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鋼結構生產與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鋼結構用拋丸機。
背景技術:
拋丸機是通過拋丸器將鋼砂、鋼丸高速拋落沖擊在材料物體表面的一種處理技術。與其他表面處理技術相比,它更快、更有效。現有技術中,由于鋼砂或鋼丸在拋丸機的清理室高速拋落,輕則在清理室產生振動噪音并通過清理室內壁縫隙對工作環境產生浮塵污染,重則造成清理室內壁擊穿甚至飛出清理室傷人。如何優化現有的拋丸機的清理室結構,提高清理室的安全性能,延長清理室的使用壽命,減少拋丸作業對環境產生的噪音及浮塵污染,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鋼結構用拋丸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鋼結構用拋丸機,包括機體,機體內部設有清理室,清理室包括清理室機體、設于清理室機體內的防護板及設于防護板與清理室機體之間的消聲減震裝置;
防護板包括內護板和外護板,內護板和外護板為相互拼接、且設有連接孔的多塊護板本體,相鄰的護板本體之間的拼接面為斜面,內護板與外護板之間通過彈性連接件連接,彈性連接件掛設于內護板與外護板上的連接孔之間;
消聲減震裝置包括與外護板接觸的第一波浪形曲面和與清理室機體的內壁接觸的第二波浪形曲面,第一波浪形曲面和第二波浪形曲面之間開設有孔,第一波浪形曲面和第二波浪形曲面均為彈性橡膠波浪形曲面且第二波浪形曲面上由內向外依序設有吸塵層與消音層。
優選的,護板本體為高耐磨錳鋼護板,彈性連接件為螺旋彈簧。
進一步優選的,第一波浪形曲面的密度大于第二波浪形曲面的密度。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設計科學,既提高了清理室的安全性能,延長了清理室的使用壽命,又減少了拋丸作業對環境產生的噪音及浮塵污染,值得應用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清理室機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護板;2、彈性連接件;3、外護板;4、消聲減震裝置;41、第一波浪形曲面;42、孔;43、第二波浪形曲面;5、清理室機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鋼結構用拋丸機,包括機體,機體內部設有清理室,清理室包括清理室機體5、設于清理室機體5內的防護板及設于防護板與清理室機體5之間的消聲減震裝置4;
防護板包括內護板1和外護板3,內護板1和外護板3為相互拼接、且設有連接孔的多塊護板本體,相鄰的護板本體之間的拼接面為斜面,內護板1與外護板3之間通過彈性連接件2連接,彈性連接件2掛設于內護板1與外護板3上的連接孔之間;
消聲減震裝置4包括與外護板3接觸的第一波浪形曲面41和與清理室機體5的內壁接觸的第二波浪形曲面43,第一波浪形曲面41和第二波浪形曲面43之間開設有孔42,第一波浪形曲面41和第二波浪形曲面43均為彈性橡膠波浪形曲面且第二波浪形曲面43上由內向外依序設有吸塵層與消音層。
工作原理:鋼砂或鋼丸高速拋落后碰撞到內護板1上,大部分撞擊力轉化為彈性連接件2的彈性內能進行消耗,小部分撞擊力傳給外護板3,再經由第一波浪形曲面41與第二波浪形曲面43進行消耗,最后傳輸給清理室機體5的撞擊力幾乎很小,不足以對清理室機體5造成破壞。第一波浪形曲面41與第二波浪形曲面43還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避免清理室機體5產生震動噪音或者因震動造成浮塵。第二波浪形曲面43由內向外依序設有吸塵層與消音層,第一波浪形曲面41和第二波浪形曲面43之間開設有孔42(孔42可以起到消音減震的作用),雙重消音減震,既可以避免拋丸作業中產生的浮塵從清理室機體5內逸出污染環境,又可以減少噪音污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清理室的安全性能;
2、延長清理室的使用壽命;
3、減少拋丸作業對環境產生的噪音及浮塵污染。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護板本體為高耐磨錳鋼護板,彈性連接件2為螺旋彈簧。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由于第一波浪形曲面41的所承受的撞擊力大于第二波浪形曲面43所承受的撞擊力,因而第一波浪形曲面41的密度大于第二波浪形曲面43的密度,第一波浪形曲面41具有更好的抗撞擊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