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割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數控等離子新型切割機。
背景技術:
切割機是一種常見的鋼材加工機械。切割機的刀具在長時間的使用后,會變鈍,造成切割效率低下。因此,我們可以在切割機床上增設打磨機構,在使用前對刀具進行打磨,使刀具更加鋒利,提高機械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數控等離子新型切割機,包括切割工作臺和打磨機構,所述切割工作臺的上表面安裝有機架,機架的上端設置有螺桿,且螺桿的右端連接有刀架,在刀架的右側安裝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工作臺的上表面設置有滑槽,在滑槽的一端設置有定位槽,且滑槽的內部設置有滑座,在滑座的上端連接有打磨機構;
所述打磨機構包括底座、轉軸、聯軸器、電動機、砂輪軸、V型砂輪槽口,第一砂輪和第二砂輪,所述底座固定連接在滑座的上端,在底座中部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側安裝有第一砂輪和第二砂輪,且第一砂輪和第二砂輪相互平行,在第一砂輪和第二砂輪之間設置有砂輪軸,且砂輪軸的表面設置有V型砂輪槽口,所述轉軸的右端通過聯軸器連接有電動機,所述第一砂輪的左側端和第二砂輪的右側端均安裝有緊固螺帽。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切割刀片為圓形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切割刀片的底端與V型砂輪槽口的內壁相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定位槽位于切割刀片圓心的正下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定位槽比滑槽深3-5厘米。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砂輪與第二砂輪之間的距離與切割刀片的厚度大小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數控等離子新型切割機,通過設置第一砂輪、第二砂輪和V型砂輪槽口,配合電動機和轉軸,電動機提供動力,轉軸帶動第一砂輪、第二砂輪和V型砂輪槽口旋轉,對切割刀片的兩面和刀刃進行打磨,提高切割刀片的鋒利程度,進而提高機床的切割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滑槽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切割工作臺;2-打磨機構;3-底座;4-機架;5-螺桿;6-刀架;7-切割刀片;8-定位槽;9-滑槽;10-滑座;11-轉軸;12-聯軸器;13-電動機;14-第二砂輪;15-第一砂輪;16-緊固螺帽;17-V型砂輪槽口;18-砂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數控等離子新型切割機,包括切割工作臺1和打磨機構2,所述切割工作臺1的上表面安裝有機架4,機架4的上端設置有螺桿5,且螺桿5的右端連接有刀架6,在刀架的右側安裝有切割刀片7,所述切割工作臺1的上表面設置有滑槽9,在滑槽9的一端設置有定位槽8,且滑槽9的內部設置有滑座10,在滑座10的上端連接有打磨機構2;
所述打磨機構2包括底座3、轉軸11、聯軸器12、電動機13、砂輪軸18、V型砂輪槽口17,第一砂輪15和第二砂輪14,所述底座3固定連接在滑座10的上端,在底座3中部設置有轉軸11,所述轉軸11的外側安裝有第一砂輪15和第二砂輪14,且第一砂輪15和第二砂輪14相互平行,在第一砂輪15和第二砂輪14之間設置有砂輪軸18,且砂輪軸18的表面設置有V型砂輪槽口17,所述轉軸11的右端通過聯軸器12連接有電動機13,所述第一砂輪15的左側端和第二砂輪14的右側端均安裝有緊固螺帽16。
優選的是,所述切割刀片7為圓形結構;所述切割刀片7的底端與V型砂輪槽口17的內壁相切;所述定位槽8位于切割刀片7圓心的正下方;所述定位槽8比滑槽9深3-5厘米;所述第一砂輪15與第二砂輪14之間的距離與切割刀片7的厚度大小相等。
具體使用方式及優點:使用時,移動滑座至定位槽內,使打磨機構位于切割刀片的正下方,由電動機提供動力,轉軸帶動第一砂輪、第二砂輪和V型砂輪槽口旋轉,對切割刀片的兩面和刀刃進行打磨,提高刀片的鋒利程度;打磨結束后,將滑座由定位槽提高至滑槽內,滑至滑槽的另一端,打磨機構被移至切割工作臺的邊緣,這樣就不影響切割刀片對工件的加工。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