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
背景技術:
用于玻璃加工的工具機上,為了對玻璃工件進行夾持固定,通常會于機架上設置夾持裝置,該夾持有玻璃公家你的夾持裝置可于機體上進行往復移動以將玻璃工件移動至加工裝置處,以工具機的加工裝置對玻璃表面進行加工。現有技術中關于玻璃加工的設備也較多,例如申請號為201120285616.X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玻璃加工機,該玻璃加工機包括有一機體、一加工裝置、一高速傳動機構、一能夾持待加工的工件的夾持機構與一氣浮裝置;該機體為一架體;該加工裝置設置于該機體上;該高速傳動機構能移動的設置于該機體上;該夾持機構包括有一基座、一定位板、一上夾座、一彈性件、一下夾座與一氣壓缸;該基座與該高速傳動裝置相連接;該定位板以一側面設置于該基座上;該上夾座一端能滑動的設置于該基座上,其另一端設有一上夾具;該彈性件以一端與該上夾座連接,以另一端與該定位板相連接;該下夾座的一端能滑動的設置于該基座上,其另一端設有一下夾具,該下夾具相對于該上夾具;該氣壓缸設置于該下夾座的底面處,其具有一伸縮臂,該伸縮臂的自由端與該上夾座連接;該氣浮裝置裝設于該機體上,其具有至少一正壓部與至少一負壓部,該正壓部與負壓部分別于氣浮裝置頂面形成有多個氣孔,該氣浮裝置位于該工件的下方。
申請號為201320851468.2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玻璃面板加工機,包括機架,具有工件裝卸料區和工件加工區;設于所述機架上的旋轉式工作臺組件,包括:工作臺軸座,具有第一齒盤;工作臺,具有與所述工作臺軸座的所述第一齒盤對應的第二齒盤以及用于承載待加工的玻璃面板的多個承載臺面;旋轉氣缸,通過轉軸升降和旋轉所述工作臺;在所述工作臺的旋轉下帶動多個所述承載臺面各自所承載的所述玻璃面板在所述工件裝卸料區和所述工件加工區之間轉換;設于所述機架上且受伺服電機控制的雙加工工位組件,所述雙加工工位組件能同時工作且用于分別對應處于所述工件加工區內的不同的所述承載臺面上所各自承載的所述玻璃面板以執行相應的工位加工;每一個加工工位組件包括:工位底座;伺服電機,設于所述工位底座;由所述伺服電機控制而活動設于所述工位底座上的工位臺;由所述伺服電機控制而活動設于所述工位臺上的磨頭座;設于所述磨頭座上、與所述工作臺中處于所述工件加工區內的所述承載臺面所承載的玻璃面板對應的加工磨頭。
申請號為201420679012.7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玻璃面板加工裝置包括,移動平臺,該移動平臺上設置有一工作臺;位于移動平臺上方的安裝架;活動架;用于帶動活動架在安裝架的高度方向上下運動的驅動機構;安裝在活動架底部用于對玻璃面板表面進行加工的機頭;用于帶動機頭轉動的驅動單元;以及抓料組件,該抓料組件包括氣缸、連桿、以及吸盤,氣缸的缸體鉸接在活動架上,連桿的中部與氣缸的伸縮桿鉸接,連桿的一端與活動架鉸接,吸盤安裝在連桿的另一端;氣缸的伸縮桿上固定有一呈“U”形的連接件,連桿的中部置于連接件中并與連接件鉸接;活動架上固定有一立板,立板的頂部固定有一水平向外延伸的安裝板,氣缸的缸體頂部鉸接在安裝板上;移動平臺上設置有上料架和下料架,上料架和下料架均包括有多個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料槽;安裝架上設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導軌,活動架滑動配合的安裝在導軌上;連桿的另一端固定有一安裝塊,吸盤安裝在該安裝塊上。
然而現有的磨邊裝置在對玻璃面板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當對玻璃面板的一面進行打磨后,需要人工進行翻轉然后進行另一面的加工,從而導致加工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磨邊裝置存在的加工效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能夠自動對玻璃面板進行自動翻轉,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加工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玻璃的放置平臺,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工作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放置平臺上的玻璃輸送至工作臺的機械手,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工作臺上的玻璃進行加工的磨削裝置,所述機械手和磨削裝置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所述工作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用于放置玻璃的承載面,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四個用于吸附玻璃的緊固吸盤,所述緊固吸盤的上端面與承載面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緊固吸盤的下端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所述凹槽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別套設有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分別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一轉軸連接有第一吸盤,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二轉軸連接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一吸盤圍繞第一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二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吸盤圍繞第二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二伺服電機,所述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均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設置有三個吸盤,所述吸盤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
所述第二通孔為條形通孔,所述底座的下端配設有滑塊,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下端固定在滑塊上;所述滑塊配設有用于帶動滑塊在底座上移動的移動氣缸,所述移動氣缸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
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別位于底座的兩個對角上,所述第二定位板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定位板沿著朝向第一定位板移動的頂伸氣缸。
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呈L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玻璃的放置平臺,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工作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放置平臺上的玻璃輸送至工作臺的機械手,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工作臺上的玻璃進行加工的磨削裝置,所述機械手和磨削裝置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所述工作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用于放置玻璃的承載面,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四個用于吸附玻璃的緊固吸盤,所述緊固吸盤的上端面與承載面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緊固吸盤的下端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所述凹槽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別套設有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分別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一轉軸連接有第一吸盤,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二轉軸連接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一吸盤圍繞第一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二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吸盤圍繞第二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二伺服電機。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機械手將放置在放置平臺上的玻璃面板移動至工作臺上,通過緊固吸盤將玻璃(玻璃面板)固定在底座上進行加工,當玻璃面板的一面磨削完成后緊固吸盤釋放,第一吸盤上的吸盤開始工作將玻璃面板夾持緊固,通過第一伸縮氣缸帶動玻璃面板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第一吸盤開始帶動玻璃面板旋轉,將水平放置的玻璃面板旋轉至處于豎直平面,然后第二伸縮氣缸上升,通過第二吸盤轉動至于玻璃面板的另一面接觸,同時第二吸盤上的吸盤開始工作將玻璃面板吸附住,第一吸盤開始釋放并且第一伸縮氣缸復位;第二吸盤帶動玻璃面板旋轉至水平面,然后第二伸縮氣缸下降直到玻璃面板與承載面接觸,然后再通過緊固吸盤將玻璃面板緊固在承載面上進行磨削處理,從而完成玻璃面板的輸送和加工。相比現有技術,消除了人工搬運放置、翻轉的過程,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完成玻璃面板的輸送、緊固、加工、翻轉,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01、機架,02、放置平臺,03、工作臺,04、滑動塊,05、滑槽,06、牽引氣缸,07、支座,08、第三伸縮氣缸,09、吸氣盤,010、磨削裝置,011、第一定位板,012、第二定位板,1、底座,2、承載面,3、凹槽,4、緊固吸盤,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伸縮氣缸,8、第二伸縮氣缸,9、第一銷軸,10、第二銷軸,11、第一伺服電機,12、第二伺服電機,13、支撐架,14、吸盤,15、滑塊,16、移動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所用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的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包括機架01,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玻璃的放置平臺02,所述機架01上還設置有工作臺03,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將放置平臺02上的玻璃輸送至工作臺03的機械手,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對工作臺03上的玻璃進行加工的磨削裝置010,所述機械手和磨削裝置010分別位于機架01的兩側,其中磨削裝置010屬于現有技術產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贅述。所述工作臺03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頂部用于放置待加工產品(玻璃面板)的承載面2,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內設置有四個用于吸附待加工產品的緊固吸盤4,所述緊固吸盤4的上端面與承載面2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緊固吸盤4的下端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其中緊固吸盤以及吸氣裝置屬于現有技術產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贅述。所述凹槽開設有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分別套設有第一伸縮氣缸7和第二伸縮氣缸8,所述第一伸縮氣缸7和第二伸縮氣缸8分別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第一伸縮氣缸7的上端經第一轉軸9連接有第一吸盤,所述第二伸縮氣缸8的上端經第二轉軸10連接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轉軸9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一吸盤圍繞第一伸縮氣缸7旋轉的第一伺服電機11,所述第二轉軸10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吸盤圍繞第二伸縮氣缸8旋轉的第二伺服電機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第一轉軸將第一吸盤和第一伸縮氣缸鉸接在一起,第二轉軸將第二吸盤和第二伸縮氣缸鉸接在一起,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均連接有從動輪,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分別固定在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的活塞桿上,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均連接有與從動輪相互嚙合的主動輪,通過齒輪轉動的方式帶動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進行轉動,保證轉動過程中的平穩性。在使用過程中,通過緊固吸盤將待加工產品(玻璃面板)固定在底座上進行加工,當玻璃面板的一面加工完成后緊固吸盤釋放,第一吸盤上的吸盤開始工作將玻璃面板夾持緊固,通過第一伸縮氣缸帶動玻璃面板上升,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第一吸盤開始帶動玻璃面板旋轉,將水平放置的玻璃面板旋轉至處于豎直平面,然后第二伸縮氣缸上升,通過第二吸盤轉動至于玻璃面板的另一面接觸,同時第二吸盤上的吸盤開始工作將玻璃面板吸附住,第一吸盤開始釋放并且第一伸縮氣缸復位;第二吸盤帶動玻璃面板旋轉至水平面,然后第二伸縮氣缸下降直到玻璃面板與承載面接觸,然后再通過緊固吸盤將玻璃面板緊固在承載面上,從而完成玻璃面板的翻轉和緊固。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自動完成玻璃面板的輸送、緊固、加工、翻轉,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
所述機械手包括支座07,所述支座07的下端連接有滑動塊04,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與滑動塊04相互適配的滑槽05,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用于帶動滑動塊04在滑槽05內滑動的牽引氣缸06;所述支座07上連接有第三伸縮氣缸08,所述第三伸縮氣缸08的下端連接有用于吸附玻璃的吸氣盤09,所述吸氣盤09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放置,機架上還設置有輸出機械手,輸出機械和機械手分別位于工作臺03的兩側,便于自動對磨削完成后的玻璃輸出,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程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的方式,所述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均包括支承架13,所述支承架13上設置有三個吸盤14,所述吸盤14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
為了便于保證吸盤14吸附玻璃面板的穩定性,所述的三個吸盤14構成一個三角形。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通孔6為條形通孔,所述底座1的下端配設有滑塊15,所述第二伸縮氣缸8的下端固定在滑塊15上;所述滑塊15配設有用于帶動滑塊15在底座1上移動的移動氣缸16,所述移動氣缸16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通過滑塊和移動氣缸的設計,便于保證第二伸縮氣缸上的吸盤能夠吸附住玻璃面板,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所述機架0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板011和第二定位板012,所述第一定位板011和第二定位板012分別位于底座1的兩個對角上,所述第二定位板012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定位板012沿著朝向第一定位板011移動的頂伸氣缸,通過第一定位板011和第二定位板012便于翻轉后的玻璃進行定位,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所述第一定位板011和第二定位板012呈L型。
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于面積較大、體積較重的玻璃面板的加工,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加工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吸氣裝置和壓縮空氣源固定設置在機架01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緊固吸盤、第一伸縮氣缸、第二伸縮氣缸、第三伸縮氣缸、牽引氣缸、頂伸氣缸、吸氣盤、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吸盤和移動氣缸均電連接有控制器,通過控制器用于對各個運動部件進行控制,保證各個動作協調進行,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程度。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玻璃的放置平臺,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工作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放置平臺上的玻璃輸送至工作臺的機械手,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工作臺上的玻璃進行加工的磨削裝置,所述機械手和磨削裝置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所述工作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用于放置玻璃的承載面,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四個用于吸附玻璃的緊固吸盤,所述緊固吸盤的上端面與承載面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緊固吸盤的下端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所述凹槽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別套設有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分別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一轉軸連接有第一吸盤,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二轉軸連接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一吸盤圍繞第一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二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吸盤圍繞第二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二伺服電機。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玻璃面板磨邊的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玻璃的放置平臺,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工作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將放置平臺上的玻璃輸送至工作臺的機械手,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對工作臺上的玻璃進行加工的磨削裝置,所述機械手和磨削裝置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所述工作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用于放置玻璃的承載面,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四個用于吸附玻璃的緊固吸盤,所述緊固吸盤的上端面與承載面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緊固吸盤的下端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所述凹槽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別套設有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所述第一伸縮氣缸和第二伸縮氣缸分別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所述第一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一轉軸連接有第一吸盤,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上端經第二轉軸連接有第二吸盤,所述第一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一吸盤圍繞第一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二轉軸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吸盤圍繞第二伸縮氣缸旋轉的第二伺服電機;所述機械手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下端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與滑動塊相互適配的滑槽,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帶動滑動塊在滑槽內滑動的牽引氣缸;所述支座上連接有第三伸縮氣缸,所述第三伸縮氣缸的下端連接有用于吸附玻璃的吸氣盤,所述吸氣盤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基礎之上,所述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均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上設置有三個吸盤,所述吸盤經管道與外部的吸氣裝置連通。
實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之上,所述第二通孔為條形通孔,所述底座的下端配設有滑塊,所述第二伸縮氣缸的下端固定在滑塊上;所述滑塊配設有用于帶動滑塊在底座上移動的移動氣缸,所述移動氣缸與外部的壓縮空氣源連通。
實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之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別位于底座的兩個對角上,所述第二定位板配設有用于帶動第二定位板沿著朝向第一定位板移動的頂伸氣缸。
實施例六
在實施例五的基礎之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呈L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