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拋丸工裝,特別涉及一種兩端具有盲孔工件專用拋丸工裝。
背景技術:
有些工件呈長條形,且這種工件的兩端具有盲孔。這種工件加工需求是:工件在噴涂前需進行拋丸工序,且拋丸過程中鋼丸不能進入到工件兩端的盲孔中,以至于影響后續的噴涂工藝。因此,在進行噴涂前,需用橡膠塞把工件兩端的盲孔塞死,拋丸后在去去除。上述過程存在的問題是,拋丸前需花費較多準備時間,生產效率不高,且塞盲孔的橡膠塞使用周期短(2-3次),且拋丸過程中可能存在沒塞緊塞子脫落的狀況,因此,生產成本高,不利于環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兩端具有盲孔工件專用拋丸工裝,該工裝能夠在拱頂工件的同時對工件兩端的盲孔有效的密封,使得拋丸后工件能夠達到噴涂工藝要求,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兩端具有盲孔工件專用拋丸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相向且平行設置的一對工作邊,其中一工作邊的內表面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限位球,另一工作邊的內表面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分別與每一所述限位球一一對應的彈性頂桿組件,工作時,工件兩端盲孔分別被所述限位球和所述彈性頂桿組件密封。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頂桿組件包括:
設置在所述另一工作邊的內表面上的套筒;
浮動設置在所述套筒內的彈簧;
由所述彈簧驅動伸縮的頂桿,所述頂桿的頂端設置有限位鋼球。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球為焊接在所述框架的邊上的鋼球。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限位球和所述限位鋼球的外徑分別大于工裝兩端對應的盲孔的內徑。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原來工藝,減去了拋丸前用橡膠塞塞盲孔的過程。而原來工藝所存在的橡膠塞使用周期短、拋丸過程中可能存在沒塞緊塞子脫落的情況都不會出現。可見,本實用新型大大減少了拋丸前的準備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更加安全可靠和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的結構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限位球被局部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頂桿組件被局部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至圖3所示的兩端具有盲孔工件專用拋丸工裝,包括框架100,本實施例的框架為四邊框架,框架100具有相向且平行設置的一對工作邊110a、110b,其中工作邊110a的內表面111a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限位球120,本實施例中的限位球120為焊接在工作邊110a的內表面111a上的鋼球。工作邊110b的內表面111b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分別與每一限位球120一一對應的彈性頂桿組件130。工作時,工件10兩端盲孔11、12分別被限位球120和彈性頂桿組件130密封。
本實施例中的彈性頂桿組件130包括設置在工作邊110b的內表面111b上的套筒131,套筒131內浮動設置有彈簧132,頂桿133穿過套筒131,且由彈簧132驅動伸縮,頂桿133的頂端設置有限位鋼球134。為了能夠完全對工件10兩端盲孔11、12進行密封,本實施例中的限位球120和限位鋼球134的外徑分別大于工裝10兩端對應的盲孔11、12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工件10被裝配在框架100內時,工件10兩端盲孔11、12分別被限位球120和限位鋼球134密封。此時的彈簧132處于壓縮狀態,從而產生彈性回復力使工件10固定在工裝上。限位球120和限位鋼球134有一部分或者全部進入工件10的兩端的盲孔11、12,不僅能夠起到密封的作用,而且能夠固定住工件10,使工件10在拋丸過程中不會產生位移。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