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結構,具體為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屬于生產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壓鑄產品的生產中,每個產品都對應有一個模具,更換模具時,模具上的孔要與安裝在定模板上的料管對正,而且孔與料管的配合是精配合。
現有的定位方法是通過行吊等工具將模具吊起來,由工作人員控制行吊將模具上的孔與定模板上的料管對齊,操作起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精度也達不到要求,還有可能發生危險,現在用的定位方法大多都是人工調整的,這樣每換一個模具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重新調整定位銷的位置,使生產的效率降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包括機架和控制裝置,所述機架左端設有定模板,所述機架右端設有動模板,所述定模板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動模板與機架滑動連接,所述定模板和動模板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所述機架與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內部設有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上方設有定位銷底座,所述定位銷底座與支撐架滑動連接,所述定位銷底座上設有定位銷,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數據處理器、數據庫、控制器、控制面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的左端面設有紅外線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動模板左端設有紅外線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和動模板底端設有電動滑輪,前端面設有螺紋孔。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與機架鉸接,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板與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動模板通過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每個模具都有自己特定的尺寸,先通過控制面板將這些尺寸錄入數據庫中,當需要某個模具時,數據處理器可以調取數據庫中的數據,通過控制器控制電動滑輪運動,紅外線傳感器會將第一支撐架與定模板的距離、第二支撐架與第一支撐架的距離、動模板與第二支撐架的距離傳送到數據處理器,數據處理器會根據數據庫中的數據對每個距離進行調整,調整完成后將固定板合上,用螺栓將固定板與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動模板連接,這時就可以使定位銷可以對模具進行定位,使模具的進料孔對準定模板的料管。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定模板;3、動模板;4、第一支撐架;5、第二支撐架;6、液壓油缸;7、定位銷底座;8、定位銷;9、數據處理器;10、數據庫;11、控制器;12、紅外線傳感器;13、電動滑輪;14、固定板;15、螺栓;16、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包括機架1和控制裝置,所述機架1左端設有定模板2,所述機架1右端設有動模板3,所述定模板2與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動模板3與機架1滑動連接,所述定模板2和動模板3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架4和第二支撐架5,所述機架1與第一支撐架4、第二支撐架5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架4和第二支撐架5內部設有液壓油缸6,所述液壓油缸6上方設有定位銷底座7,所述定位銷底座7與支撐架滑動連接,所述定位銷底座7上設有定位銷8,所述控制裝置包括數據處理器9、數據庫10、控制器11、控制面板16。
所述第一支撐架4和第二支撐架5的左端面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2,所述動模板3左端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2,紅外線傳感器12可以測量第一支撐架4到定模板2、第二支撐5架到第一支撐架4、動模板3到第二支撐架2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支撐架4、第二支撐架5和動模板3底端設有電動滑輪13,前端面設有螺紋孔,所述機架1上設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與機架1鉸接,所述固定板14上設有螺紋孔,所述固定板14與第一支撐架4、第二支撐架5、動模板3通過螺栓15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壓鑄機的模具定位結構工作流程為:每個模具都有自己特定的尺寸,先通過控制面板16將這些尺寸錄入數據庫10中,當需要某個模具時,數據處理器9可以調取數據庫10中的數據,通過控制器11控制電動滑輪13運動,紅外線傳感器12會將第一支撐架4與定模板2的距離、第二支撐架5與第一支撐架4的距離、動模板3與第二支撐架5的距離傳送到數據處理器9,數據處理器9會根據數據庫10中的數據對每個距離進行調整,調整完成后將固定板14合上,用螺栓15將固定板14與第一支撐架4、第二支撐架5、動模板3連接,這時就可以使定位銷8可以對模具進行定位,使模具的進料孔對準定模板2的料管。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