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耐火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鈦碳基冷搗固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鈦白粉和海綿鈦行業發展迅速,由于高鈦渣鈦含量高,“三廢”產生量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高,且能有助于提高產品的品質,我國高鈦渣的需求量迅速增長。近幾年,全球每年高鈦渣交易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高鈦渣是經過物理生產過程而形成的鈦礦富集物俗稱,通過電爐加熱熔化鈦礦,使鈦礦中二氧化鈦和鐵熔化分離后得到的二氧化鈦高含量的富集物。高鈦渣既不是廢渣,也不是副產物,而是生產四氯化鈦、鈦白粉和海綿鈦產品的優質原料。
雖然,國內高鈦渣的產量在不斷擴大,但仍滿足不了國內強大的需求,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高鈦渣作缺口補充。我國大多數高鈦渣生產廠家采用敞口式小型礦熱爐冶煉,爐型一般為(1200-6300)KVA電爐,工藝采用蓬料冶煉,一次性下料,間斷出爐。現在我國高鈦渣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采用散料直接入爐。由于采用蓬料冶煉,散料入爐后,透氣性差,料面燒結不理想,經常產生塌料現象,塌料后造成敞口冶煉熱損失大,冶煉時間長,耗電量高。并且散料中含有大量的粘結劑瀝青,瀝青含70%揮發物,在塌料后,會瞬間產生大量的黑色煙塵,冶煉區內的風機無法在瞬間將其排除,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且在搗爐過程也有大量的黑色煙塵產生,因為焦化瀝青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對操作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制一種環保的冶煉高鈦渣專用的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鈦碳基搗固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鈦碳基搗固料冶煉過程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并且成本低。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鈦碳基冷搗固料,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高鈦渣55%-60%、發泡型苯板顆粒5%-10%、石墨碎5%-10%、金紅石2-5%、碳化鈦2-5%、硼酸5%-8%、粘結劑15%-18%。
所述的鈦碳基冷搗固料,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高鈦渣55%、發泡型苯板顆粒10%、石墨碎10%、金紅石3%、碳化鈦2%、硼酸5%、粘結劑15%;所述的高鈦渣中顆粒的粒徑為10-15mm,顆粒的粒徑為5-10mm,顆粒的粒徑為1-5mm和顆粒的粒徑為200目以下的重量份數比為2:1:1:2;所述的發泡型苯板顆粒粒徑為3-5mm;所述的石墨碎的粒徑為15-25mm;所述的金紅石的粒徑為0.5-1mm;所述的碳化鈦的粒徑為0.5-1mm;所述的粘結劑為腐植酸鈉、磷酸或環氧樹脂中的一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鈦碳基冷搗固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將高鈦渣、發泡型苯板、金紅石、碳化鈦和石墨碎破碎成所需要的不同粒度,混合后加入粘結劑和硼酸,置于強力攪拌鍋里,攪拌30分鐘,30轉/分鐘,使物料通過打結或搗固能粘在一起的狀態最佳,出料即可。
所述的鈦碳基冷搗固料可用于高鈦渣冶煉電爐的爐蓋、高鈦渣冶煉電爐的爐底和高鈦渣冶煉電爐的爐壁的保護層。
所述的高鈦渣冶煉電爐優選為小型敞口電爐。
所述的爐蓋保護層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先將水冷爐蓋翻過來,高溫面向上,焊好掛渣釘,將鈦碳基搗固料攤平在高溫面上,厚度一般在(120-150)mm之間,用夯實機夯實,烘干,溫度在500℃左右,時間為24h,即可得到帶有搗固料保護層的爐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主要針對敞口電爐冶煉高鈦渣傳統工藝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實現了一次性加料,并將蓬料冶煉改成封閉式連續加料冶煉,在敞口電爐的爐口加裝本發明搗固料制作的爐蓋;然而,現有技術中在敞口電爐上加裝爐蓋是很難做到的,因為爐蓋距離高溫區很近,距離在1.5m以下,長期處于高溫條件下,采用現有的任何材料制成的爐蓋都會將其燒化,使用壽命很短;如果采用現有的耐火材料,現有的電爐用耐火材料主要有兩大類:鎂質和鋁質,而高鈦渣冶煉主要是將鈦鐵精礦里的鐵還原出來,從而達到鈦富集的目的。如果采用鎂、鋁質耐火材料搗固爐蓋,熔化或氧化后鎂、鋁元素都進入到高鈦渣里面,從而造成高鈦渣里面的雜質含量過高,影響產品的純度和質量。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和試驗,發現本發明的鈦碳基搗固料,可以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本發明的搗固料耐高溫(1600℃以上)、抗氧化、并且熔化后或氧化后不會影響冶煉產品質量。而本發明的鈦碳基搗料燒損后不僅不會影響產品質量,而且沒有燒損部分破碎后還可重復使用,降低了運行成本,實踐發現本發明搗固的爐蓋可以經過500爐左右才能出現燒損,然后進行破碎,重復加工成搗固料,重新利用。
本發明的搗固料還適用于新建的電爐爐底保護層,即替代過去使用的底糊;同時本發明的搗固料還適用于制作爐壁的保護層,由于長期冶煉,爐壁出現氧化燒損而變薄,在膛內做個胎,將該物料加到胎與爐壁的中間,厚度可根據爐壁的燒損程度而定,起到保護爐壁,可以有效延長爐齡。
本發明中廢苯板破碎成3-5mm,加到混合料中,主要起降低物料密度,使之燒結后產生一些蜂窩,達到隔熱保溫的效果。同時也可降低物料的熱膨脹系數,防止龜裂和脫落;本發明中選用石墨碎做大顆粒骨料,石墨碎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受熱后變形量小等特點;金紅石和碳化鈦都趨于穩定,不易被氧化,在物料里起穩定劑作用;在200℃以上,硼酸粘度較好,在的使用過程中,可以起到增強粘結效果的作用;本發明采用冷搗固工藝,主要是考慮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本發明所用的粘結劑為腐植酸鈉、磷酸或環氧樹脂中的一種,而不采用常規工藝中的瀝青,一方面瀝青在常溫條件下沒有粘結作用,另一方面瀝青含70%揮發物,如果對其添加量控制失誤,將對生產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本發明選用搞得三種粘結劑在常溫下,即可發揮很強的粘結作用,具體選擇哪種可根據實際生產中采購便利與否、采購市場價格高低而定。
本發明采用加蓋封閉式冶煉方式,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實現了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時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不用搗爐),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具體為,國內小型電爐冶煉鈦渣的都是人工搗爐,一般是一個小班6人以上,操作一臺1800KVA電爐;采用本發明材料制作的爐蓋,冶煉爐加蓋后由于不用搗爐,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一半以上,6個人可以操作兩臺1800KVA的電爐,人工成本降低一半;一般來說,每噸產品人工工資240元/噸,改造后每噸產品人工工資為120元/噸,每臺電爐月產量為240噸,每月使用的爐蓋生產成本約為2000元,由此可見即每月生產成本節省26800元,折算成每噸產品可節約26800/240=111.67元,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采用本發明做成的搗固料制成的爐蓋,冶煉設備由敞口變封閉,熱損失減少,從而達到了節電目的,改造前后相比,每噸產品可節電200度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鈦碳基冷搗固料,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高鈦渣55%、發泡型苯板顆粒10%、石墨碎10%、金紅石3%、碳化鈦2%、硼酸5%、腐植酸鈉15%;所述的高鈦渣中顆粒的粒徑為10-15mm,顆粒的粒徑為5-10mm,顆粒的粒徑為1-5mm和顆粒的粒徑為200目以下的重量分數比為2:1:1:2;所述的石墨碎的粒徑為15-25mm。
鈦碳基冷搗固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將高鈦渣、發泡型苯板、金紅石、碳化鈦和石墨碎破碎成所需要的不同粒度,混合后加入粘結劑和硼酸,置于強力攪拌鍋里,30轉/分鐘,攪拌30分鐘,使物料通過打結或搗固能粘在一起的狀態最佳,出料即可。
實施例2。
鈦碳基冷搗固料,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高鈦渣56%、發泡型苯板顆粒8%、石墨碎9%、金紅石2.5%、碳化鈦2.5%、硼酸6%、磷酸16%。
實施例3。
鈦碳基冷搗固料,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高鈦渣60%、發泡型苯板顆粒5%、石墨碎5%、金紅石2%、碳化鈦2%、硼酸8%、環氧樹脂18%。
為了進一步研究本發明冷搗固料制備的爐蓋使用壽命,同時采用現有的材料進行爐蓋搗固,經過長期冶煉,對爐蓋出現破損情況的爐次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5種材料冷搗固的爐蓋使用爐次統計結果。
由此可見,采用本發明搗固料制作的爐蓋保護層使用壽命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