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彈簧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彈簧卷繞后的端面一般都具有毛刺,需要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打磨平齊;目前部分大型彈簧端面四周毛刺采用手動打磨方式,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這種打磨方式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勞動強度大、打磨效率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機械加工企業分工的日益細化,人們對零件機械加工精度要求和生產效率水平也越來越高,因而對彈簧端面加工處理的專用設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關于彈簧端面加工處理的專用設備,已有相關的文獻報道,如專利號為CN103240650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通用型彈簧端面打磨裝置”,該發明公開的本發明公開了通用型彈簧端面打磨裝置,包括支架、彈簧卡具、旋轉打磨盤、托盤和一對滑軌,所述托盤設置在滑軌上,托盤底部設置有與滑軌配合的滑槽;所述彈簧卡具設置在托盤上;所述旋轉打磨盤包括砂輪和控制砂輪轉動的電機;所述支架包括下支撐板、上支撐板;所述彈簧卡具包括固定在下支撐板上的固定裝置和固定在上支撐板上的壓緊裝置;本發明具有裝卸彈簧方便、結構簡單緊湊、低成本、打磨效率高等優點。
雖然上述中國專利能夠解決一些彈簧端面加工處理問題,提高了打磨效率,但此技術方案的端面打磨效率對于彈簧專業生產廠家來講,大批量生產時打磨效率無法滿足需求。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彈簧端面處理裝置,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彈簧端面處理時的打磨效率,并且經濟性能好,能節約成本,符合彈簧專業生產廠家要求,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為左右對稱結構,包括底座、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左一號工位、左二號工位、右一號工位、右二號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設置在地面上,其中部設置雙頭砂輪磨削裝置,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左一號工位、左二號工位;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右一號工位、右二號工位。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包括機身、左砂輪磨削頭、右砂輪磨削頭,此兩個砂輪磨削頭對稱設置在外機身左右兩端;所述兩個砂輪磨削頭均分別配置各自的磨削電機、磨削變速箱,所述磨削電機、磨削變速箱均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磨削電機依次連接磨削變速箱、砂輪磨削頭;所述左砂輪磨削頭的磨削電機、磨削變速箱設置在機身后側;所述右砂輪磨削頭的磨削電機、磨削變速箱設置在機身前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包括雙門架、左工作臺、左工作臺滑軌、左工作臺控制器、左工作臺擺動電機、左工作臺擺動手臂、左工作臺下壓氣缸、左工作臺橫向電機、左工作臺防護罩、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彈簧工件、V型塊、左工作臺橫向導軌;所述左工作臺設置在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側,其下部設置左工作臺滑軌,所述左工作臺滑軌下部設置左工作臺橫向導軌且位于底座上;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的雙門架設置左工作臺上部且位于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側;所述雙門架包括兩個工位門,兩個工位門外側均設置左工作臺防護罩,且分別對應設置左一號工位、左二號工位,此兩個工位共用左工作臺;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上端均設置左工作臺下壓氣缸,左工作臺下壓氣缸下部均設置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下方分別設置一條V型塊,且所述V型塊設置左工作臺上;所述左工作臺擺動電機設置在底座上,左工作臺擺動電機通過曲柄機構連接左工作臺擺動手臂,所述左工作臺擺動手臂連接左工作臺前端,可提供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左工作臺橫向電機設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左工作臺后端,通過絲杠螺母副連接左工作臺,實現左工作臺在左工作臺橫向導軌橫向進給運動;所述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和V型塊設置彈簧工件;所述左工作臺橫向導軌左端設置左工作臺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包括雙門架、右工作臺、右工作臺滑軌、右工作臺控制器、右工作臺擺動電機、右工作臺擺動手臂、右工作臺下壓氣缸、右工作臺橫向電機、右工作臺防護罩、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彈簧工件、V型塊、右工作臺橫向導軌;所述右工作臺設置在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右側,其下部設置右工作臺滑軌,所述右工作臺滑軌下部設置右工作臺橫向導軌且位于底座上;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的雙門架設置右工作臺上部且位于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右側;所述雙門架包括兩個工位門,兩個工位門外側均設置右工作臺防護罩,且分別對應設置右一號工位、右二號工位,此兩個工位共用右工作臺;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上端均設置右工作臺下壓氣缸,右工作臺下壓氣缸下部均設置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下方分別設置一條V型塊,且所述V型塊設置右工作臺上;所述右工作臺擺動電機設置在底座上,右工作臺擺動電機通過曲柄機構連接右工作臺擺動手臂,所述右工作臺擺動手臂連接右工作臺后端,可提供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右工作臺橫向電機設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右工作臺前端,通過絲杠螺母副連接右工作臺,實現右工作臺在右工作臺橫向導軌橫向進給運動;所述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和V型塊設置彈簧工件;所述右工作臺橫向導軌右端設置右工作臺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的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可同時工作,也可獨立工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履帶板立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板立銑機床包括整體防護部件;所述整體防護部件包括整體防護罩;所述整體防護罩設置在工作臺四周并且高度高于銑削刀具端面位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外部配有電氣柜、氣壓源、冷卻潤滑裝置、廢料收集箱。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適用于彈簧工件的支撐圈端面磨削加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實用新型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包括底座、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左一號工位、左二號工位、右一號工位、右二號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為左右對稱布局,結構為在磨削裝置兩側加配兩個夾裝進給裝置;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可同時工作,也可獨立工作;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外部配有電氣柜、氣壓源、冷卻潤滑裝置、廢料收集箱;本實用新型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能夠提高彈簧端面處理時的打磨效率,并且經濟性能好,能節約成本,符合彈簧專業生產廠家要求,結構設計緊湊,操作安全,造價低。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 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00.底座,200.雙頭砂輪磨削裝置,300.左夾裝進給裝置,400.右夾裝進給裝置,500.左一號工位,600.左二號工位,700.右一號工位,800.右二號工位,201.磨削電機,202.磨削變速箱,301.左工作臺,302.左工作臺滑軌,303.左工作臺控制器,304.左工作臺擺動電機,305.左工作臺擺動手臂,306.左工作臺下壓氣缸,307.左工作臺橫向電機,308.左工作臺防護罩,309.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310.彈簧工件,311.V型塊,312.左工作臺橫向導軌,401.右工作臺,402.右工作臺滑軌,403.右工作臺控制器,406.右工作臺下壓氣缸,407.右工作臺橫向電機,408.右工作臺防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圖3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便公眾更好地掌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法,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施方案為: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為左右對稱結構,包括底座100、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左夾裝進給裝置300、右夾裝進給裝置400、左一號工位500、左二號工位600、右一號工位700、右二號工位8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設置在地面上,其中部設置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左夾裝進給裝置300、右夾裝進給裝置400;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300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左一號工位500、左二號工位600;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400包括前后對稱設置的右一號工位700、右二號工位800。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包括機身、左砂輪磨削頭、右砂輪磨削頭,此兩個砂輪磨削頭對稱設置在外機身左右兩端;所述兩個砂輪磨削頭均分別配置各自的磨削電機201、磨削變速箱202,所述磨削電機201、磨削變速箱202均設置在底座100上,所述磨削電機201依次連接磨削變速箱202、砂輪磨削頭;所述左砂輪磨削頭的磨削電機201、磨削變速箱202設置在機身后側;所述右砂輪磨削頭的磨削電機201、磨削變速箱202設置在機身前側。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300包括雙門架、左工作臺301、左工作臺滑軌302、左工作臺控制器303、左工作臺擺動電機304、左工作臺擺動手臂305、左工作臺下壓氣缸306、左工作臺橫向電機307、左工作臺防護罩308、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309、彈簧工件310、V型塊311、左工作臺橫向導軌312;所述左工作臺301設置在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左側,其下部設置左工作臺滑軌302,所述左工作臺滑軌302下部設置左工作臺橫向導軌312且位于底座100上;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300的雙門架設置左工作臺301上部且位于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左側;所述雙門架包括兩個工位門,兩個工位門外側均設置左工作臺防護罩308,且分別對應設置左一號工位500、左二號工位600,此兩個工位共用左工作臺301;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上端均設置左工作臺下壓氣缸306,左工作臺下壓氣缸306下部均設置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309;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下方分別設置一條V型塊311,且所述V型塊311設置左工作臺301上;所述左工作臺擺動電機304設置在底座100上,左工作臺擺動電機304通過曲柄機構連接左工作臺擺動手臂305,所述左工作臺擺動手臂305連接左工作臺301前端,可提供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左工作臺橫向電機307設置在底座100上且位于左工作臺301后端,通過絲杠螺母副連接左工作臺301,實現左工作臺301在左工作臺橫向導軌312橫向進給運動;所述左工作臺彈性下壓器309和V型塊311設置彈簧工件310;所述左工作臺橫向導軌312左端設置左工作臺控制器303。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400包括雙門架、右工作臺401、右工作臺滑軌402、右工作臺控制器403、右工作臺擺動電機、右工作臺擺動手臂、右工作臺下壓氣缸406、右工作臺橫向電機407、右工作臺防護罩408、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彈簧工件、V型塊、右工作臺橫向導軌412;所述右工作臺401設置在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右側,其下部設置右工作臺滑軌402,所述右工作臺滑軌402下部設置右工作臺橫向導軌412且位于底座100上;所述右夾裝進給裝置400的雙門架設置右工作臺401上部且位于雙頭砂輪磨削裝置200右側;所述雙門架包括兩個工位門,兩個工位門外側均設置右工作臺防護罩408,且分別對應設置右一號工位700、右二號工位800,此兩個工位共用右工作臺401;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上端均設置右工作臺下壓氣缸406,右工作臺下壓氣缸406下部均設置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所述雙門架兩工位門的下方分別設置一條V型塊,且所述V型塊設置右工作臺401上;所述右工作臺擺動電機設置在底座100上,右工作臺擺動電機通過曲柄機構連接右工作臺擺動手臂,所述右工作臺擺動手臂連接右工作臺401后端,可提供前后往復運動;所述右工作臺橫向電機407設置在底座100上且位于右工作臺401前端,通過絲杠螺母副連接右工作臺401,實現右工作臺401在右工作臺橫向導軌412橫向進給運動;所述右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和V型塊設置彈簧工件;所述右工作臺橫向導軌412右端設置右工作臺控制器403。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的左夾裝進給裝置300、右夾裝進給裝置400可同時工作,也可獨立工作。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外部配有電氣柜、氣壓源、冷卻潤滑裝置、廢料收集箱。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適用于彈簧工件的支撐圈端面磨削加工。
實施例1
如圖 1、圖 2、圖 3所示,當使用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對彈簧工件端面處理時,首先把把彈簧工件310放在一個或多個工位的V型塊上,啟動工作臺下壓氣缸帶動工作臺彈性下壓器壓緊工件,放好廢料收集箱;啟動左或右工作臺控制器,磨削電機開始工作,繼而啟動冷卻潤滑裝置,左夾裝進給裝置或右夾裝進給裝置工作,開始彈簧端面磨削加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實用新型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包括底座、雙頭砂輪磨削裝置、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左一號工位、左二號工位、右一號工位、右二號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為左右對稱布局,結構為在磨削裝置兩側加配兩個夾裝進給裝置;所述左夾裝進給裝置、右夾裝進給裝置可同時工作,也可獨立工作;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外部配有電氣柜、氣壓源、冷卻潤滑裝置、廢料收集箱;本實用新型所述四工位彈簧端面處理裝置能夠提高彈簧端面處理時的打磨效率,并且經濟性能好,能節約成本,符合彈簧專業生產廠家要求,結構設計緊湊,操作安全,造價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