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壓鑄成型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鎖模面壓鑄機用中板。
背景技術:
壓鑄機中板是壓鑄機鎖模裝置之一,鎖模裝置主要起到實現鎖、開模動作和鎖緊模具的作用,它也是增力機構的傳力部件。由于每款機型樣機只能安裝一種尺寸模具,此安裝尺寸隨機型的增大而增大,但相鄰機型的模具尺寸差導致價格的差距也比較大,部分客戶礙于升級到較大機型的成本預算,但又想利用大噸位樣機加工,所以時常抱怨樣機不能滿足其要求。
若在不升級機型的前提下安裝大噸位模具,即在鎖模力相同的情況下加大鎖模面積,我們想到依靠增加壓鑄模尺寸來做結構改變,進而想到增加哥林柱及鉸耳中心距。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大鎖模面壓鑄機用中板,它的設計合理,通過增加哥林柱、鉸耳中心距及外模尺寸增加模板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大鎖模面壓鑄機用中板,包括機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四角設置有哥林柱,下端哥林柱的機身下側設置有兩個底腳,在上端和下端兩個哥林柱之間的機身上設置有兩排鉸耳,機身中間設置有頂針孔,在頂針孔外圍的機身中有半掏空的減重槽;所述機身內部上下、左右分別對稱設置有四個掏料孔。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掏料孔與機身外側通過掏料連接孔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掏料連接孔每組兩個與一個掏料孔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鉸耳一共為八個,每排四個,上下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以往壓鑄機用中板相比,本實用新型增加了哥林柱、鉸耳中心距和外模尺寸的,使可安裝的壓鑄模尺寸增大,在鎖模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鎖模面積,鎖模面積由原來的749mm×749mm增加到799mm×799mm,增加了約14%;這樣的結構改變不僅可以增大模板強度,而且在不升級機型的情況下可享受大噸位的樣機加工,既節約成本,又滿足了客戶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示意圖;
圖2為圖1右視圖;
圖3為A-A剖視結構示意簡圖;
圖4為B-B剖視結構示意簡圖;
圖5為C-C剖視結構示意簡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1、機身;2、哥林柱;3、鉸耳; 4、頂針孔; 5、減重槽; 6、底腳; 7、掏料連接孔;8、掏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大鎖模面壓鑄機用中板,包括:
一種大鎖模面壓鑄機用中板,包括機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1四角設置有哥林柱2,下端哥林柱2的機身1下側設置有兩個底腳6,在上端和下端兩個哥林柱2之間的機身1上設置有兩排鉸耳3,機身1中間設置有頂針孔4,在頂針孔4外圍的機身1中有半掏空的減重槽5;所述機身1內部上下、左右分別對稱設置有四個掏料孔8,所述掏料孔8與機身1外側通過掏料連接孔7連接,所述掏料連接孔7每組兩個與一個掏料孔8連接,所述鉸耳3一共為八個,每排四個,上下對稱設置。
因此,需要增加哥林柱、鉸耳中心距及外模尺寸,具體為:機身外形尺寸為1148.5×1029mm;哥林柱水平、豎直方向中心距均為799mm;減重槽寬度為390mm;底腳寬度為150mm;鉸耳距離底面552mm;鉸耳外圓直徑為φ160mm;鉸耳孔直徑為φ85mm;豎直方向掏料連接孔中心距240mm;豎直方向掏料連接孔距離底面212mm;掏料連接孔直徑φ80mm;機身厚度為337mm;鉸耳孔中心距780mm;掏料孔水平、豎直方向長度均為480mm;掏料孔水平、豎直方向距離機身外側分別為47mm和45mm;哥林柱內、外徑分別為φ120mm和180*180mm;水平方向掏料孔距離底面97mm;水平方向掏料孔距離底面185mm;水平方向掏料連接孔中心距250mm;鉸耳厚度與間距分別為55mm和69mm;豎直方向掏料孔深度為230mm;減重槽距離底面157mm;減重槽深度180mm;掏料孔距離機身外側55mm。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造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