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鎖機構支架的成型模具,屬于模具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自動化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高壓電力儀器儀表的大量應用,對于斷電自鎖以及通電防觸電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連鎖機構來控制電氣開關之間的聯動,傳統的連鎖機構大多采用鑄造進行加工,但是普遍存在毛邊刺多、內應力集中脆性大、容易折損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連鎖機構支架的成型模具。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連鎖機構支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體,所述模具體包括下模座、支撐模、成型模、夾持模,所述支撐模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撐模的上方,所述成型模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撐模的上方,所述夾持模固定設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所述成型模的左下端與所述支撐模的右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成型模的右下端與所述夾持模的左上端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的左端設置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突起,成型模的右端設置有向上延伸的傾斜卡塊,成型模的中間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把手。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卡接把手與成型模之間開設有相對應的把手槽。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上位于把手槽的右側設置有限位孔。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上位于把手槽的左側設置有限位凹槽。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上靠近弧形突起的位置開設有轉動連接孔。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夾持模的左端設置有夾持塊,夾持塊與夾持模之間設置有余量槽,夾持塊配合嵌套設置于成型模的右端的外周面上。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下模座的左上端與支撐模的左下端的連接處設置有左端限位卡槽。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支撐模的左上端與成型模的左下端的連接處設置有導向卡槽。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夾持模的右下端與下模座的右上端連接處設置有右端限位卡槽。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成型模與夾持模的配合,實現了連鎖機構支架成型的光滑成型,多余的毛邊收集到余量槽中,克服了傳統的連鎖機構支架成型中的毛邊刺多、內應力集中脆性大、容易折損等缺陷,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設計巧妙、扭力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的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的含義:1-模具體,2-下模座,3-支撐模,4-成型模,5-夾持模,6-夾持塊,7-余量槽,8-左端限位卡槽,9-導向卡槽,10-右端限位卡槽,41-弧形突起,42-轉動連接孔,43-傾斜卡塊,44-卡接把手,45-把手槽,46-限位孔,47-限位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連鎖機構支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體1,模具體1包括下模座2、支撐模3、成型模4、夾持模5,支撐模3固定設置于支撐模3的上方,成型模4固定設置于支撐模3的上方,夾持模5固定設置于下模座2的上方,成型模4的左下端與支撐模3的右上端固定連接,成型模4的右下端與夾持模5的左上端固定連接。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成型模的結構示意圖。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4的左端設置有向上凸起的弧形突起41,成型模4的右端設置有向上延伸的傾斜卡塊43,成型模4的中間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卡接把手44。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卡接把手44與成型模4之間開設有相對應的把手槽45。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4上位于把手槽45的右側設置有限位孔46。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4上位于把手槽45的左側設置有限位凹槽47。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成型模4上靠近弧形突起41的位置開設有轉動連接孔42。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夾持模5的左端設置有夾持塊6,夾持塊6與夾持模5之間設置有余量槽7,夾持塊6配合嵌套設置于成型模4的右端的外周面上,余量槽7用來收集連鎖傳動支架在成型過程中多余的毛邊。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的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下模座2的左上端與支撐模3的左下端的連接處設置有左端限位卡槽8。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支撐模3的左上端與成型模4的左下端的連接處設置有導向卡槽9。
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例,夾持模5的右下端與下模座2的右上端連接處設置有右端限位卡槽10。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