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屬于石墨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每個碳原子的周邊連結著另外三個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個六邊形)以共價鍵結合,構成共價分子。由于每個碳原子均會放出一個電子,那些電子能夠自由移動,因此石墨屬于導電體。
現有的石墨提純技術主要以下兩種:
(1)化學提純是利用石墨耐酸、堿、抗腐蝕的性質,用酸、堿處理石墨精礦,使雜質溶解,然后洗滌掉,提高精礦品位。化學提純可獲品位為99%的高碳石墨。化學提純有多種方法,國內應用最廣的是氫氧化鈉高溫熔融法。
基本原理是在500℃以上高溫條件下,使石墨中的雜質(以硅酸鹽礦物為主)與燒堿,即NaOH起反應,生成水溶性反應物,用水浸取反應物,即可消除掉部分雜質,另一部分雜質,如鐵的氧化物,堿熔后用HCl中和,生成可溶子水的氯化鐵,用水洗滌即可除去。
上述工藝流程中,NaOH濃度為50%左右,與石墨按1:0.8的比例混合,即生產1 t高碳石墨消耗NaOH0.4t左右。HCl的加入量約為石墨的30%。燃料用煤約為o.6一o.7t。堿熔法所用設備主要有錨式攪拌機,熔融爐、螺旋漿攪拌機、V型洗滌槽等。回收率85—90%,投資15—20萬元。這種,工藝雖較先進,但也存在耗水量大、石墨流失多,生產率較低,耗堿量大,且排放的廢液污染環境等不足。
物理提純即高溫提純,利用石墨耐高溫的性質,將其置于電爐中,隔絕空氣加熱到2500℃,使灰分(即雜質)揮發掉,從而提高精礦品位。高溫提純可獲品位為99.9%的高純石墨。
現有技術中提純設備工藝較為復雜,不能很好進行工業化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包括爐體,提純馬弗,加熱裝置,投料口;所述的爐體內設有提純馬佛,提純馬佛垂直布置在爐體內,加熱裝置圍置于提純馬佛外圍,提純馬弗的頂端設有投料口、底端設有出料口,提純馬弗內設有進氣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的提純馬弗的進料端與出料端的口徑大于其中部提純段。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加熱裝置成螺旋狀,螺旋狀加熱裝置包裹于提純馬弗外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的投料口的提純馬弗的進料端設有上部進氣管。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的提純馬弗的中部設有中部進氣管。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的提純馬弗的出料端設有底部進氣管。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所述的爐體的內壁上設有保溫層。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提高了提純效率,增強了石墨提純純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適用于工業生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爐體
2——提純馬弗
3——加熱裝置
4——投料口
5——上部進氣管
6——中部進氣管
7——底部進氣管
8——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和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包括爐體1,提純馬弗2,加熱裝置3,投料口4;所述的爐體1內設有提純馬佛2,提純馬佛2垂直布置在爐體1內,加熱裝置3圍置于提純馬佛2外圍,提純馬弗2的頂端設有投料口4、底端設有出料口,提純馬弗2內設有進氣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提純馬弗2的進料端與出料端的口徑大于其中部提純段。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加熱裝置3成螺旋狀,螺旋狀加熱裝置3包裹于提純馬弗2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投料口4的提純馬弗2的進料端設有上部進氣管5。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提純馬弗2的中部設有中部進氣管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提純馬弗2的出料端設有底部進氣管7。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提純石墨的整體化提純裝置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爐體1的內壁上設有保溫層8。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義指的是各自單獨存在或兩者同時存在的情況均包括在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內、外”的含義指的是相對于設備本身而言,指向設備內部的方向為內,反之為外。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義指的是閱讀者正對附圖時,閱讀者的左邊即為左,閱讀者的右邊即為右。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連接”的含義可以是部件之間的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部件間通過其它部件的間接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