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屬冶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再生合金鉛冶煉合格后,要澆鑄成型。原合金鉛澆鑄到成型模具后,自然冷卻到一定溫度,然后將鉛錠取出、碼垛、入庫,但冷卻時間長,冷卻時熱量散發到周圍,造成環境溫度高。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利用回收中水縮短冷卻時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包括用于存放合金鉛成型模具的底槽,所述底槽中設置有冷卻水道,所述冷卻水道中設置有隔板,所述冷卻水道的一端設置有進水管和出水管,冷卻水道的另一端密封,所述隔板將冷卻水道分隔成進水水道和出水水道,所述合金鉛成型模具設置于底槽上。
所述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中,所述隔板的一端與底槽的內壁一端密封,隔板的另一端與底槽的內壁之間設有缺口。
所述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中,所述裝置呈扇形。
所述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中,所述底槽內注入中水。
所述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中,所述合金鉛成型模具呈扇形輻射排列。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將合金鉛成型模具擺放在鋼質底槽內,在底槽內通入″中水″冷卻,″中水″吸收熱量后排出底槽,這樣,不僅縮短了冷卻時間,而且降低了環境溫度,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更節省了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利用回收中水縮短冷卻時間。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包括用于存放合金鉛成型模具50的底槽10,所述底槽10中設置所述底槽中設置有冷卻水道,所述冷卻水道中設置有隔板20,所述底槽10的一端設置有進水管30和出水管40,冷卻水道的另一端密封,所述隔板將冷卻水道分隔成進水水道和出水水道,所述合金鉛成型模具設置于底槽10上,進水管30與進水水道連通,出水管40與出水水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隔板20的一端與底槽10的內壁密封,隔板20的另一端與底槽的內壁之間設有缺口,使進水水道與出水水道連通,可供水從一側注入后回流至另一側,使進水、出水從底槽的同一側注入和流出,形成水循環,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資源。
如圖所示,所述裝置呈扇形,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改成相應形狀。
所述底槽10內注入中水(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所述中水吸收熱量后排出底槽10,經冷卻塔冷卻后循環使用。
所述合金鉛成型模具50正反依次擺放,使其能適配底槽10的形狀。具體的,所述合金鉛成型模具呈扇形輻射排列,相鄰兩個合金鉛成型模具之間間隔為一個小扇形,使底槽能孰輕擺放盡量多的模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再生合金鉛澆鑄成型的快速冷卻裝置,將合金鉛成型模具擺放在鋼質底槽內,在底槽內通入″中水″冷卻,″中水″吸收熱量后排出底槽,經冷卻塔冷卻后循環使用。這樣,不僅縮短了冷卻時間,而且降低了環境溫度,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更節省了人力、物力。
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