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裝置,特別是一種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
背景技術:
在液相色譜操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不同長度且內徑較小的不銹鋼管,在實際使用時會根據需要進行不銹鋼管的切割,并且要求切口平整、內孔不變形。傳統上均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進行切割,這樣極易發生管路堵塞、切口存在毛刺、或內孔發生變形等情況,同時手工切割的工作效率較低,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或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能夠保證切口平滑、內孔不變形,且可以提高切割效率的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1內設置有電機2,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3與第一轉軸4相連,而第一轉軸4則轉動支承在軸承座5內,在第一轉軸4的端部連接有磨片6,且磨片6的上部突出于殼體1,在殼體1的頂部固定設置有與磨片6相配的磨片罩7,與磨片罩7通過第二轉軸8轉動連接有壓塊9,在壓塊9的底端連接有彈性片10,且彈性片10的一端與壓塊9相連,而彈性片10的另一端則為自由端11,且自由端11突出于壓塊9的端部,在殼體1的頂部還通過固定板12固定連接有標尺13,在標尺13上滑動連接有滑塊14,在滑塊14上還螺紋連接有擰緊螺絲15,所述標尺13的一端與磨片罩7的外壁接觸,而在磨片罩7上還開設有鋼管孔16。
所述第一轉軸4上螺紋連接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夾緊螺母17,所述的磨片6位于兩個夾緊螺母17之間,并且在磨片6與每個夾緊螺母17之間還都設置有墊片18,在第一轉軸4的端頭處還設置有與夾緊螺母17相配的壓緊螺母19。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它能夠準確的切割出需求長度的鋼管,并且可以保證切口處平滑、無毛刺,而且鋼管的內孔能夠保持不變形,利用本裝置進行鋼管的切割,能夠在保證切割質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切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它的制作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說它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機與磨片部分的零件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磨片罩與壓塊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包括一個作為基礎的殼體1,在殼體1內設置有電機2,這個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3與第一轉軸4相連,并且第一轉軸4轉動支承在軸承座5內,在第一轉軸4的端部連接有磨片6,磨片6與第一轉軸4之間通過夾緊螺母17連接,即在第一轉軸4上螺紋連接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夾緊螺母17,上述的磨片6位于兩個夾緊螺母17之間,并且在磨片6與每個夾緊螺母17之間還都設置有墊片18,而在第一轉軸4的端頭處還螺紋連接有壓緊螺母19,這個壓緊螺母19將夾緊螺母17壓緊在第一轉軸4上;
上述磨片6的上部突出于殼體1,而在殼體1的頂部則固定設置有與磨片6相配的磨片罩7,與這個磨片罩7通過第二轉軸8轉動連接有壓塊9,在壓塊9的底端連接有彈性片10,這個彈性片10的一端與壓塊9相連,而彈性片10的另一端則為自由端,并且這個自由端11突出于壓塊9的端部,而在磨片罩7上還開設有鋼管孔16;
在殼體1的頂部還通過固定板固定設置有標尺13,在標尺13上滑動連接有滑塊14,所述的滑塊14上螺紋連接有擰緊螺絲15,上述的標尺13的一端與磨片罩7的外壁相接觸,標尺13的另一端為自由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相色譜專用切管器的工作過程如下:需要進行一定長度的鋼管的切割時,首先調節滑塊14,讓滑塊14運動至標尺13上需要切割的長度處,旋轉擰緊螺絲15,將滑塊14固定;然后扳動壓塊9,讓壓塊9和與其連接的彈性片10一同以第二轉軸8為軸轉動,并按動自由端11,讓彈性片10與壓塊9的底端脫離接觸,然后將鋼管放在彈性片10與壓塊9之間,由于彈性片10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彈性片10會將鋼管夾住,調節鋼管的一端與滑塊14接觸(或與滑塊14對齊),此時滑塊14與磨片6之間的距離即為需要切割的長度,然后開啟電機2,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3帶動第一轉軸4和磨片6轉動,向下按動壓塊9,讓鋼管進入到磨片罩7上端的鋼管孔16中,直至鋼管與磨片6接觸,持續下壓壓塊9,直至鋼管完全被磨片6切斷,即完成了對鋼管的切割,而切割下來的鋼管,尺寸標準、誤差小,而且切口平整,內孔不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