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花生專用有機肥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有機肥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花生專用有機肥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化學肥料是農業生產中最大的物質投入,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在提高單產中,化肥對增產所起的作用占40?60%,但是生產時間表明,由于花肥料本身性質和土壤環境條件及農業措施等的影響,化學肥料利用率很低。中國因肥料養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養分資源浪費十分驚人,據統計中國每年生產、施用的氮肥量約為2千萬噸,其肥料的當季利用率只用30?50%,累計利用率為45?60%,因氮肥利用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達239.4億元。如何提高化學肥料的利用率、減小因施肥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可持續發展高效農業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緩/控釋肥的研宄和利用已成為世界肥料研宄的熱點,緩/控釋技術從探索階段的無機物包膜大粒碳銨技術和肥包肥技術,發展到現階段的樹脂包衣技術,現階段樹脂包膜技術。
[0003]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物質和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僅能提供作物生長所需養分,改良土壤,還可以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促進作物高產穩產,保持土壤肥力,同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機肥料能增加作物產量、培肥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因此,在我國推廣應用有機肥料,符合“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對促進農業與資源、農業與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發展,從源頭上促進農產品安全、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都有重要意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安全衛生無污染的有機、綠色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廣大農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機肥來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花生專用有機肥的生產工藝。
[0005]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0006]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花生專用有機肥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07]I)將50?70份花生藤打碎,30?50份水葫蘆打碎,10?20份貝殼打磨成粉末,然后與25?35份動物糞便混合,加入I?3份生物菌塊混合均勻,密閉發酵20?30天;
[0008]2)將步驟I)處理的物料散開,使其降至自然溫度,然后堆放在溫室大棚中,堆放厚度20?30cm,堆放寬度I?2m,然后在夜間按0.5?3萬條/平方米放入蚯蚓,保持大棚溫度在20?26°C ;對大棚每隔I天噴灑大豆漿液,使得物料濕潤即可;每隔3天噴灑濃度為10?20ppm的維生素溶液,是的物料濕潤即可,培養10?15天;
[0009]3)將步驟2)的蚯蚓分離,得到蚯蚓糞便;
[0010]4)將5?10份帶有樹葉的印楝枝打碎,然后將2?5份艾納香打碎,20?30份菜籽餅,與蚯蚓糞便混合后密閉發酵10?20天,得到花生專用有機肥。
[0011]進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驟:
[0012]I)將60份花生藤打碎,40份水葫蘆打碎,15份貝殼打磨成粉末,然后與30份動物糞便混合,加入2份生物菌塊混合均勻,密閉發酵25天;
[0013]2)將步驟I)處理的物料散開,使其降至自然溫度,然后堆放在溫室大棚中,堆放厚度25cm,堆放寬度I?2m,然后在夜間按2萬條/平方米放入蚯蚓,保持大棚溫度在20?260C ;對大棚每隔I天噴灑大豆漿液,使得物料濕潤即可;每隔3天噴灑濃度為15ppm的維生素溶液,是的物料濕潤即可,培養12天;
[0014]3)將步驟2)的蚯蚓分離,得到蚯蚓糞便;
[0015]4)將7份帶有樹葉的印楝枝打碎,然后將4份艾納香打碎,25份菜籽餅,與蚯蚓糞便混合后密閉發酵15天,得到花生專用有機肥。
[0016]進一步的,所述的動物糞便為牛糞。
[0017]進一步的,所述的蚯蚓為赤子愛勝蚓。
[0018]進一步的,所述的微生物菌塊包括球孢鏈霉菌、丁香苷鏈霉菌、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其微生物數量在IX10卜9個/g。
[0019]進一步的,所述的大豆漿液的制作工藝為:將I?10份大豆粉浸泡在1000份清水中10?12ho
[0020]進一步的,所述的維生素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H和維生素P。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發明采用花生藤作為花生有機專用肥的主要原料,其通過生物菌和蚯蚓等一系列處理,是的花生藤中的各元素轉化為植物易于吸收的化合態,同時其各元素及含量與花生生長生長所需要的元素及各元素需求量相似,能滿足花生的生長需要;
[0023]2、本發明的原料有貝殼粉,其通過微生物降解作用和蚯蚓消化系統分泌的多種蛋白酶、幾丁質酶等,將貝殼粉進行分解,形成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可溶性鈣鹽、甲殼素等,從而生產出富含鈣、甲殼素的有機肥;
[0024]3、本發明的原料有水葫蘆,其包括豐富的氮、磷、鉀和有機質,且含水量大、保水性能好、通風通氣性大,適合微生物和蚯蚓生長,可以加快微生物和蚯蚓處理的速度,降低該花生專用有機肥的時間,降低生產成本;
[0025]4、本發明的生產工藝利用蚯蚓對腥味非常敏感的特點,在原理中添加貝殼粉,可以增進蚯蚓的食欲,并且通過定期噴灑大豆漿液和維生素液,使的蚯蚓的生長和活動更加速度,蚯蚓處理時間減少5?10天;
[0026]5、本發明的原料中包括印楝枝和艾納香,其包括的印楝素和左旋龍腦能夠抑制有害病蟲的生長;通過與糞便混合,其糞便中包括大量的微生物菌體,能夠通過發酵將印楝枝和艾納香中的有效成分快速釋放,達到抑制有害病蟲的目的;
[0027]6、本發明的原料包括菜籽餅,其蛋白質含量高,通過與蚯蚓糞混合在一起發酵,能夠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且該專用肥在施放到土壤中后,豐富的蛋白源能夠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是的土壤的有機物被分解成花生易于吸收的形態;
[0028]7、本發明先采用對花生藤、貝殼粉、水葫蘆、牛糞進行生物菌發酵,生物菌先對花生藤、貝殼粉、水葫蘆、牛糞進行部分分解,然后再用蚯蚓處理,使得蚯蚓處理物料的速度加快;最后再用蚯蚓糞便與印楝枝粉末、艾納香粉末和菜籽餅混合發酵,避免印楝枝和艾納香中包括的成分抑制蚯蚓的生長,也避免蚯蚓分解印楝枝、艾納香和菜籽餅中包括的印楝素和左旋龍腦等成分;
[0029]8、本發明的有機質經過2次發酵和I次蚯蚓消化,所形成的有機質質量高、易溶于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促進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力、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使土壤吸收養分和儲存養分的能力增強,從源頭上解決化肥施用次數多、量大、易流失,利用率低等問題。經蚯蚓消化后的有機質顆粒細小,表面面積比消化前提高100倍以上,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土壤與空氣接觸,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板結的問題,而且可以進行連續種植花生。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0031]實施例一
[0032]1、原料準備
[0033]花生藤;
[0034]水葫蘆;
[0035]貝殼,新鮮;
[0036]動物糞便,牛糞;
[0037]生物菌塊,包括球孢鏈霉菌、丁香苷鏈霉菌、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其微生物數量在I X 17?9個/g;
[0038]帶有樹葉的印楝枝;
[0039]艾納香,新鮮;
[0040]大豆楽液,將Ikg大豆粉浸泡在100kg清水中10?12h ;
[0041]1ppm的維生素溶液,維生素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H和維生素P ;
[0042]菜籽餅,粉粹;
[0043]蚯蚓,赤子愛勝蚓;
[0044]2、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45]I)將50份花生藤打碎,30份水葫蘆打碎,10份貝殼打磨成粉末,然后與25份動物糞便混合,加入I份生物菌塊混合均勻,密閉發酵20天;
[0046]2)將步驟I)處理的物料散開,使其降至自然溫度,然后堆放在溫室大棚中,堆放厚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