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制成型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超粗硬質合金的壓制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在硬質合金生產中,需要進行粉末壓制成型操作,通過該操作能有效提高粉末的致密度,進而保證燒結后晶粒度的增加,實現超粗硬質合金的制備。
粉末壓制成型是粉末冶金生產的基本成型方法,是在壓模中填裝粉末,然后通過壓力機加壓,最后脫模得到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壓坯制品。
在超粗硬質合金的制備中,通過壓機加壓后制成的壓坯半成品需要較高的致密度,現有壓機的結構常常達不到致密度的要求,使得壓制得到的半成品常常出現分層、裂紋等現象;而能夠壓制達到致密度的要求的壓機,其壓桿以及模具又容易受到影響,減短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的壓機無法同時兼顧壓力和使用壽命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超粗硬質合金的壓制成型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超粗硬質合金的壓制成型裝置,包括床身,安裝在床身上的送料機構,安裝在床身上的上沖頭,驅動上沖頭做直線移動的傳動系統,安裝在床身上的模架,安裝在模架上的模具;模具包括陰模和陽模;所述模架包括用于放置陰模的放置臺,設置在放置臺上方的上壓件導桿,套接在上壓件導桿上的上壓件,設置在放置臺下方的下壓件導桿,以及套接在下壓件導桿上的下壓件;所述下壓件固定在床身上,所述上壓件與上沖頭固定連接;所述床身上還設置有與傳動系統連接的驅動桿,該驅動桿與下壓件導桿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模架的結構進行優化,能先通過上壓件對模具的上表面加壓,然后上壓件推動放置臺下移,使放置臺底端與下壓件接觸,進而在持續下移中促使下壓件對模具的下表面加壓,通過兩面加壓的方式,提高模具中粉末的致密度。同時,通過兩面加壓的方式減少壓力對模具的傷害,增長使用壽命。
進一步,所述驅動桿內部還設置有延伸內桿,該延伸內桿穿過下壓件延伸到放置臺位置處。所述陰模包括底板,圍繞底板一周設置的圍板,設置在圍板底端且用于放置底板呈環形結構的內凸板。
通過上述結構,有效方便模具與半成品之間的脫模操作,使脫模操作更加簡單。
優選地,所述下壓件頂端的尺寸大于內凸板的內環尺寸,該延伸內桿頂端的尺寸則小于內凸板的內環尺寸。
為了進一步提高使用壽命,所述模具由合金材質構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模架的結構進行優化,能有效實現模具的兩面加壓方式,增加壓力,提高模具中粉末的致密度;
2、本實用新型能通過兩面加壓的方式減少壓力對模具的傷害,增長使用壽命;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非常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模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桿和延伸內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陰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床身,2-送料機構,3-上沖頭,4-模架,5-驅動桿,6-延伸內桿,7-底板,8-圍板,9-內凸板;
41-放置臺,42-上壓件導桿,43-上壓件,44-下壓件導桿,45-下壓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超粗硬質合金的壓制成型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床身1,安裝在床身1上的送料機構2,安裝在床身1上的上沖頭3,驅動上沖頭3做直線移動的傳動系統,安裝在床身1上的模架4,安裝在模架4上的模具;模具包括陰模和陽模。
本實用新型中,如圖3所示,所述模架4包括用于放置陰模的放置臺41,設置在放置臺41上方的上壓件導桿42,套接在上壓件導桿42上的上壓件43,設置在放置臺41下方的下壓件導桿44,以及套接在下壓件導桿44上的下壓件45;所述下壓件45固定在床身1上,所述上壓件43與上沖頭3固定連接;所述床身1上還設置有與傳動系統連接的驅動桿5,該驅動桿與下壓件導桿44固定連接。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優化了驅動桿5位置處以及陰模位置處的結構,通過該結構的設置,能有效使半成品能更加快速、有效的從模具中取下,如圖4和圖5所示,具體結構如下:
所述驅動桿5內部還設置有延伸內桿6,該延伸內桿6穿過下壓件45延伸到放置臺41位置處。所述陰模包括底板7,圍繞底板7一周設置的圍板8,設置在圍板8底端且用于放置底板7呈環形結構的內凸板9。所述下壓件45頂端的尺寸大于內凸板9的內環尺寸,該延伸內桿6頂端的尺寸則小于內凸板9的內環尺寸。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優化了模具的材質構成,本實施例中的模具由合金材質構成,通過該設置能進一步增加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