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熔模鑄造相關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包括壓蠟、修蠟、組樹、沾漿、熔蠟、澆鑄金屬液及后處理等工序。失蠟鑄造是用蠟制作所要鑄成零件的蠟模,然后蠟模上涂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在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蠟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金屬熔液,冷卻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熔模鑄造使用的是在由易熔材料制成的模樣上涂敷耐火材料形成型殼,熔出模樣,注入液態金屬冷卻后,獲得鑄件的方法。在熔模鑄造的過程中為了提高鑄造件的各種性能和為了達到較高的工藝標準要求,一般都會在蠟模表面涂覆相關功能的涂層以此達到提高相關性能的目的,本專利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就是一種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及其制作方法。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涂覆在熔模鑄造中的蠟模表面的涂層結構,以及該結構的制做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使用的涂覆液分為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其中表層涂覆液由:聚酯漆40-45份、熔塊釉10-12份、硅粉5-8份、石墨烯7-9份、硅酸鹽8-10份、偶聯劑3-5份、促進劑6-7份、稀釋劑3-5份和脫模劑5-10份制備而成;其中中層涂覆液由:白云石45-50份、熔塊釉8-10份、粘土5-8份、碳化鎢7-9份、硅酸鹽8-10份、偶聯劑3-5份、促進劑6-7份、稀釋劑3-5份和脫模劑5-10份制備而成;其中里層涂覆液由:石英砂50-58份、熔塊釉6-8份、玻璃粉5-8份、碳化鎢7-9份、硅酸鹽8-10份、偶聯劑3-5份、促進劑6-7份、稀釋劑3-5份和脫模劑5-10份制備而成;上述表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聚酯漆、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2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中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白云石、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2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碳化鎢和粘土,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里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石英砂、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2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碳化鎢和玻璃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的制作方法為:使用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依次對蠟模表面進行涂覆,涂覆時先將里層涂覆液均勻涂覆在蠟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為0.3-0.5m/s,溫度為30-40℃的熱風對蠟模表面處理,處理3-5分鐘后進行中層涂覆液的涂覆,中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與里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進行表層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結束后將蠟模放置在溫度設定為80-90℃的環境下靜置20-30分鐘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卻,至此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制作完成;上述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通過表、中、里三層分別對蠟模進行不同程度的光澤度的提升,然后當蠟模溶化后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會轉移至蠟模外部的泥模內壁上,然后再通過金屬液的澆注成型與金屬液融合,當金屬液冷卻形成鑄造件時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會在鑄造件表面形成保護層來提高鑄造件的光澤度性能;為了更加精確的表示出本技術所帶來的光澤度的提升,使用上述方法對蠟模進行涂層的涂覆,然后使用該蠟模制作的鑄造件對其進行光澤度的相關測試,使用光澤度測試儀以45°角度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詳見表1表1:光澤度摩擦系數表面硬度79%0.3-0.525-29hrc通過上表數據分析得出:使用本專利提供的方法制作而成的鑄造件在摩擦系數、光澤度和表面硬度等方面都具有極好的表現;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熔模鑄造的蠟模表面分別進行表、中、里三層涂覆層的制作,結合涂覆層的光澤度通過溶化后的蠟模將涂覆層轉移至泥模表面然后再通過液態金屬的成型和冷卻增加鑄造件表面的光澤度,并且在表面硬度和摩擦系數方面也具有優秀的表現,從而保證了鑄造件的美觀和使用品質。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示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使用的涂覆液分為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其中表層涂覆液由:聚酯漆40份、熔塊釉10份、硅粉5份、石墨烯7份和硅酸鹽8份、偶聯劑3份、促進劑6份、稀釋劑3份和脫模劑5份制備而成;其中中層涂覆液由:白云石45份、熔塊釉8份、粘土5份、碳化鎢7份和硅酸鹽8份、偶聯劑3份、促進劑6份、稀釋劑3份和脫模劑5份制備而成;其中里層涂覆液由:石英砂50份、熔塊釉6份、玻璃粉5份、氧化鋁7份和硅酸鹽8份、偶聯劑3份、促進劑6份、稀釋劑3份和脫模劑5份制備而成;上述表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聚酯漆、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2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中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白云石、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2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碳化鎢和粘土,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里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石英砂、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0℃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碳化鎢和玻璃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的制作方法為:使用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依次對蠟模表面進行涂覆,涂覆時先將里層涂覆液均勻涂覆在蠟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為0.3m/s,溫度為40℃的熱風對蠟模表面處理,處理3分鐘后進行中層涂覆液的涂覆,中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與里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進行表層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結束后將蠟模放置在溫度設定為80℃的環境下靜置30分鐘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卻,至此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制作完成;實施例2: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使用的涂覆液分為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其中表層涂覆液由:聚酯漆45份、熔塊釉12份、硅粉8份、石墨烯9份和硅酸鹽10份、偶聯劑5份、促進劑7份、稀釋劑5份和脫模劑10份制備而成;其中中層涂覆液由:白云石50份、熔塊釉10份、粘土8份、碳化鎢9份和硅酸鹽10份、偶聯劑5份、促進劑7份、稀釋劑5份和脫模劑10份制備而成;其中里層涂覆液由:石英砂58份、熔塊釉8份、玻璃粉8份、氧化鋁9份和硅酸鹽10份、偶聯劑5份、促進劑7份、稀釋劑5份和脫模劑10份制備而成;上述表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聚酯漆、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石墨烯和硅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中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白云石、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碳化鎢和粘土,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上述里層涂覆液的制備方法為:首先將石英砂、熔塊釉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升溫攪拌,當溫度升至85℃時再依次加入硅酸鹽、偶聯劑、促進劑、稀釋劑和脫模劑,攪拌均勻后封閉反應釜進行保溫,保溫時停止加溫,保溫1h后,打開反應釜往里加入氧化鋁和玻璃粉,再次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取出進行風冷,完成制備;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的制作方法為:使用表層涂覆液、中層涂覆液和里層涂覆液依次對蠟模表面進行涂覆,涂覆時先將里層涂覆液均勻涂覆在蠟模表面,然后采用速度為0.5m/s,溫度為30℃的熱風對蠟模表面處理,處理5分鐘后進行中層涂覆液的涂覆,中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與里層涂覆液的涂覆方法相同,然后再進行表層涂覆液的涂覆,涂覆結束后將蠟模放置在溫度設定為90℃的環境下靜置20分鐘后取出,取出后自然冷卻,至此增加鑄造件表面光澤度的蠟模涂層制作完成;分別使用實施例1和實施例2對蠟模進行涂層的涂覆,然后分別對使用實施例1和實施例2制作的蠟模制作的鑄造件進行光澤度能的相關測試,并記錄數據:詳見表2表2:類別光澤度摩擦系數表面硬度實施例179%0.3-0.525-29hrc實施例275%0.3-0.526-30hrc通過上表數據分析得出:通過在熔模鑄造的蠟模表面分別進行表、中、里三層涂覆層的制作,結合涂覆層的光澤度通過溶化后的蠟模將涂覆層轉移至泥模表面然后再通過液態金屬的成型和冷卻增加鑄造件表面的光澤度,并且在表面硬度和摩擦系數方面也具有優秀的表現,從而保證了鑄造件的美觀和使用品質。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