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鎳銻硫(nisbs)薄膜對電極的制備方法,屬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光伏發電器件(參見nature雜志,1991年,第353卷,第737頁)。這種新型的太陽能電池環境友好、制備工藝簡單、材料便宜,特別是在低成本、低價格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參見j.am.chem.soc.雜志,2011年,第133卷,第9304頁),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對電極作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收集外電路的光生電子并將電解質中三碘化物(i3-)還原,因此,導電性和電催化活性是影響對電極性能的關鍵因素。目前,世界上高性能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主要采用貴金屬pt作為對電極,但由于pt的成本高、儲量有限,極大地限制了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大規模器件的研發和廣泛應用。近年來,無pt對電極材料的研究尤為活躍,包括碳材料、導電聚合物、無機金屬化合物(包括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和硒化物等)、多元金屬化合物以及復合材料等等。這些材料很多在性能方面已經超過了貴金屬pt(參見j.phys.chem.c雜志,2014年,第118卷,第16727頁),但在制備工藝和穩定性方面還無法和貴金屬pt相匹敵。鎳銻硫(nisbs)是一種三元無機硫化物,據報道,nisbs的導電性表現為金屬(參見phys.rev.b雜志,2013年,第88卷,第159902頁),而目前nisbs薄膜的制備及其對電極性能研究仍沒有報道。為此,我們設計制備nisbs薄膜對電極,為了簡化制備工藝和降低成本,借鑒高效pt對電極的制備工藝,我們采用前驅體溶液熱分解方法制備薄膜。研究發現,該制備工藝簡單、可行、適合大規模生產,且制備的薄膜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是一種廉價、高效的新型對電極材料,有希望取代貴金屬pt作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高效、廉價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薄膜nisbs及其制備方法,該薄膜對i3-離子還原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性能,且薄膜的制備工藝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有望取代貴金屬pt實現高性能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六水合氯化鎳(nicl2·h2o)和硫脲(tu)依次加入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攪拌均勻后得到ni-tu前驅體溶液;
步驟二:將三氯化銻(sbcl3)和硫脲(tu)依次加入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拌均勻后得到sb-tu前驅體溶液;
步驟三:將ni-tu和sb-tu前驅體溶液以質量比1:1-3比例混合,拌均勻后得到ni-sb-tu前驅體溶液。將該溶液滴至潔凈的fto表面,置于勻膠機中1000-4000r/min下成膜,然后置于氣氛爐中400-500oc下退火處理0.5~1小時,得到nisbs薄膜。本步驟中,退火氣氛為高純n2或ar,管式爐升溫速率2~8oc/min。
本發明的優勢在于:
1、通過前驅體溶液熱蒸發方法制備nisbs薄膜,該制備工藝簡單快捷、節省原材料,且制備得到的薄膜具有很好的均一性和可重復性。
2、研究表明,nisbs薄膜具有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高、導電性好的優點。在am1.5模擬太陽光激發下,以nisbs薄膜作為對電極實現了最高光電轉換效率6.89%,稍高于pt對電極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6.65%)。因此,nisbs薄膜具有優異的對電極性能,可取代pt作為新型高效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材料。
附圖說明
圖1為ni-tu、sb-tu和ni-sb-tu前驅體溶液照片。
圖2為實例1下制備的nisbs薄膜與熱解pt對比照片。
圖3為實例1下制備的nisbs薄膜的sem照片。
圖4為將實例1配制的ni-sb-tu前驅體溶液溶劑蒸干并退火之后得到的粉體的xrd圖譜與標準pdf卡片對比圖。
圖5為以實例1制備的nisbs薄膜作為對電極測試得到的器件的j-v曲線。
圖6為將實例2配制的ni-sb-tu前驅體溶液溶劑蒸干并退火之后得到的粉體的xrd圖譜與標準pdf卡片對比圖。
圖7為以實例3在室溫下存放90天的ni-sb-tu前驅體溶液制備的nisbs薄膜作為對電極測試得到的器件的j-v曲線,插圖為ni-sb-tu前驅體溶液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1將1mmolnicl2·h2o和1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ni-tu前驅體溶液;將1mmolsbcl3和1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sb-tu前驅體溶液;將ni-tu和sb-tu前驅體溶液以質量比1:1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得到ni-sb-tu前驅體溶液。將該溶液滴至潔凈的fto表面,置于勻膠機中1000-4000r/min下成膜,然后置于高純ar氣氛爐中400-500oc下退火處理0.5~1小時,得到nisbs薄膜。
圖1為ni-tu、sb-tu和ni-sb-tu前驅體溶液照片。由圖片看出,ni-sb-tu前驅體溶液呈現很好的均一性、透明性,和制備pt電極的前驅體溶液(h2ptcl6·6h2o溶液)非常類似。將該前驅體溶液在fto表面成膜后,圖2給出nisbs薄膜與熱解pt對比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ni-sb-tu前驅體溶液制備的nisbs薄膜與pt電極外觀也很類似,均為黑色,且在fto表面的附著性很好。圖3為以該實例下制備的nisbs薄膜的sem照片,從圖中可以看出,該薄膜由納米顆粒組成,顆粒尺寸為20-100nm。由于薄膜較薄,這些納米顆粒并未完全覆蓋fto表面。為了驗證nisbs薄膜的物相,我們將ni-sb-tu前驅體溶液在100oc下蒸干,然后在高純ar氣氛爐中500oc下退火處理1小時,得到粉體。圖4給出該粉體的xrd圖譜與標準nisbspdf卡片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衍射峰都與標準卡片吻合很好,標*位置的2個衍射峰對應ni0.96s,證明我們通過熱分解方法可以得到的nisbs物相純度較高。圖5為以實例1制備的nisbs薄膜作為對電極測試得到的器件的j-v曲線,從圖中可以計算出,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為6.97%,與pt對電極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相當(6.65%),證明了熱分解方法制備的nisbs薄膜優異的對電極性能,有望取代pt作為新型高效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材料。
實例2將1mmolnicl2·h2o和1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ni-tu前驅體溶液;將1mmolsbcl3和1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sb-tu前驅體溶液;將ni-tu和sb-tu前驅體溶液以質量比1:2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得到ni-sb-tu前驅體溶液。將該溶液滴至潔凈的fto表面,置于勻膠機中1000-4000r/min下成膜,然后置于高純ar氣氛爐中400-500oc下退火處理0.5~1小時,得到nisbs薄膜。
圖6為將該實例下配制的ni-sb-tu前驅體溶液在100oc下蒸干,然后在高純ar氣氛爐中500oc下退火處理1小時后得到粉體的xrd圖譜與標準nisbspdf卡片對比圖。和實例1類似,大部分衍射峰都與標準卡片吻合很好,出現了少量ni0.96s的衍射峰(標*位置),證明我們該實例下得到的nisbs物相純度較高。
實例3將1mmolnicl2·h2o和1mmoltu依次加入3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ni-tu前驅體溶液;將1mmolsbcl3和1mmoltu依次加入3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sb-tu前驅體溶液;將ni-tu和sb-tu前驅體溶液以質量比1:1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得到ni-sb-tu前驅體溶液。將該溶液滴至潔凈的fto表面,置于勻膠機中1000-4000r/min下成膜,然后置于高純ar氣氛爐中400oc下退火處理0.5~1小時,得到nisbs薄膜。
將實例3配制的ni-sb-tu前驅體溶液在室溫下存放90天后,溶液仍保持均一、澄清,無沉淀、變色情況發生,(如圖7中插圖所示)證明ni-sb-tu前驅體溶液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以放置90天之后的ni-sb-tu前驅體溶液制備nisbs薄膜,作為對電極測試得到的器件的j-v曲線如圖7所示,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為6.89%,相比放置之前基本沒有衰減,進一步證明了ni-sb-tu前驅體溶液優異的穩定性。
實例4將1mmolnicl2·h2o和1.5-2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均勻持續攪拌一段時間后得到ni-tu前驅體溶液;將1mmolsbcl3和1.5-2mmoltu依次加入2mldmf中,攪拌均勻得到sb-tu前驅體溶液;將ni-tu和sb-tu前驅體溶液以質量比1:1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得到ni-sb-tu前驅體溶液。將該溶液滴至潔凈的fto表面,置于勻膠機中1000-4000r/min下成膜,然后置于高純ar氣氛爐中400oc下退火處理0.5~1小時,得到nisbs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