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硅片噴砂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硅片背面噴砂機。
背景技術:
硅片在生產過程中,將硅錠切割成硅片后部分硅片可能需要進行噴砂處理,以利于硅片的后續處理。
現有技術中沒有專門針對硅片進行噴砂處理的裝置,由于硅片生產過程中可能并不需要對所有硅片進行噴砂,因此,現有技術中對硅片進行噴砂時均在生產現場直接進行,硅片噴砂處理過程中砂料回收率低,并且,由于噴砂時沒有防護措施,硅片的噴砂過程對環境影響大。為此,現有技術中有采用其它噴砂設備對硅片進行噴砂處理,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噴砂設備結構不合理,長期使用后觀察口上積聚較多的灰塵,觀察口清潔不方便,造成操作人員無法直觀地觀察噴砂過程,影響硅片的噴砂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設計簡單,操作方便,提高了生產效率,硅片噴砂的均一性、噴砂厚度精度穩定的硅片背面噴砂機。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硅片背面噴砂機,具有機床;所述機床上設有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的一端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傳送帶上方設有噴嘴;所述噴嘴與砂桶連接;所述砂桶與減壓閥相連;所述傳送帶上設有翻轉裝置;所述翻轉裝置包括一對夾持件、提升氣缸和轉動電機;所述夾持件鏡像分布在傳送帶的兩側,夾持件同時與對應的夾持氣缸、提升氣缸和轉動電機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夾持件的內側開有與硅片契合的夾持槽,且一對夾持件呈“[]”形位置設置在傳送帶兩側。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夾持槽的槽底和內壁均貼有硅膠或橡膠層。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噴嘴與凸輪往復機構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砂桶內部設有振動篩。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伺服電機與變頻器相連。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機床上設有光電開關。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砂桶與噴嘴之間設有噴砂壓空流量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的效果:
(1)本實用新型具有設計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硅片噴砂的均一性、噴砂厚度精度穩定。
(2)本實用新型的夾持件的內側開有與硅片契合的夾持槽,且一對夾持件呈“[]”形位置設置在傳送帶兩側,每個單獨的夾持件呈“匚”形,保證在夾持過程中夾持槽包覆在硅片的周邊及四個腳,保證了翻轉過程中硅片不易掉落損壞。
(3)本實用新型的夾持槽的槽底和內壁均貼有硅膠或橡膠層,防止硅片磨損。
(4)本實用新型的噴嘴與凸輪往復機構連接,保證硅片噴砂的均一性、噴砂厚度精度穩定。
(5)本實用新型的砂桶內部設有振動篩,保證砂的精細度。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具有機床;機床上設有傳送帶1;傳送帶1的一端安裝有伺服電機2;傳送帶1上方設有噴嘴3;噴嘴3與砂桶4連接;砂桶4與減壓閥5相連;傳送帶1上設有翻轉裝置6;翻轉裝置6包括一對夾持件7、提升氣缸8和轉動電機9;夾持件7鏡像分布在傳送帶1的兩側,夾持件7同時與對應的夾持氣缸10、提升氣缸8和轉動電機9連接。
夾持件7的內側開有與硅片契合的夾持槽,且一對夾持件7呈“[]”形位置設置在傳送帶1兩側。
夾持槽的槽底和內壁均貼有硅膠或橡膠層。
噴嘴3與凸輪往復機構11連接。
砂桶4內部設有振動篩。
伺服電機2與變頻器12相連。
機床上設有光電開關13。
砂桶4與噴嘴3之間設有噴砂壓空流量計14。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