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消失模鑄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吊起式翻箱裝置。
背景技術:
消失模鑄造(又稱實型鑄造)是將與鑄件尺寸形狀相似的石蠟或泡沫模型粘結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石英砂中振動造型,在負壓下澆注,使模型氣化,液體金屬占據模型位置,凝固冷卻后形成鑄件的新型鑄造方法。
目前,我國消失模生產線上鑄件的落砂操作,絕大多數是行車配合簡易翻箱支架進行人工翻箱,這樣工人勞動強度大,操作不安全,且帶有行車的工房造價相對高,尤其翻箱超過2噸重時投資更大,不利于企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吊起式翻箱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吊起式翻箱裝置,包括探臂,所述探臂下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內嵌入設置氣缸,所述氣缸輸出端固定連接伸縮桿,所述固定塊與大連桿鉸接,所述大連桿另一端分別與左側臂和右側臂鉸接,所述伸縮桿與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與小連桿鉸接,所述小連桿另一端分別與左側臂和右側臂鉸接,所述左側臂與右側臂中部設有鑄箱。
優選的,所述左側臂下端內側向外凸起成小矩形,所述右側臂下端內側向外凸起成鉤狀,所述右側臂比左側臂長出一個鑄箱高度。
優選的,所述鑄箱的左側頂端向外凸起成小矩形,鑄箱的右側下部向外設有圓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吊起式翻箱裝置,通過氣缸帶動伸縮桿上下運動,實現鑄箱的加緊與釋放,整個裝置操作簡單,結構緊湊,運行平穩,翻箱效果好,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中:1探臂、2連接塊、3左側臂、4氣缸、5伸縮桿、6大連桿、7小連桿、8固定塊、9鑄箱、10右側臂、11圓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吊起式翻箱裝置,包括探臂1,所述探臂1下表面固定連接固定塊8,所述固定塊8內嵌入設置氣缸4,所述氣缸4輸出端固定連接伸縮桿5,所述固定塊8與大連桿6鉸接,所述大連桿6另一端分別與左側臂3和右側臂10鉸接,所述左側臂3下端內側向外凸起成小矩形,所述右側臂10下端內側向外凸起成鉤狀,所述右側臂10比左側臂3長出一個鑄箱9高度,所述伸縮桿5與連接塊2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2與小連桿7鉸接,所述小連桿7另一端分別與左側臂3和右側臂10鉸接,所述左側臂3與右側臂10中部設有鑄箱9,所述鑄箱9的左側頂端向外凸起成小矩形,鑄箱9的右側下部向外設有圓桿11。
結構原理:鑄箱9到達裝置下方時,探臂1向下運動,到達指定位置后,氣缸4帶動伸縮桿5向上運動,左側臂3、右側臂10收縮從而夾緊鑄箱9,探臂1此時向上運動,運行一定高度后,氣缸4帶動伸縮桿5向下運動,左側臂3、右側臂10伸張從而釋放鑄箱9,由于右側壁10下端凸起的鉤狀鉤在鑄箱9右側下部設有的圓桿11上,所以鑄箱9中石英砂傾出,最后取出模型和鑄件即可。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