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造型機中的多觸頭機構。
背景技術:
在鑄造設備領域,在造型機造型的過程中,對型砂的緊實度要求比較高。若型砂緊實度過低,則砂型松軟,金屬液易滲入型砂的空隙,造成鑄件表面粘砂、表面粗糙、型砂的變形或脹大,降低鑄件的尺寸精度,而且鑄件易產生縮松和縮孔,甚至可能會產生廢品廢件。若型砂緊實度過高,則型砂的退讓性不好,透氣性差,鑄件易產生裂紋和氣孔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的多觸頭機構,保證型砂的緊實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觸頭機構,包括箱體、密封板、觸頭箱,所述箱體包括側蓋板、中蓋板,短邊支撐、角支撐和長邊支撐;所述箱體固定安裝于造型機上部,箱體內設有至少兩排觸頭箱,觸頭箱包括導套體、導向套及活塞,所述活塞下部鉸接有缸頭;當通入氣體時,活塞可上下運動,所述觸頭箱上部設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部設有所述側蓋板和中蓋板。
優選地,所述觸頭箱頂部設有接頭,接頭通過快插接頭通入氣體。
優選地,所述密封板的材料可以是橡膠。
優選地,所述蓋板與箱體和密封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安全可靠,設計科學合理,易于安裝與拆卸,避免了傳統多觸頭造型機由于模板結構復雜而導致的型砂緊實度不均的弊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其中,1、短邊支撐;2、小蓋板;3、螺釘;4、墊圈;5、角支撐;6、小蓋板;7、長邊支撐;8、小蓋板;9、小蓋板;10、墊圈;11、螺釘;12、接頭;13、密封板;14、活塞桿部;15、螺塞;16、導套體;17、導向套;18、缸頭;19、螺母;20、絲柱;21、銷;22、螺釘;23、螺栓;24、墊圈;25、側蓋板;26、多觸頭箱;27、中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如圖1、圖2和圖3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觸頭機構,包括箱體26,密封板13,活塞桿部14,導套體16和缸頭18;所述箱體包括側蓋板25、中蓋板27,短邊支撐1、角支撐5和長邊支撐7,所述箱體固定安裝于造型機上部,多觸頭箱體內分別穿有至少兩排觸頭箱,觸頭箱包括導套體16、導向套17、活塞桿部14和小蓋板2、6、8、9,所述活塞下部鉸接有缸頭18,當通入氣體時,活塞可上下運動,所述多觸頭箱體上部為密封板13,所述密封板13上部為兩個側蓋板25和一個中蓋板27;所述蓋板通過螺栓23、墊圈24和所述箱體連接,所述小蓋板通過螺釘3、墊圈4與觸頭箱相連,所述的角支撐5與短邊支撐1和長邊支撐7之間通過10、墊圈;11、螺釘相連;所述觸頭箱頂部設有接頭,接頭通過快插接頭通入氣體。
造型機造型時,氣體從多觸頭箱體26上部進入,推動活塞桿部14帶動缸頭18向下移動至導套體16上表面處;造型完成后,氣體從多觸頭箱26側面進入,推動活塞桿部14帶動缸頭18向上移動至密封板13下表面處。缸頭的數量及位置可根據模板形狀而定,圖中共鉸裝了10個缸頭。本實用新型安全可靠,設計科學合理,易于安裝與拆卸,免了傳統多觸頭造型機由于模板結構復雜而導致的型砂緊實度不均的弊端。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