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零部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粗加工的裝夾裝置。
背景技術:
自動機床中,特別在粗加工中,因其毛坯圓度誤差大,用普通的裝夾裝置夾工件時,無法進行調整、修復,進行夾緊后在外圓表面容易留下夾痕,或者零件夾不住現象,影響產量和質量;此外,在加工過程中,特別是車內孔工序中,加工中產生的切屑容易進入機床內,減短機床的壽命,維護及生產成本也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能定位置擺放的用于粗加工的裝夾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粗加工的裝夾裝置,包括進氣套,所述的進氣套上方設置法蘭,卡盤體套裝在法蘭的臺階面上,旋接在法蘭上,小拉桿螺紋連接在拉桿上,另一端位于卡盤體的中空內腔內,其通過位于卡盤體的彈簧、螺釘和銷固定;多個連接桿位于卡盤體的空腔內,并用軸固定,其另一端鑲入小拉桿的卡槽內,上端套接有夾片座,并用定位螺釘固定,夾片座上固設夾片,卡盤體上平面設有蓋板,將中空內腔蓋住;第二定位塊通過位于卡盤體的空腔上的T形滑塊通過標準件固定,另一端貼合在蓋板上,第二定位塊另一端設有旋接在其上的限位螺釘,用于放置工件,限位螺釘內設有緩沖機構。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的夾頭座和連接桿間設有定位板。
所述的拉桿與法蘭間設有滑動軸承。
所述的緩沖機構由螺釘、壓簧和銷組成。
所述的連接桿為3個。
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因夾緊部位為齒形,可將齒進行修復,夾緊面積減少了,有效解決了夾不住或產生夾痕問題,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因其特殊的結構,將切屑擋在機床外,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4是圖2的A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用于粗加工的裝夾裝置包括進氣套1,所述的進氣套1上方設置法蘭4,卡盤體3套裝在法蘭4的臺階面上,旋接在法蘭4上,小拉桿19螺紋連接在拉桿2上,另一端位于卡盤體3的中空內腔內,其通過位于卡盤體3的彈簧15、螺釘17和銷18固定,3個連接桿20均勻位于卡盤體3的空腔內,并用軸11固定,其另一端鑲入小拉桿19的卡槽內,上端套接有夾片座10,夾片座10上固設夾片7,并用定位螺釘12固定;連接桿20位于小拉桿19卡槽內的一端設有弧形連接。所述的夾頭座10和連接桿20間設有定位板5,將夾頭座10進行定位。
所述的拉桿2與法蘭4間設有滑動軸承6,有效支承了拉桿2,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卡盤體3上平面設有蓋板8,將中空內腔蓋住,防止切屑等進入機床內部,有效保護了機床;第二定位塊9通過位于卡盤體3的空腔上的T形滑塊14通過標準件固定,另一端貼合在蓋板8上,第二定位塊9另一端設有旋接在其上的限位螺釘13,用于放置工件,限位螺釘13內設有緩沖機構16,所述的緩沖機構16由螺釘、壓簧和銷組成,減少了工件打入時的沖擊力。
此用于粗加工的裝夾裝置使用時,拉桿2連接到動力源上,動力源可為液壓缸,當液壓缸帶動拉桿2后拉時,連接桿20上的弧形連接端向內移動,帶動夾片座10及夾片7向內移動,將夾片7上的工件夾緊,反之將工件松開。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路做出的變形及改進,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