電機底座,電機底座上固定設置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齒圈活動連接,齒圈活動連接有太陽輪;所述太陽輪與下工作盤固定連接;所述彎柱上設有操作窗口、研磨料盒以及氣缸,彎柱上固定連接有連桿;所述氣缸的活塞上固定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與上工作盤固定連接;所述上工作盤上開設有出料口,研磨料盒通過皮管與出料口連通;所述連桿上設有光柵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彎柱上開設有通孔,伸縮桿從通孔內穿入,并與上工作盤連接。
優選的,所述齒圈通過行星輪與太陽輪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工作盤和下工作盤上套有可拆卸的羊毛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雙面研磨拋光機,利用太陽輪和行星輪傳動,降低轉速,帶動工作盤轉動,工作盤表面設有熨燙平整的羊毛套,羊毛套能夠取下更換,這樣可以減小被加工的工件的磨損度,此外,通過出料口向工件噴灑研磨料,提高拋光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適用于多種類型的拋光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傳動齒輪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研磨料輸送裝置示意圖。
圖中:1底座;2金屬柜;21電機機座;22電機;23傳動齒輪;24齒圈;25太陽輪;3下工作盤;4彎柱;41操作窗口;42研磨料盤;421皮管;5氣缸;51伸縮桿;6上工作盤;61出料口;7連桿;71光柵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雙面研磨拋光機,包括底座1、金屬柜2和彎柱4,所述底座1上設有金屬柜2,金屬柜2上設有下工作盤3和彎柱4;所述,金屬柜2內設有電機底座21,電機底座21上固定設置有電機22,電機底座21與電機22通過螺絲和螺母固定連接,方便拆卸維修,電機22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傳動齒輪23;所述傳動齒輪23與齒圈24活動連接,齒圈24活動連接有太陽輪25,所述齒圈24通過行星輪與太陽輪25活動連接,利用太陽輪和行星輪傳動,降低轉速,帶動工作盤轉動;所述太陽輪25與下工作盤3固定連接;所述彎柱4上設有操作窗口41、研磨料盒42以及氣缸5,彎柱4上固定連接有連桿7;所述氣缸5的活塞上固定連接有伸縮桿51,伸縮桿51與上工作盤6固定連接,氣缸5上的伸縮桿51可上下伸縮,將工件夾緊,方便拋光,上工作盤6和下工作盤3上套有可拆卸的羊毛墊,羊毛墊熨燙平整,表面無污物,這樣可以減小被加工的工件的磨損度;所述彎柱4上開設有通孔,伸縮桿51從通孔內穿入,并與上工作盤6連接,通孔與伸縮桿51不相接觸;所述上工作盤6上開設有出料口61,研磨料盒42通過皮管421與出料口61連通,通過出料口61向工件噴灑研磨料,提高拋光效率和質量;所述連桿7上設有光柵傳感器71。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