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分子篩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無需外加酸堿條件下綠色制備SBA-15介孔分子篩的方法。
背景技術:
介孔材料是指孔徑介于2~50nm的一類多孔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積和多維孔道結構。SBA-15是屬于介孔分子篩的一種,1998年趙東元等在酸性介質的條件下,利用非離子型的三嵌段共聚物為模板劑制備了大孔徑的SBA-15介孔材料,由于其具有較大的孔徑(5~30nm)和壁厚(3.1~6.4nm)使得其熱和水熱穩定性有了顯著提高,從而拓寬了介孔材料的應用范圍。
SBA-15介孔分子篩的制備通常是在強酸體系(如鹽酸)中進行的,制備過程不僅酸的消耗量大,腐蝕嚴重,而且在干燥、焙燒等后處理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因此,開發一條低污染、低排放、環境友好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制備路線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可以減少鹽酸用量的制備方法逐漸被開發出來,如向制備體系中加入雜多酸(CN1724365A)或摻雜金屬銣(CN105712366A)。這些方法減少了反應體系中鹽酸的用量,但是仍然不能實現SBA-15介孔分子篩在無酸體系中的制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消除傳統方法中必須加入無機強酸的限制條件,提供一種綠色制備有序度高(具有明顯的(100)、(110)、(200)晶面的二維六方有序孔道特征峰)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綠色制備SBA-15介孔分子篩的方法,其是向反應體系中加入一種添加劑,從而實現在沒有無機強酸的體系中制備SBA-15介孔分子篩,具體步驟如下:
(1)將有機模板劑P123(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環氧乙烷,EO20PO70EO20,Ma=5800)溶于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攪拌至P123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
(2)將正硅酸乙酯溶于去離子水中,加入添加劑,在25~40℃下攪拌至正硅酸乙酯完全水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
(3)將溶液B緩慢(滴加速度25~35mL/min)加入到溶液A中,在20~60℃下攪拌20~30小時,攪拌至溶液呈白色后在80~120℃條件下晶化70~80小時,晶化完成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后過濾,過濾產物用去離子水洗滌,洗滌產物在50~70℃下干燥,然后在500~600℃下焙燒6~10小時除去有機模板劑,制得白色粉末狀SBA-15介孔分子篩。
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步驟(1)中聚環氧乙烯-聚環氧丙烯-聚環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與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1:30~42.5。
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步驟(2)中正硅酸乙酯與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1:3~10。
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步驟(2)中添加劑為過硫酸鈉,過硫酸鈉與正硅酸乙酯的摩爾比為0.01~0.1:4。
本發明所述的方法中,步驟(3)中各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為TEOS:H2O:P123:添加劑=4:75~100:2:0.01~0.3;
本發明提出的利用過硫酸鈉作為添加劑制備SBA-15介孔分子篩的方法,僅需要加入非常少量的添加劑即可實現結晶度較好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制備,而傳統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鹽酸。相較于傳統方法而言,本發明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時減少了環境污染,工藝簡便,成本低廉,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實施例1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射線衍射圖。
圖2:實施例1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3:實施例1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透射電鏡照片。
圖4:實施例1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吸附圖譜。
圖5:實施例2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射線衍射圖。
圖6:實施例3制備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射線衍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稱取2g模板劑P123于燒杯中,加入85g去離子水,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至P123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稱取4g正硅酸乙酯,加入到15g去離子水中,再加入0.1g過硫酸鈉作為添加劑,在25℃下攪拌2小時,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在攪拌的條件下,將溶液B緩慢(滴加速度25mL/min)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將混合液置于20℃攪拌30小時;各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為TEOS:H2O:P123:添加劑=4:100:2:0.1。隨后,將混合液轉移到內襯為聚四氟乙烯的不銹鋼反應釜中,在100℃下晶化80小時。之后,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后將產物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將收集到的固體在60℃下干燥24小時。最后,在550℃的溫度下焙燒10小時,最終得到的白色粉末固體為SBA-15介孔分子篩,產物質量為1.008g。
圖1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RD表征結果。由圖1可知,產物具有明顯的(100)、(110)、(200)晶面的二維六方有序孔道特征峰,晶化度較好,具有有序介孔結構。
圖2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掃描電鏡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產物為卷曲短棒簇集狀態存在。
圖3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透射電鏡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產物具有二維六方有序介孔結構。
圖4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吸附圖譜,從圖可知,產物具有介孔材料典型的滯后環,孔徑約為7nm左右。
實施例2
稱取2g模板劑P123于燒杯中,加入60g去離子水,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至P123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稱取4g正硅酸乙酯,加入到15g去離子水中,再加入0.01g過硫酸鈉作為添加劑,在40℃下攪拌2小時,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在攪拌的條件下,將溶液B緩慢(滴加速度35mL/min)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將混合液置于40℃攪拌24小時;各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為TEOS:H2O:P123:添加劑=4:75:2:0.01。隨后,將混合液轉移到內襯為聚四氟乙烯的不銹鋼反應釜中,在110℃下晶化72小時。之后,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后將產物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將收集到的固體在60℃下干燥24小時。最后,在550℃的溫度下焙燒10小時,最終得到的白色粉末固體為SBA-15介孔分子篩。產物質量為1.108g。
圖5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RD表征結果。由圖5可知,產物的晶化度較好,具有有序介孔結構。
實施例3
稱取2g模板劑P123于燒杯中,加入85g去離子水,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至P123完全溶解,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A。稱取4g正硅酸乙酯,加入到15g去離子水中,再加入0.3g過硫酸鈉作為添加劑,在40℃下攪拌2小時,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在攪拌的條件下,將溶液B緩慢(滴加速度30mL/min)加入到溶液A中,得到混合液。將混合液置于60℃攪拌20小時;各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為TEOS:H2O:P123:添加劑=4:100:2:0.3隨后,將混合液轉移到內襯為聚四氟乙烯的不銹鋼反應釜中,在100℃下晶化70小時。之后,待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后將產物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將收集到的固體在60℃下干燥24小時。最后,在550℃的溫度下焙燒10小時,最終得到的白色粉末固體為SBA-15介孔分子篩。產物質量為0.807g。
圖6為本實施例制得的SBA-15介孔分子篩的XRD表征結果。由圖6可知,產物具有介孔結構,但有序度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產品相比已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