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準確控制模具尺寸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可以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可以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于2015.09.02公告的公告號cn204603270u,名稱為“壓鑄模具”的專利申請揭示了一種壓鑄模具,包括托板、模中模、滑塊、模芯、頂針板及頂針。托板上方設置有頂針板,頂針板兩端設置有頂針;托板上設置有一對支撐桿。頂針板上端兩側設置有模中模,頂針板上端中間設置有模芯。模中模和模芯之間設置有滑塊;模芯內部設置有壓室空腔和行塊,模芯下端設置有微調機,微調機上設置有微調機構,微調機采用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模芯可更換,方便不同類型的模具的生產,擴大了設備生產的范圍,也降低了因生產不同的產品而更換模芯,造成了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生產成本;模芯下設置有微調機構,微調機構采用計算機控制,可對壓室空腔內的行塊運動精確的控制,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但是,該專利申請揭示的壓鑄模具需要頻繁的更換模芯,操作不便。
于2015.03.18公告的公告號cn204212008u,名稱為“壓鑄模具”的專利申請揭示了一種壓鑄模具,該壓鑄模具包括圓柱狀的內芯管、圍設于所述內芯管外圍的四個活壓件、及設置于所述四個活壓件外側的驅動滑塊。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模具中的每個活壓件包括主體及位于所述主體的長度方向上兩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在活壓件運動方向上的厚度介于10~25mm之間,每個驅動滑塊分別具有面向所述活壓件的第一圓弧面、第二圓弧面及連接于第一、第二圓弧面之間的平坦面。該實用新型可以確保相鄰兩個活壓件在相互抵靠過程中的強度,從而避免出現尖部斷裂的現象,并且通過兩側圓弧面,中間平坦面的驅動滑塊與活壓件相配合,壓鑄精度高,從而在確保壓鑄成品質量的同時,大大提升活壓件的使用壽命。該專利申請揭示的壓鑄模具的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
有鑒于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改進的壓鑄模具,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根據制作要求準確控制模具尺寸的壓鑄模具。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壓鑄模具,包括定模、與所述定模相匹配的動模、由所述定模和所述動模合模形成的型腔以及設于所述定模的側壁上的進料口,所述壓鑄模具還包括驅動所述動模沿所述定模和所述動模的合模方向移動的驅動裝置以及與所述驅動裝置信號連接的微控制器,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桿以及與所述驅動桿連接的移動板,所述移動板上設有位移傳感器,所述位移傳感器與所述微控制器信號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移動板的邊緣設有密封圈。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鑄模具還包括設于所述定模下方的振動機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動模的頂壁上設有排氣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壓鑄模具通過增加微控制器準確控制移動板的位移,同時通過振動裝置加快金屬液流速,使其盡快的充盈在腔室內,制得品質良好的工件,且所述壓鑄模具結構簡單,操作簡單,產品尺寸可調節,適用范圍廣,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壓鑄模具合模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壓鑄模具合模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壓鑄模具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0-壓鑄模具;10-定模;11-進料口;12-減震墊片;20-動模;201-頂壁;30-驅動裝置;31-驅動桿;32-移動板;33-位移傳感器;34-密封圈;40-腔室;401-內壁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的壓鑄模具100,所述壓鑄模具100包括定模10、與所述定模10相匹配的動模20、由所述定模10和所述動模20合模形成的型腔40、驅動所述動模20沿所述定模10和所述動模20的合模方向移動的驅動裝置30以及與所述驅動裝置30信號連接的微控制器(未圖示)。
所述驅動裝置30包括驅動桿31以及與所述驅動桿31連接的移動板32。所述驅動桿31貫穿所述動模20的頂壁201,所述移動板32設于所述腔室40內。所述驅動桿31驅動所述移動板32沿所述定模10和所述動模20的合模方向移動。
所述移動板32上設有位移傳感器33,所述位移傳感器33與所述微控制器信號連接。所述移動板32的邊緣設有密封圈34。如此設置,使得所述移動板32與所述腔室40的內壁面401相抵接處密封接觸,避免了金屬液滲出。
所述壓鑄模具100還包括設于所述定模10下方的振動機構(未圖示)。如此設置,通過振動力排出金屬液體中的氣體,增加工件致密性,提高工件質量。
在本發明中,所述定模10與所述動模20的相接處設有減震墊片12。所述定模10的側壁上的設有進料口11。所述動模20的頂壁上設有排氣孔(未圖示)。
本發明的壓鑄模具100在使用時,根據成品工件尺寸要求在微控制器上設定所述移動板32的位移,金屬液經所述進料口11進入所述腔室40,開啟振動裝置,同時所述移動板32沿合模方向移動,所述腔室40內的空氣從所述動模20上的排氣孔排出,所述移動板32移動到所述微控制器設置的相應值停止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增加微控制器準確控制所述移動板32的位移,同時通過振動裝置加快金屬液流速,使其盡快的充盈在所述腔室40內,制得品質良好的工件,且所述壓鑄模具100結構簡單,操作簡單,產品尺寸可調節,適用范圍廣,使用壽命長。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