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潤滑油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87427閱讀:557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乙烯/α-烯烴共聚物,更詳細而言,涉及在包含特定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的烯烴聚合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及α-烯烴共聚而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作為用作汽車用齒輪油、發動機油或工業用潤滑油、液壓油等的潤滑油基礎油的合成潤滑油,聚-α-烯烴(PAO)在工業上已被大量使用。這樣的PAO可通過利用酸催化劑使高級α-烯烴進行低聚反應而得到(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3)。另一方面,已知乙烯·α-烯烴共聚物也可作為粘度指數、氧化穩定性、剪切穩定性、耐熱性優異的合成潤滑油使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4)。近年來,潤滑油的使用環境愈發嚴酷,但另一方面,出于對環境問題的考慮,要求壽命延長。因此,對低溫粘度特性及耐熱·氧化穩定性優異的PAO或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合成潤滑油的需要存在增大的傾向,從節省燃料費·節約能源的觀點考慮,要求粘度指數、低溫粘度特性的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對節省燃料費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為了降低潤滑油的攪拌阻力,潤滑油自身的低粘度化已有進展。這同時會帶來因潤滑性降低而導致的金屬接觸的風險,因此,基于對使用的環境、負荷與潤滑油粘度的平衡的考慮而進行了潤滑油的設計。此時,必須考慮起因于由使用導致的潤滑油劣化(具體為主要由剪切應力導致的潤滑油材料的分子切斷)的粘度降低。這樣的粘度降低引起齒輪或軸承間的金屬接觸風險上升,因而,通常需要根據使用的材料的剪切穩定性,將潤滑油制造時的初始粘度設定為高于所設計的最適粘度。因此,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初始粘度,迫切需要剪切穩定性優異的潤滑油。作為用作合成潤滑油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以往使用了利用包含釩化合物和有機鋁化合物的釩系催化劑的方法(例如參見專利文獻5及6)。作為這樣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主要使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另外,作為以高聚合活性制造共聚物的方法,已知利用包含二茂鋯(zirconocene)等茂金屬化合物和有機鋁氧化合物(鋁氧烷)的催化劑體系的方法等(例如參見專利文獻7及8),專利文獻9公開了一種合成潤滑油的制造方法,所述合成潤滑油包含乙烯·α-烯烴共聚物,所述乙烯·α-烯烴共聚物是通過使用組合特定的茂金屬催化劑和鋁氧烷而成的催化劑體系而得到的。為了滿足對低溫粘度特性的要求,期望潤滑油中使用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為無規性高的共聚物。然而,通常認為,在溶液聚合中,在高溫下進行聚合的方式會使得生產率提高,因而是優選的,但另一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已周知,隨著聚合溫度的上升,生成的烯烴聚合物的無規性降低。因此,經常發生聚合溫度的上限受到限制這樣的問題。作為用于解決該問題的手段,需要即使在高溫聚合時也生成無規性高的烯烴聚合物的聚合催化劑。另外,對潤滑油中使用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要求氧化穩定性,因此,期望共聚物中的雙鍵量少。雖然可通過共聚后的氫化來減少雙鍵量,但工藝上期望從共聚時雙鍵量就少,因而需要生成雙鍵量少的共聚物的聚合催化劑?,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3,780,128號公報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4,032,591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63136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昭57-117595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特公平2-1163號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特公平2-7998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昭61-221207號公報專利文獻8:日本特公平7-121969號公報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第2796376號公報技術實現要素: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鑒于上述的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無規性高、并且共聚物中的雙鍵量少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另外,從汽車、工業用機械的節省燃料費·節約能源的觀點考慮,在于提供使用了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兼具優異的剪切穩定性和低溫粘度特性的潤滑油。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本申請的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利用在包含具有特定的交聯結構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α-烯烴共聚而制造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包含其的潤滑油,可解決上述課題。具體而言,可舉出以下方式。〔1〕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是通過在下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共聚而得到的,所述烯烴聚合催化劑包含:(A)下述通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及(B)選自由有機金屬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及能與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反應而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所述乙烯/α-烯烴共聚物滿足下述條件(1)~(4):(1)重均分子量在1,000~50,000的范圍內;(2)利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Mw:重均分子量,Mn:數均分子量)為2.5以下;(3)利用差熱量熱計(DSC)測得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低于-50℃;(4)下述式[1]表示的B值為1.1以上。[數學式1]B=POE2PO·PE...[1]]]>式[1]中,PE表示乙烯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表示α-烯烴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E表示全部二單元組鏈(dyadsequences)的乙烯·α-烯烴鏈的摩爾分數。[化學式1]式[I]中,R1、R2、R3、R4、R5、R6、R7、R8、R9、R10、R11及R12為選自由氫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組成的組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3及R14為選自由氫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芳基、取代芳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組成的組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14中的相鄰的取代基可以相互鍵合而形成環,Y選自第14族原子,M為鈦原子、鋯原子或鉿原子,Q選自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陰離子配體及可利用孤對電子配位的中性配體,存在多個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為1~4的整數,j為1~4的整數?!?〕如項〔1〕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n為1?!?〕如項〔2〕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R2、R3及R4均為氫原子。〔4〕如項〔3〕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如項〔4〕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另一者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如項〔1〕~〔5〕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M為鋯原子?!?〕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化合物(B-3)作為上述成分(B)?!?〕如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共聚的聚合溫度為130℃以上?!?〕如項〔1〕~〔8〕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共聚物中的來源于乙烯的結構單元在30~70mol%的范圍內?!?0〕潤滑油組合物,其含有項〔1〕~〔9〕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11〕汽車用潤滑油,其含有項〔10〕所述的潤滑油組合物?!?2〕如項〔11〕所述的汽車用潤滑油,其特征在于,被用作汽車用變速箱油,100℃時的運動粘度為7.5mm2/s以下。〔13〕工業用潤滑油,其含有項〔10〕所述的潤滑油組合物?!?4〕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下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共聚的工序,所述烯烴聚合催化劑包含:(A)上述通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及(B)選自由有機金屬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及能與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反應而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所述乙烯/α-烯烴共聚物滿足下述條件(1)~(4):(1)重均分子量在1,000~50,000的范圍內;(2)利用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Mw:重均分子量,Mn:數均分子量)為2.5以下;(3)利用差熱量熱計(DSC)測得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低于-50℃;(4)上述式[1]表示的B值為1.1以上。〔15〕如項〔14〕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n為1。〔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R2、R3及R4均為氫原子?!?7〕如項〔16〕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8〕如項〔17〕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另一者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9〕如項〔14〕~〔18〕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通式[I]中的M為鋯原子?!?0〕如項〔14〕~〔19〕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化合物(B-3)作為上述成分(B)?!?1〕如項〔14〕~〔20〕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共聚的聚合溫度為130℃以上?!?2〕如項〔14〕~〔21〕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α-烯烴為丙烯。〔23〕如項〔14〕~〔22〕中任一項所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共聚物中的來源于乙烯的結構單元在30~70mol%的范圍內?!?4〕潤滑油組合物,其含有通過項〔14〕~〔23〕中任一項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5〕汽車用潤滑油,其含有項〔24〕所述的潤滑油組合物。〔26〕如項〔25〕所述的汽車用潤滑油,其特征在于,其被用作汽車用變速箱油,100℃時的運動粘度為7.5mm2/s以下?!?7〕工業用潤滑油,其含有項〔24〕所述的潤滑油組合物。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利用在包含具有特定的結構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的烯烴聚合用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及α-烯烴共聚的方法,可制造共聚物中的雙鍵量少、無規性高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另外,若使用通過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則可進一步改善潤滑油的剪切穩定性和低溫粘度特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發明涉及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以下,有時簡稱為“本發明的共聚物”。)、其制造方法及潤滑油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共聚物是通過在下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共聚而制造的,所述烯烴聚合催化劑包含:下述通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以及選自由有機金屬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及能與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反應而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B)。[化學式2]<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由上述式[I]表示。在下文中說明式[I]中的Y、M、R1~R14、Q、n及j。(Y、M、R1~R12、Q、n及j)Y為第14族原子,例如,可舉出碳原子、硅原子、鍺原子及錫原子,優選為碳原子或硅原子,更優選為碳原子。M為鈦原子、鋯原子或鉿原子,優選為鋯原子。R1~R12為選自由氫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組成的組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R1~R12中的相鄰的取代基可以相互鍵合而形成環,也可不相互鍵合。此處,作為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可例舉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3~20的環狀飽和烴基、碳原子數2~20的鏈狀不飽和烴基、碳原子數3~20的環狀不飽和烴基、碳原子數1~20的亞烷基、碳原子數6~20的亞芳基等。作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可例舉作為直鏈狀飽和烴基的甲基、乙基、正丙基、烯丙(allyl)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作為支鏈狀飽和烴基的異丙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叔戊基、新戊基、3-甲基戊基、1,1-二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丁基、1-甲基-1-丙基丁基、1,1-丙基丁基、1,1-二甲基-2-甲基丙基、1-甲基-1-異丙基-2-甲基丙基、環丙基甲基等。烷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1~6。作為碳原子數3~20的環狀飽和烴基,可例舉作為環狀飽和烴基的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降冰片烯基(norbornenylgroup)、1-金剛烷基、2-金剛烷基等;作為環狀飽和烴基的氫原子被碳原子數1~17的烴基取代而成的基團的3-甲基環戊基、3-甲基環己基、4-甲基環己基、4-環己基環己基、4-苯基環己基等。環狀飽和烴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5~11。作為碳原子數2~20的鏈狀不飽和烴基,可例舉作為鏈烯基的乙烯基(vinylgroup)、1-丙烯基、2-丙烯基(烯丙基)、1-甲基乙烯基(異丙烯基)等;作為炔基的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炔丙基)等。鏈狀不飽和烴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2~4。作為碳原子數3~20的環狀不飽和烴基,可例舉作為環狀不飽和烴基的環戊二烯基、降冰片基、苯基、萘基、茚基、薁基、菲基、蒽基等;作為環狀不飽和烴基的氫原子被碳原子數1~15的烴基取代而成的基團的3-甲基苯基(間甲苯基)、4-甲基苯基(對甲苯基)、4-乙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4-環己基苯基、聯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均三甲苯基(mesitylgroup))等;作為直鏈狀烴基或支鏈狀飽和烴基的氫原子被碳原子數3~19的環狀飽和烴基或環狀不飽和烴基取代而成的基團的芐基、枯基等。環狀不飽和烴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6~10。作為碳原子數1~20的亞烷基,可例舉亞甲基、亞乙基、二甲基亞甲基(異亞丙基(isopropylidene))、乙基亞甲基、甲基亞乙基、亞正丙基等。亞烷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1~6。作為碳原子數6~20的亞芳基,可例舉鄰亞苯基、間亞苯基、對亞苯基、4,4’-亞聯苯基(biphenylylenegroup)等。亞芳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6~12。作為含硅基團,可例舉作為碳原子數1~20的烴基中碳原子被硅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團的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異丙基甲硅烷基等烷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等芳基甲硅烷基;五甲基乙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等。烷基甲硅烷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1~10,芳基甲硅烷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6~18。作為含氮基團,可例舉氨基、作為上述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或含硅基團中=CH-結構單元被氮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團、-CH2-結構單元被鍵合有碳原子數1~20的烴基的氮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團、或-CH3結構單元被鍵合有碳原子數1~20的烴基的氮原子或腈基取代而成的基團的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N-嗎啉基、二甲基氨基甲基、氰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吡啶基等;N-嗎啉基及硝基等。作為含氮基團,優選為二甲基氨基、N-嗎啉基。作為含氧基團,可例舉羥基、作為上述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或含氮基團中-CH2-結構單元被氧原子或羰基取代而成的基團、或-CH3結構單元被鍵合有碳原子數1~20的烴基的氧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團的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苯氧基、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羥基甲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叔丁氧基甲基、1-羥基乙基、1-甲氧基乙基、1-乙氧基乙基、2-羥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氧雜亞正丁基、2-氧雜亞正戊基、3-氧雜亞正戊基、醛基、乙?;?、丙?;⒈郊柞;?、三甲基甲硅烷基羰基、氨基甲?;?、甲基氨基羰基、羧基、甲氧基羰基、羧甲基、乙氧基羧甲基、氨基甲酰甲基、呋喃基、吡喃基等。作為含氧基團,優選甲氧基。作為鹵素原子,可例舉作為第17族元素的氟、氯、溴、碘等。作為含鹵素基團,可例舉作為上述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或含氧基團中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團的三氟甲基、三溴甲基、五氟乙基、五氟苯基等。Q選自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陰離子配體及可利用孤對電子配位的中性配體,存在多個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鹵素原子及碳原子數1~20的烴基的詳細情況如上文所述。Q為鹵素原子時,優選氯原子。Q為碳原子數1~20的烴基時,該烴基的碳原子數優選為1~7。作為陰離子配體,可例舉甲氧基、叔丁氧基、苯氧基等烷氧基;乙酸根、苯甲酸根等羧酸根基團(carboxylategroup);甲磺酸根、甲苯磺酸根等磺酸根基團(sulfonategroup)等。作為可利用孤對電子配位的中性配體,可例舉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苯基膦、二苯基甲基膦等有機磷化合物;四氫呋喃、乙醚、二氧雜環己烷、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化合物等。j為1~4的整數,優選為2。n為1~4的整數,優選為1或2,進一步優選為1。(R13及R14)R13及R14為選自由氫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烴基、芳基、取代芳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組成的組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各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R13及R14可以相互鍵合而形成環,也可不相互鍵合。關于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的詳細情況,如上文所述。作為芳基,與上述的碳原子數3~20的環狀不飽和烴基的例子有一部分重復,可例舉作為由芳香族化合物衍生的取代基的苯基、1-萘基、2-萘基、蒽基、菲基、并四苯基(tetracenylgroup)、基(chrysenylgroup)、芘基、茚基、薁基、吡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等。作為芳基,優選苯基或2-萘基。作為上述芳香族化合物,可例舉作為芳香族烴及雜環式芳香族化合物的苯、萘、蒽、菲、并四苯(tetracene)、、芘、茚、薁、吡咯、吡啶、呋喃、噻吩等。作為取代芳基,與上述的碳原子數3~20的環狀不飽和烴基的例子有一部分重復,可舉出上述芳基所具有的1個以上的氫原子被選自由碳原子數1~20的烴基、芳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取代基取代而成的基團,具體而言,可例舉3-甲基苯基(間甲苯基)、4-甲基苯基(對甲苯基)、3-乙基苯基、4-乙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聯苯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4-氨基苯基、4-(二甲基氨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4-嗎啉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4-乙氧基苯基、4-苯氧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基、3-甲基-4-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5-甲基萘基、2-(6-甲基)吡啶基等。上述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中,n優選為1。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下也稱為“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1)”。)由下述通式[II]表示。[化學式3]式[II]中,Y、M、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Q及j的定義等如上文所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1)較之上述式[I]中的n為2~4的整數的化合物而言的制造工序簡單、制造成本降低,由此,通過使用該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1),可獲得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降低這樣的優點。上述式[I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1)中,優選R1、R2、R3及R4均為氫。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下也稱為“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由下述通式[III]表示。[化學式4]式[III]中,Y、M、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Q及j的定義等如上文所述。與上述式[I]中的R1、R2、R3及R4中的任意一個以上被氫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相比,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的制造工序簡單,制造成本降低,進而,通過使用該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可獲得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降低這樣的優點。另外,雖然已知通常進行高溫聚合會導致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無規性降低,但在包含該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選自碳原子數3~20的α-烯烴中的1種以上的單體共聚時,還可獲得以下這樣的優點:即使是高溫聚合,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無規性也高。上述式[II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中,優選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與R13及R14均為芳基及取代芳基以外的取代基的情況相比,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3)可獲得生成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中的雙鍵量少這樣的優點。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3)中,進一步優選的是,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另一者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特別優選的是,R13及R14中的任一者為芳基或取代芳基,另一者為甲基。與R13及R14均為芳基或取代芳基的情況相比,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下也稱為“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4)”。)可獲得以下這樣的優點:生成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中的雙鍵量與聚合活性的平衡優異,通過使用該交聯茂金屬化合物,可降低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在某一恒定的聚合器內全壓及溫度的條件下實施聚合時,產生以下這樣的問題:由導入氫而導致的氫分壓的上升引起作為聚合單體的烯烴的分壓降低,尤其是在氫分壓高的區域,聚合速度降低。聚合反應器的在其設計上被允許的內部全壓受到限制,因此,尤其是在制造低分子量的烯烴聚合物時,若需要過度地導入氫,則烯烴分壓顯著降低,因而聚合活性有時降低。然而,使用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4)制造本發明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時,與使用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3)的情況相比,可獲得以下這樣的優點:導入到聚合反應器中的氫量降低,聚合活性提高,可降低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4)中,R6及R11優選為可與相鄰的取代基相互鍵合而形成環的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及碳原子數1~20的亞烷基。與R6及R11被碳原子數1~20的烷基及碳原子數1~20的亞烷基以外的取代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相比,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以下也稱為“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5)”。)的制造工序簡單,制造成本降低,進而,通過使用該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5),可獲得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降低這樣的優點。上述通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上述通式[I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1)、上述通式[II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2)、以及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3)、(A-4)及(A-5)中,M進一步優選為鋯原子。在包含M為鋯原子的上述交聯茂金屬化合物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選自碳原子數3~20的α-烯烴中的1種以上的單體共聚時,與M為鈦原子或鉿原子的情況相比,可獲得以下這樣的優點:聚合活性高,可降低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的示例等)作為這樣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可例舉:[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亞環己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亞環己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亞環己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亞環己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亞環己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叔丁基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甲基(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甲基(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甲基(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甲基(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甲基(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雙(3-甲基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雙(3-甲基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雙(3-甲基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雙(3-甲基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雙(3-甲基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環己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二環己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環己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二環己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二環己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芴基)]二氯化鋯、[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將上述化合物的鋯原子替換為鉿原子而得到的化合物或將氯配體替換為甲基而得到的化合物等,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不限于上述示例。需要說明的是,分別地,作為例舉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的構成部分的η5-四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表示4,4,7,7-四甲基-(5a,5b,11a,12,12a-η5)-1,2,3,4,7,8,9,10-八氫二苯并[b,h]芴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表示1,1,4,4,7,7,10,10-八甲基-(5a,5b,11a,12,12a-η5)-1,2,3,4,7,8,9,10-八氫二苯并[b,h]芴基。<化合物(B)>本發明中使用的聚合催化劑包含:上述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以及選自由有機金屬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及能與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反應而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組成的組中的至少1種化合物(B)。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B-1),具體而言,可使用下述這樣的元素周期表第1、2族及第12、13族的有機金屬化合物。(B-1a)通式RamAl(ORb)nHpXq表示的有機鋁化合物。(式中,Ra及Rb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碳原子數1~15、優選為1~4的烴基,X表示鹵素原子,m為0<m≤3的數,n為0≤n<3的數,p為0≤p<3的數,q為0≤q<3的數,并且m+n+p+q=3)作為這樣的化合物,可例舉: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正丁基鋁、三正己基鋁、三正辛基鋁等三正烷基鋁,三異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仲丁基鋁、三叔丁基鋁、三-2-甲基丁基鋁、三-3-甲基己基鋁、三-2-乙基己基鋁等三支鏈狀烷基鋁,三環己基鋁、三環辛基鋁等三環烷基鋁,三苯基鋁、三(4-甲基苯基)鋁等三芳基鋁,二異丙基氫化鋁、二異丁基氫化鋁等二烷基氫化鋁,通式(i-C4H9)xAly(C5H10)z(式中,x、y、z為正數,z≤2x。)表示的異戊二烯基鋁等鏈烯基鋁,異丁基甲醇鋁、異丁基乙醇鋁等烷基烷醇鋁,二甲基甲醇鋁、二乙基乙醇鋁、二丁基丁醇鋁等二烷基烷醇鋁,乙基倍半乙醇鋁、丁基倍半丁醇鋁等烷基倍半烷醇鋁,具有通式Ra2.5Al(ORb)0.5等表示的平均組成的被部分烷氧基化的烷基鋁,二乙基苯酚鋁、二乙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鋁等烷基芳氧基鋁,二甲基氯化鋁、二乙基氯化鋁、二丁基氯化鋁、二乙基溴化鋁、二異丁基氯化鋁等二烷基鹵化鋁,乙基倍半氯化鋁、丁基倍半氯化鋁、乙基倍半溴化鋁等烷基倍半鹵化鋁,乙基二氯化鋁等烷基二鹵化鋁等被部分鹵化的烷基鋁,二乙基氫化鋁、二丁基氫化鋁等二烷基氫化鋁,乙基二氫化鋁、丙基二氫化鋁等烷基二氫化鋁及其他的被部分氫化的烷基鋁,乙基乙氧基氯化鋁、丁基丁氧基氯化鋁、乙基乙氧基溴化鋁等被部分烷氧基化及鹵化的烷基鋁等。另外,也可使用與上述通式RamAl(ORb)nHpXq表示的化合物類似的化合物,例如,可舉出2個以上的鋁化合物介由氮原子鍵合而成的有機鋁化合物。作為這樣的化合物,具體而言,可舉出(C2H5)2AlN(C2H5)Al(C2H5)2等。(B-1b)通式M2AlRa4表示的元素周期表第1族金屬與鋁的烷基絡合物。(式中,M2表示Li、Na或K,Ra表示碳原子數1~15、優選為1~4的烴基。)作為這樣的化合物,可例舉LiAl(C2H5)4、LiAl(C7H15)4等。(B-1c)通式RaRbM3表示的元素周期表第2族或第12族金屬的二烷基化合物。(式中,Ra及Rb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碳原子數1~15、優選為1~4的烴基,M3為Mg、Zn或Cd。)作為有機鋁氧化合物(B-2),可直接使用現有已知的鋁氧烷。具體而言,可舉出下述通式[IV]及/或下述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化學式5]式[IV]及[V]中,R表示碳原子數1~10的烴基,n表示2以上的整數。尤其是,可利用R為甲基、n為3以上、優選為10以上的甲基鋁氧烷。也可在這些鋁氧烷類中混入若干有機鋁化合物。本發明中,在高溫下進行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以上的α-烯烴的共聚時,也可應用日本特開平2-78687號公報中例舉的那樣的不溶于苯的有機鋁氧化合物。另外,也可合適地利用日本特開平2-167305號公報中記載的有機鋁氧化合物、日本特開平2-24701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03407號公報中記載的具有兩種以上的烷基的鋁氧烷等。需要說明的是,可用于本發明中的“不溶于苯的有機鋁氧化合物”是指,溶解于60℃的苯中的Al成分以Al原子換算計通常為10%以下、優選為5%以下、特別優選為2%以下的、相對于苯為不溶性或難溶性的化合物。另外,作為有機鋁氧化合物(B-2),還可舉出下述通式[VI]表示的那樣的修飾甲基鋁氧烷等。[化學式6]式[VI]中,R表示碳原子數1~10的烴基,m及n各自獨立地表示2以上的整數。該修飾甲基鋁氧烷為使用三甲基鋁和三甲基鋁以外的烷基鋁制備的化合物。這樣的化合物通常被稱為MMAO。這樣的MMAO可利用US4960878公報及US5041584公報中列舉的方法制備。另外,使用三甲基鋁和三異丁基鋁制備的R為異丁基的物質也由TosohFinechemCorporation等以MMAO、TMAO這樣的名稱在市場上銷售。這樣的MMAO為改良了在各種溶劑中的溶解性及保存穩定性的鋁氧烷,具體而言,與上述式[IV]及[V]表示的化合物中的相對于苯為不溶性或難溶性的化合物不同,溶解于脂肪族烴、脂環族烴。此外,作為有機鋁氧化合物(B-2),還可舉出下述通式[VII]表示的包含硼的有機鋁氧化合物。[化學式7]式[VII]中,Rc表示碳原子數1~10的烴基。Rd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碳原子數1~10的烴基。作為能與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反應而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以下,有時簡稱為“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或僅簡稱為“離子性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平1-501950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50203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79005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7900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207703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207704號公報、USP5321106號公報等中記載的路易斯酸、離子性化合物、硼烷化合物及碳硼烷化合物等。此外,還可舉出雜多化合物及同多化合物。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為下述通式[VIII]表示的硼化合物。[化學式8]式[VIII]中,作為Re+,可舉出H+、碳鎓陽離子、氧鎓陽離子、銨陽離子、鏻陽離子、環庚基三烯基陽離子(cycloheptyltrienylcation)、具有過渡金屬的二茂鐵鎓陽離子等。Rf~Ri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為選自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含硅基團、含氮基團、含氧基團、鹵素原子及含鹵素基團中的取代基,優選為取代芳基。作為上述碳鎓陽離子,具體而言,可舉出三苯基碳鎓陽離子、三(4-甲基苯基)碳鎓陽離子、三(3,5-二甲基苯基)碳鎓陽離子等三取代碳鎓陽離子等。作為上述銨陽離子,具體而言,可舉出三甲基銨陽離子、三乙基銨陽離子、三(正丙基)銨陽離子、三異丙基銨陽離子、三(正丁基)銨陽離子、三異丁基銨陽離子等三烷基取代銨陽離子;N,N-二甲基苯胺鎓陽離子、N,N-二乙基苯胺鎓陽離子、N,N-2,4,6-五甲基苯胺鎓陽離子等N,N-二烷基苯胺鎓陽離子;二異丙基銨陽離子、二環己基銨陽離子等二烷基銨陽離子等。作為上述鏻陽離子,具體而言,可舉出三苯基鏻陽離子、三(4-甲基苯基)鏻陽離子、三(3,5-二甲基苯基)鏻陽離子等三芳基鏻陽離子等。作為Re+,上述具體例中,優選碳鎓陽離子、銨陽離子等,特別優選三苯基碳鎓陽離子、N,N-二甲基苯胺鎓陽離子、N,N-二乙基苯胺鎓陽離子。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中,作為包含碳鎓陽離子的化合物,可例舉四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三(4-甲基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三(3,5-二甲基苯基)碳鎓等。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中,作為包含三烷基取代銨陽離子的化合物,可例舉四苯基硼酸三乙基銨、四苯基硼酸三丙基銨、四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4-甲基苯基)硼酸三甲基銨、四(2-甲基苯基)硼酸三甲基銨、四(五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乙基銨、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丙基銨、四(2,4-二甲基苯基)硼酸三丙基銨、四(3,5-二甲基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4-(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2-甲基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4-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4-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五氟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2,4-二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3,5-二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4-(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雙十八烷基甲基銨、雙十八烷基甲基銨等。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中,作為包含N,N-二烷基苯胺鎓陽離子的化合物,可例舉四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四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胺鎓、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胺鎓、四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胺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胺鎓等。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離子化離子性化合物中,作為包含二烷基銨陽離子的化合物,可例舉四(五氟苯基)硼酸二正丙基銨、四苯基硼酸二環己基銨等。此外,也可無限制地使用由本申請人公開的離子性化合物(例如參見日本特開2004-51676號公報)。上述的離子性化合物(B-3)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混合使用2種以上。作為有機金屬化合物(B-1),優選由于為市售品而容易獲得的三甲基鋁、三乙基鋁及三異丁基鋁。其中,特別優選操作容易的三異丁基鋁。作為有機鋁氧化合物(B-2),優選由于為市售品而容易獲得的甲基鋁氧烷、及使用三甲基鋁和三異丁基鋁制備的MMAO。其中,特別優選在各種溶劑中的溶解性及保存穩定性已被改良的MMAO。作為離子性化合物(B-3),優選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及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這是因為它們容易以市售品的形式獲得,并且對提高聚合活性的貢獻大。作為化合物(B),優選離子性化合物(B-3)。當在包含上述通式[I]表示的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和離子性化合物(B-3)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選自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中的1種以上單體共聚時,可獲得以下這樣的優點:呈現高聚合活性,可降低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成本。另外,三異丁基鋁與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的組合、及三異丁基鋁與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的組合由于聚合活性大幅提高,因而特別優選。<載體(C)>本發明中,根據需要,可使用載體(C)作為烯烴聚合催化劑的構成成分。本發明中可使用的載體(C)為無機或有機的化合物,為顆粒狀或微粒狀的固體。其中,作為無機化合物,優選多孔氧化物、無機氯化物、粘土、粘土礦物或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作為多孔氧化物,具體而言,可使用SiO2、Al2O3、MgO、ZrO、TiO2、B2O3、CaO、ZnO、BaO、ThO2等;或包含它們的復合物或混合物,例如天然或合成沸石、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SiO2-TiO2-MgO等。這些中,優選以SiO2及/或Al2O3為主成分的多孔氧化物。對于這樣的多孔氧化物而言,根據種類及制法的不同,其性狀有所不同,本發明中優選使用的載體的粒徑為0.5~300μm、優選為1.0~200μm,比表面積在50~1000m2/g、優選100~700m2/g的范圍內,微孔容積在0.3~3.0cm3/g的范圍內。對于這樣的載體而言,根據需要,可于100~1000℃、優選150~700℃進行燒成后使用。作為無機氯化物,可使用MgCl2、MgBr2、MnCl2、MnBr2等。無機氯化物可直接使用,也可利用球磨機、振動磨進行粉碎后使用。另外,也可使用下述物質:在將無機氯化物溶解于醇等溶劑中后,利用析出劑使其以微粒狀析出而得到的物質。粘土通常以粘土礦物為主成分而構成。另外,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為具有下述晶體結構、并且其中所含的離子能夠交換的化合物,所述晶體結構為利用離子鍵等、所構成的面以弱結合力相互平行地層疊而成的晶體結構。大部分的粘土礦物為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另外,作為上述粘土、粘土礦物、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不限于天然產物,也可使用人工合成物。另外,作為粘土、粘土礦物或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可例舉粘土、粘土礦物、或六方緊密堆積型(hexagonalclosestpackingtype)、銻型、CdCl2型、CdI2型等具有層狀晶體結構的離子結晶性化合物等。作為這樣的粘土、粘土礦物,可舉出高嶺土、膨潤土、木節粘土(kibushiclay)、蛙目粘土(gairomeclay)、水鋁英石、硅鐵石、葉蠟石、云母類、蒙脫石類、蛭石、綠泥石類、坡縷石、高嶺石、珍珠陶土、地開石、埃洛石等,作為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可舉出α-Zr(HAsO4)2·H2O、α-Zr(HPO4)2、α-Zr(KPO4)2·3H2O、α-Ti(HPO4)2、α-Ti(HAsO4)2·H2O、α-Sn(HPO4)2·H2O、γ-Zr(HPO4)2、γ-Ti(HPO4)2、γ-Ti(NH4PO4)2·H2O等多價金屬的結晶性酸性鹽等。對本發明中使用的粘土、粘土礦物實施化學處理也是優選的。作為化學處理,除去在表面附著的雜質的表面處理、對粘土的晶體結構施加影響的處理等均可使用。作為化學處理,具體而言,可舉出酸處理、堿處理、鹽類處理、有機物處理等。離子交換性層狀化合物可以是利用離子交換性、使層間的交換性離子與其他的大體積的離子交換從而使得層間擴大的狀態的層狀化合物。這樣的大體積的離子擔負支撐層狀結構的支柱的作用,通常被稱為支柱(pillar)。另外,將如上所述地在層狀化合物的層間導入其他物質(客體化合物)稱為插入(intercalation)。作為客體化合物,可舉出TiCl4、ZrCl4等陽離子性無機化合物;Ti(OR)4、Zr(OR)4、PO(OR)3、B(OR)3等金屬醇鹽(R為烴基等);[Al13O4(OH)24]7+、[Zr4(OH)14]2+、[Fe3O(OCOCH3)6]+等金屬氫氧化物離子等。上述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另外,在將上述化合物插入時,也可使將Si(OR)4、Al(OR)3、Ge(OR)4等金屬醇鹽(R為烴基等)等水解縮聚而得到的聚合物、SiO2等膠體狀無機化合物等共存。另外,作為支柱,可舉出通過將上述金屬氫氧化物離子插入至層間后進行加熱脫水而生成的氧化物等。這些中,優選粘土或粘土礦物,特別優選蒙脫石、蛭石、針鈉鈣石、帶云母和合成云母。關于作為載體(C)的有機化合物,可舉出粒徑在0.5~300μm的范圍內的顆粒狀或微粒狀固體。具體而言,可例舉以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等碳原子數為2~14的α-烯烴為主成分而生成的(共)聚合物或以乙烯基環己烷、苯乙烯為主成分而生成的(共)聚合物、及它們的改性物。<使用上述烯烴聚合催化劑進行的乙烯與α-烯烴的共聚>本發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共聚的工序。作為本發明中使用的α-烯烴,可例舉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乙烯基環己烷等碳原子數3~2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的α-烯烴。作為α-烯烴,優選碳原子數3~1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的α-烯烴,更優選丙烯、1-丁烯、1-己烯及1-辛烯,從使用了得到的共聚物的潤滑油的剪切穩定性方面考慮,最優選丙烯。上述α-烯烴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另外,也可使選自含有極性基團的單體、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環狀烯烴中的至少1種在反應體系中共存而進行聚合。相對于乙烯和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的合計100質量份,可以以例如20質量份以下、優選為10質量份以下的量使用其他單體。作為含有極性基團的單體,可例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馬酸、馬來酸酐等α,β-不飽和羧酸類;及它們的鈉鹽等金屬鹽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α,β-不飽和羧酸酯類;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類;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不飽和縮水甘油基類等。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例舉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鄰,對-二甲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乙酸乙烯基芐酯、羥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α-甲基苯乙烯、烯丙基苯等。作為環狀烯烴,可例舉環戊烯、環庚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環十二碳烯等碳原子數3~30、優選為3~20的環狀烯烴類。作為本發明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可舉出以下方法:在上述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將乙烯與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共聚的方法,利用所述方法進行聚合,以得到在將聚合物中的來源于各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的合計作為100摩爾%時、來源于乙烯的結構單元的比例在30~70摩爾%的范圍內的共聚物(其中,將來源于乙烯的結構單元與來源于α-烯烴的結構單元的合計作為100摩爾%。)。可通過調整原料中的單體比而使來源于乙烯的結構單元與來源于碳原子數為3~20的α-烯烴的結構單元的摩爾比在上述范圍內。在將乙烯與選自碳原子數3~20的α-烯烴中的1種烯烴共聚時,乙烯和碳原子數3~20的α-烯烴的裝料摩爾比通常為乙烯∶α-烯烴=10∶90~99.9∶0.1,優選為乙烯∶α-烯烴=30∶70~99.9∶0.1,進一步優選為乙烯∶α-烯烴=50∶50~99.9∶0.1。利用使用可生成無規性高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聚合方法,可進行高溫聚合。即,通過使用該烯烴聚合催化劑,可抑制在高溫聚合時生成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無規性的降低。在溶液聚合中,包含生成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聚合溶液的粘度在高溫下降低,因此,與低溫聚合時相比,可提高聚合器內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濃度,結果,相對每聚合器而言的生產率提高。本發明中的乙烯及α-烯烴的共聚可利用溶液聚合、懸浮聚合(淤漿聚合)等液相聚合法或氣相聚合法中的任意方法實施,從可如上所述地最大限度地享有本發明的效果這樣的觀點考慮,特別優選溶液聚合。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各成分的使用方法、添加順序可任意選擇。另外,可以使催化劑中的各成分的至少2種以上預先接觸??梢砸匀缦逻@樣的量使用交聯茂金屬化合物(A)(以下也稱為“成分(A)”。):每1升反應容積,通常為10-9~10-1摩爾,優選為10-8~10-2摩爾??梢砸匀缦逻@樣的量使用有機金屬化合物(B-1)(以下也稱為“成分(B-1)”。):成分(B-1)與成分(A)中的過渡金屬原子(M)的摩爾比[(B-1)/M]通常為0.01~50000,優選為0.05~10000??梢砸匀缦逻@樣的量使用有機鋁氧化合物(B-2)(以下也稱為“成分(B-2)”。):成分(B-2)中的鋁原子與成分(A)中的過渡金屬原子(M)的摩爾比[(B-2)/M]通常為10~5000,優選為20~2000??梢砸匀缦逻@樣的量使用離子性化合物(B-3)(以下也稱為“成分(B-3)”。):成分(B-3)與成分(A)中的過渡金屬原子(M)的摩爾比[(B-3)/M]通常為1~10000,優選為1~5000。聚合溫度通常為-50℃~300℃,優選為100℃~250℃,進一步優選為130℃~200℃。在上述范圍的聚合溫度區域中,隨著溫度升高,聚合時的溶液粘度降低,也容易除去聚合熱。聚合壓力通常為常壓~10MPa表壓(MPa-G),優選為常壓~8MPa-G。聚合反應可利用分批式、半連續式、連續式中的任意方法進行。此外,也可利用反應條件不同的兩個以上聚合器連續地進行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可通過改變聚合體系中的氫濃度、聚合溫度而進行調節。此外,也可通過使用的成分(B)的量進行調節。在添加氫時,相對于每1kg生成的共聚物,其量為0.001~5000NL左右是適當的。液相聚合法中使用的聚合溶劑通常為非活性烴溶劑,優選常壓下的沸點為50℃~200℃的飽和烴。作為聚合溶劑,具體而言,可舉出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煤油等脂肪族烴;環戊烷、環己烷、甲基環戊烷等脂環族烴,可特別優選舉出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環己烷。也可將作為聚合對象的α-烯烴自身作為聚合溶劑使用。需要說明的是,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氯化乙烯(ethylenechloride)、氯苯、二氯甲烷等鹵化烴也可作為聚合溶劑使用,但從減輕對環境的負擔的觀點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最小化的觀點考慮,使用上述物質是不理想的。烯烴聚合物的100℃時的運動粘度依賴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即,若為高分子量,則成為高粘度,若為低分子量,則成為低粘度,因此,通過進行上述的分子量調整,從而調整100℃時的運動粘度。另外,通過利用減壓蒸餾這樣的現有已知的方法除去得到的聚合物的低分子量成分,可將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調整至3以下。進而,可利用現有已知的方法針對得到的聚合物進行氫化。通過氫化而得到的聚合物的雙鍵被減少時,氧化穩定性及耐熱性提高。烯烴聚合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例如可通過改變聚合體系中的乙烯濃度、氫濃度、聚合溫度等而進行調節。<共聚物>對于本發明的共聚物而言,作為結構單元的乙烯單元的含量優選為30~70摩爾%,更優選為40~65摩爾%,特別優選為45~60摩爾%的范圍,α-烯烴單元的含量優選為30~70摩爾%,更優選為35~60摩爾%,特別優選為40~55摩爾%的范圍。通過使各單元的組成在上述范圍內,作為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可發揮優異的溫度·粘度特性。本發明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為1,000~50,000的范圍,優選為2,000~40,000,進一步優選為2,000~20,000,特別優選為5,000~20,000。若在上述范圍內,則在用于潤滑油時,對于基礎油的增稠性和剪切穩定性優異。本發明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為2.5以下,優選在1.1~2.5的范圍內,更優選在1.2~2.2的范圍內。若在上述范圍內,則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的剪切穩定性優異。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及重均分子量可通過使用分子量已知的標準物質(單分散聚苯乙烯(PSt))進行校正的凝膠滲透色譜法(GPC)來測定,可由它們的結果算出分子量分布(Mw/Mn)。若分子量分布寬,則α-烯烴(共)聚合物中包含的未落入所期望的分子量范圍內的分子量更高的成分及/或分子量更低的成分增加,基于上述的理由,高分子量的成分使剪切穩定性降低。對于本發明的共聚物而言,利用差示掃描型量熱測定(DSC)測得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通常低于-50℃,優選為-55~-90℃,更優選在-60~-80℃的范圍內。若在上述范圍內,則與以往的潤滑油組合物相比,含有該共聚物的潤滑油組合物在低溫下的流動性優異。本發明中,共聚物的基于差示掃描型量熱測定(DSC)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可利用以下的方法測定:將樣品盤配置到DSC樣品槽(DSCcell)中,在氮氣氛下,以10℃/分鐘將DSC樣品槽從30℃(室溫)升溫至150℃,接下來,于150℃保持5分鐘后,以10℃/分鐘進行降溫,將DSC樣品槽冷卻至-100℃(降溫過程)。接下來,于100℃保持5分鐘,然后以10℃/分鐘進行升溫,將在升溫過程中得到的焓曲線的拐點處的切線的交點作為玻璃化轉變溫度(Tg)。玻璃化轉變溫度的(Tg)的計算方法基于JISK71219.3進行。對于本發明中的共聚物而言,下述式[1]表示的B值為1.1以上,優選為1.2以上。[數學式2]B=POE2PO·PE...[1]]]>式[1]中,PE表示乙烯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表示α-烯烴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E表示全部二單元組鏈的乙烯·α-烯烴鏈的摩爾分數。上述B值越大,表示嵌段的鏈越少,為乙烯及α-烯烴的分布一致、組成分布窄的共聚物。該嵌段的鏈的長度對共聚物的物性方面的特性造成影響,B值越大,嵌段的鏈越短,傾點(pourpoint)越低,顯示良好的低溫特性。B值為表示共聚物中的共聚單體鏈分布的無規性的指標,上述式[1]中的PE、PO及POE可通過測定13CNMR波譜、基于J.C.Randall[Macromolecules,15,353(1982)]、J.Ray[Macromolecules,10,773(1977)]等的報道而求出。通過本發明而得到的共聚物中,對于利用1H-NMR測得的分子鏈雙鍵的乙烯基、亞乙烯基、二取代烯烴及三取代烯烴的合計而言,在氫化操作之前每1000個碳原子優選不足8.0,更優選不足5.0,進一步優選不足3.5。關于下限值,優選每1000個碳原子為0。若分子鏈雙鍵量在上述范圍內,則在進行氫化操作時不飽和部位被充分氫化,因而從氧化穩定性的觀點考慮是優選的。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優選不足1.0,更優選不足0.5,進一步優選不足0.3,這樣的話,在用于潤滑油組合物時,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的耐熱性變得良好。對于本發明的共聚物而言,使用十氫化萘溶劑于135℃測得的特性粘度([η])優選為0.02~0.4的范圍,更優選為0.04~0.38,進一步優選為0.04~0.25,特別優選為0.08~0.25。若在上述范圍內,則在用于潤滑油時,對于基礎油的增稠性和剪切穩定性優異。本發明中,共聚物的特性粘度([η])可利用以下的方法測定:將約20mg聚合物溶解于15ml十氫化萘中,在135℃的油浴中測定比粘度ηsp。在該十氫化萘溶液中追加5ml十氫化萘溶劑而進行稀釋,然后進行同樣的操作,測定比粘度ηsp。進一步重復2次該稀釋操作,采用將濃度(C)外推至0時的ηsp/C的值作為特性粘度。[η]=lim(ηsp/C)(C→0)<潤滑油組合物>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包含本發明的共聚物。對于本發明的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優選為1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更優選為1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特別優選為2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中,根據需要可添加低粘度基礎油。作為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中使用的低粘度基礎油,可使用100℃時的運動粘度在2~40mm2/s的范圍內的選自現有已知的礦物油、合成烴油、及酯油中的至少1種的基礎油。礦物油根據純化方法的不同而存在若干等級,通??墒褂冒?.5~10%的蠟成分的礦物油。例如,可使用利用氫分解純化法制造的傾點低、粘度指數高的以異鏈烷烴為主體的組成的高度純化油。另外,利用費-托(Fischer-Tropsch)法得到的天然氣制(gastoliquid,GTL)基礎油也是可合適地使用的基礎油。這樣的GTL基礎油例如為在EP0776959、EP0668342、WO97/21788、WO00/15736、WO00/14188、WO00/14187、WO00/14183、WO00/14179、WO00/08115、WO99/41332、EP1029029、WO01/18156及WO01/57166中記載的GTL基礎油。作為合成烴油,例如可舉出α-烯烴低聚物、烷基苯類、烷基萘類等,可單獨使用它們中的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其中,作為α-烯烴低聚物,可使用選自碳原子數8~12的烯烴中的至少1種烯烴的低分子量低聚物(不包括本發明的共聚物)。若在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中使用α-烯烴低聚物,則可得到溫度粘度特性、低溫粘度特性、以及耐熱性非常優異的潤滑油組合物。這樣的α-烯烴低聚物可利用以齊格勒催化劑、路易斯酸為催化劑的陽離子聚合、熱聚合、自由基聚合來制造。也可在工業上獲得,100℃時的運動粘度為2mm2/s~100mm2/s的α-烯烴低聚物已有市售。例如,可舉出NESTE公司制NEXBASE、ExxonMobilChemical公司制Spectrasyn、IneosOligmers公司制Durasyn、ChevronPhillipsChemical公司制Synfluid等。烷基苯類、烷基萘類通常大部分是烷基鏈長為6~14個碳原子的二烷基苯或二烷基萘,這樣的烷基苯類或烷基萘類可利用苯或萘與烯烴的傅-克烷基化反應(Friedel-Craftalkylationreaction)來制造。烷基苯類或烷基萘類的制造中使用的烷基化烯烴可以是線狀或分支狀的烯烴或者它們的組合。它們的制造方法例如記載于美國專利第3,909,432號中。另外,對于酯而言,從與共聚物的相容性的觀點考慮,優選脂肪酸酯,使用合成烴油作為潤滑油組合物的低粘度基礎油時,通過添加酯,可得到良好的抑制潤滑油密封劑溶脹的效果。作為脂肪酸酯,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以下這樣的僅由碳、氧、氫形成的脂肪酸酯??膳e出由一元酸和醇制造的單酯;由二元酸和醇、或者由二元醇和一元酸或酸混合物制造的二酯;使二元醇、三元醇(例如三羥甲基丙烷)、四元醇(例如季戊四醇)、六元醇(例如二季戊四醇)等與一元酸或酸混合物反應而制造的多元醇酯等。作為上述酯的例子,可舉出壬酸十三烷基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三羥甲基丙烷三庚酸酯、季戊四醇四庚酸酯等作為酯。具體而言,從與本發明的共聚物的相容性的觀點考慮,構成酯的醇部位優選羥基為2官能以上的醇,脂肪酸部位優選碳原子數為8以上的脂肪酸。但是,關于脂肪酸,就制造成本方面而言,工業上容易獲得的碳原子數為20以下的脂肪酸是優選的。構成酯的脂肪酸可以為1種,即使為2種以上的酸混合物,也充分發揮本發明中公開的性能。更具體而言,可舉出三羥甲基丙烷月桂酸硬脂酸混合三酯、己二酸二異癸酯等,它們從共聚物之類的飽和烴成分、與后述的具有極性基團的抗氧化劑、防蝕劑、抗磨劑、摩擦調整劑、傾點下降劑、防銹劑及消泡劑等穩定劑的相容性方面考慮是優選的。對于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而言,在使用合成烴油作為低粘度基礎油的情況下,將潤滑油組合物整體作為100質量%時,優選以5~20質量%的量包含脂肪酸酯。通過含有5質量%以上的脂肪酸酯,可得到對于各種內燃機、工業機械內部的樹脂、彈性體之類的潤滑油密封材料的良好的適應性。具體而言,可抑制潤滑油密封材料的溶脹。從氧化穩定性或耐熱性的觀點考慮,酯的量優選為20質量%以下。潤滑油組合物中包含礦物油時,礦物油自身具有抑制潤滑油密封劑溶脹的效果,因此并非必須使用脂肪酸酯。另外,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可包含極壓添加劑、清凈分散劑、粘度指數改進劑、抗氧化劑、防蝕劑、抗磨劑、摩擦調整劑、傾點下降劑、防銹劑及消泡劑等添加劑。作為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中使用的添加劑,可例舉下述的添加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下述添加劑。極壓添加劑:為在各種內燃機、工業機械被置于高負荷狀態下時,具有防咬損(seizing)的效果的物質的總稱,沒有特別限制,可例舉硫醚類、亞砜類、砜類、硫代次膦酸酯(thiophosphinate)類、硫代碳酸酯類、硫化油脂、硫化烯烴等硫系極壓添加劑;磷酸酯、亞磷酸酯、磷酸酯胺鹽、亞磷酸酯胺類等磷酸類;氯化烴等鹵素系化合物等。另外,可并用2種以上的上述化合物。需要說明的是,在達到極壓潤滑條件之前,烴、或構成潤滑油組合物的其他有機成分可能在加熱、剪切的作用下,在極壓潤滑條件以前發生碳化,在金屬表面形成碳化物被膜。因此,單獨使用極壓添加劑時,極壓添加劑與金屬表面的接觸被碳化物被膜阻礙,可能無法期待極壓添加劑的充分的效果。對于極壓添加劑而言,雖然可單獨添加,但由于本發明中的潤滑油組合物以共聚物之類的飽和烴為主成分,因此,從分散性的觀點考慮,優選以預先將其與使用的其他添加劑一同溶解到礦物油或合成烴油等潤滑油基礎油中的狀態進行添加的方法。具體而言,更優選下述方法:選擇所謂的極壓添加劑復合劑(package),添加到潤滑油組合物中,所述極壓添加劑復合劑是預先將極壓添加劑成分等各成分配合,進而溶解到礦物油或合成烴油等潤滑油基礎油中而得到的。作為優選的極壓添加劑(復合劑),可舉出LUBRIZOL公司制Angramol-98A、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1532、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307、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3339、RHEINCHEMIE公司制AdditinRC9410等。清凈分散劑:可例舉金屬磺酸鹽、金屬酚鹽、金屬膦酸鹽、琥珀酰亞胺等。根據需要,可以以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為0~15質量%的范圍使用清凈分散劑。清凈分散劑也可以以與所述的其他添加劑配合并溶解到礦物油或合成烴油等潤滑油中而成的DI復合劑的形式在工業上獲得,例如可舉出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3419D、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2426等??鼓嚎衫e二硫化鉬等無機或有機鉬化合物、石墨、硫化銻、聚四氟乙烯等。根據需要,可以以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為0~3質量%的范圍使用抗磨劑。抗氧化劑:可舉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等酚系、胺系的化合物。根據需要,可以以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為0~3質量%的范圍使用抗氧化劑。防銹劑:可舉出各種胺化合物、羧酸金屬鹽、多元醇酯、磷化合物、磺酸鹽等化合物。根據需要,可以以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為0~3質量%的范圍使用防銹劑。消泡劑:可例舉二甲基硅氧烷、硅膠分散體等聚硅氧烷系化合物,醇系或酯系的化合物等。根據需要,可以以相對于潤滑油組合物100質量%為0~0.2質量%的范圍使用消泡劑。傾點下降劑:作為傾點下降劑,可使用各種已知的傾點下降劑。具體而言,可使用含有有機酸酯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可特別合適地使用含有有機酸酯基的乙烯基聚合物。作為含有有機酸酯基的乙烯基聚合物,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合物、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合物、富馬酸烷基酯的(共)聚合物、馬來酸烷基酯的(共)聚合物、烷基化萘等。這樣的傾點下降劑的熔點為-13℃以下,優選為-15℃,進一步優選為-17℃以下。傾點下降劑的熔點可使用差示掃描型量熱計(DSC)測定。具體而言,將約5mg試樣裝填到鋁盤中,升溫至200℃,于200℃保持5分鐘后,以10℃/分鐘冷卻至-40℃,于-40℃保持5分鐘后,以10℃/分鐘進行升溫,由此時的吸熱曲線求出。此外,對于上述傾點下降劑而言,通過凝膠滲透色譜法得到的按照聚苯乙烯換算的重均分子量在20,000~400,000的范圍內,優選在30,000~300,000的范圍內,更優選在40,000~200,000的范圍內。通??梢砸?~2質量%的范圍使用傾點下降劑。除了上述的添加劑以外,還可根據需要而使用破乳劑、著色劑、油性劑(油性改進劑)等。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由于含有特定的共聚物,因而剪切穩定性優異。剪切穩定性可通過按照德國工業標準DIN52350-6中記載的方法的KRL剪切穩定性試驗來評價。具體而言,于60℃,將潤滑油組合物置于剪切條件下(1450rpm)20hr,求出試驗后的100℃時的運動粘度相對于試驗前的100℃時的運動粘度的降低率。該值越小,表示剪切穩定性越優異。<用途>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可作為工業用潤滑油(齒輪油、液壓油)及潤滑脂用基礎油使用,尤其是,作為汽車用潤滑油是合適的。另外,也可合適地用于差動齒輪油之類的汽車用齒輪油、或手動變速箱油、自動變速箱油、無級變速箱油等之類的汽車用驅動油。此外,也可合適地用于汽車發動機油、船舶氣缸油。對于本發明的潤滑油組合物而言,在作為汽車用變速箱油而將100℃時的運動粘度調整為7.5mm2/s以下、優選為6.5mm2/s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5mm2/s時,發揮優異的節省燃料費性能。實施例以下,基于實施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制。[評價方法]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等中,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潤滑油組合物的物性等利用以下的方法測定。<乙烯含量(mol%)>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傅里葉變換紅外分光光度計FT/IR-610或FT/IR-6100,算出基于長鏈亞甲基的搖擺振動的721cm-1附近的吸收與基于丙烯的骨架振動的1155cm-1附近的吸收的吸光度比(D1155cm-1/D721cm-1),利用預先制成的標準曲線(使用ASTMD3900中的標準試樣制成)求出乙烯含量(重量%)。接下來,從100重量%減去利用上述的方法求出的乙烯含量(重量%)而求出丙烯含量(重量%)。接下來,使用得到的乙烯含量(重量%)及丙烯含量(重量%),按照下式求出乙烯含量(mol%)。[數學式3]<B值>將鄰二氯苯/苯-d6(4/1[vol/vol%])作為測定溶劑,在測定溫度為120℃、譜寬為250ppm、脈沖重復時間為5.5秒、脈沖寬度為4.7·sec(45°脈沖)的測定條件下(100MHz,日本電子ECX400P),或在測定溫度為120℃、譜寬為250ppm、脈沖重復時間為5.5秒、脈沖寬度為5.0·sec(45°脈沖)的測定條件下(125MHz,BrukerBioSpinK.K.AVANCEIIIcryo-500),測定13CNMR波譜,基于下述式[1]算出。[數學式4]B=POE2PO·PE...[1]]]>式[1]中,PE表示乙烯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表示α-烯烴成分所占的摩爾分數,POE表示全部二單元組鏈的乙烯·α-烯烴鏈的摩爾分數。<重均分子量(Mw)、數均分子量(Mn)、分子量分布(Mw/Mn)>對于數均分子量(Mn)及分子量分布(Mw/Mn)而言,使用Tosoh株式會社制的GPC(HLC-8320GPC),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測定。使用TSKgelSuperMultiporeHZ-M(4根)作為分離柱,使柱溫為40℃,使用四氫呋喃(和光純藥公司制)作為流動相,使展開速度為0.35ml/分鐘,使試樣濃度為5.5g/L,使進樣量為20微升,使用差示折射計作為檢測器。作為標準聚苯乙烯,使用Tosoh公司制(PStQuickMP-M)的產品。依照通用校正的步驟,按照聚苯乙烯分子量換算,計算各種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Mn)通過將利用上述測定方法測得的Mw除以同樣利用上述測定方法測得的Mn而算出。<特性粘度([η])>使用十氫化萘溶劑,于135℃進行測定。將約20mg聚合物溶解于15ml十氫化萘中,在135℃的油浴中測定比粘度ηsp。向該十氫化萘溶液中追加5ml十氫化萘溶劑而進行稀釋,然后進行同樣的操作,測定比粘度ηsp。進一步重復2次該稀釋操作,采用將濃度(C)外推至0時的ηsp/C的值作為特性粘度。[η]=lim(ηsp/C)(C→0)<分子鏈雙鍵量>將鄰二氯苯-d4作為測定溶劑,在測定溫度為120℃、譜寬為20ppm、脈沖重復時間為7.0秒、脈沖寬度為6.15μsec(45°脈沖)的測定條件下,測定1HNMR波譜(400MHz,日本電子ECX400P)而算出。<DSC測定>使用SeikoInstrumentsInc.的X-DSC-7000,向可簡易密封的鋁樣品盤中放入約8mg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配置到DSC樣品槽中,在氮氣氛下,以10℃/分鐘將DSC樣品槽從室溫升溫至150℃,接下來,于150℃保持5分鐘,然后以10℃/分鐘進行降溫,將DSC樣品槽冷卻至-100℃(降溫過程)。接下來,于100℃保持5分鐘,然后以10℃/分鐘進行升溫,將在升溫過程中得到的焓曲線的拐點處的切線的交點作為玻璃化轉變溫度(Tg)。玻璃化轉變溫度(Tg)的計算方法基于JISK71219.3進行。<粘度特性>100℃時的運動粘度、40℃時的運動粘度及粘度指數利用JISK2283中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而算出。<KRL剪切穩定性>對于潤滑油組合物的剪切穩定性而言,按照DIN52350-6中記載的方法,使用KRL剪切穩定性試驗機進行評價。于60℃,將配合油置于剪切條件下(1450rpm)20hr,對試驗前后的100℃時的運動粘度的降低率進行評價。若在利用上述方法賦予剪切應力后運動粘度的降低率不足10%,則顯示良好的耐久性。若運動粘度的降低率不足5%,則顯示非常優異的耐久性。<超聲波剪切穩定性>對于潤滑油組合物的超聲波剪切穩定性而言,按照JASOM347,進行60分鐘的超聲波照射,對試驗前后的100℃時的運動粘度的降低率進行評價。若在利用上述方法賦予剪切應力后運動粘度的降低率不足5%,則顯示良好的耐久性。若運動粘度的降低率不足1%,則顯示非常優異的耐久性。<低溫粘度>對于低溫粘度而言,按照ASTMD2983,在規定的溫度下,利用Brookfield粘度計進行測定。[茂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茂金屬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下所示。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合成的茂金屬化合物及其前體的結構而言,測定1HNMR波譜(270MHz,日本電子GSH-270)、FD-質譜(以下稱為“FD-MS”。)(日本電子SX-102A)等而進行確定。<合成例1>[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合成(i)6-甲基-6-苯基富烯(fulvene)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200mL三頸瓶中添加7.3g(101.6mmol)環戊二烯鋰及100mL無水四氫呋喃并進行攪拌。在冰浴中將溶液冷卻,滴加15.0g(111.8mmol)苯乙酮。然后,在室溫下攪拌20小時,用稀鹽酸水溶液將得到的溶液猝滅(quench)。添加100mL己烷,萃取可溶成分,用水、飽和食鹽水洗滌該有機層,然后用無水硫酸鎂進行干燥。然后,餾出溶劑,用柱色譜法(己烷)對得到的粘性液體進行分離,得到目標物(紅色粘性液體)。(產量14.7g,收率78%)。6-甲基-6-苯基富烯的鑒定利用1HNMR波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1HNMR波譜(270MHz,CDCl3):δ/ppm7.39(m,5H),6.64(m,1H),6.57(m,1H),6.48(m,1H),6.18(m,1H),2.54(s,3H)。(ii)甲基(環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苯基)甲烷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100mL三頸瓶中添加2.01g(7.20mmol)2,7-二叔丁基芴及50mL無水叔丁基甲基醚。一邊在冰浴中進行冷卻一邊緩緩添加4.60mL(7.59mmol)正丁基鋰/己烷溶液(1.65M),在室溫下進行16小時攪拌。添加1.66g(9.85mmol)6-甲基-6-苯基富烯,然后在加熱回流下進行1小時攪拌。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50mL水,將得到的兩層溶液移入200mL分液漏斗中。添加50mL乙醚并振蕩數次后,除去水層,將有機層用50mL水洗滌3次,用50mL飽和食鹽水洗滌1次。用無水硫酸鎂進行30分鐘干燥,然后在減壓下餾出溶劑。向添加少量的己烷而得到的溶液照射超聲波,結果析出了固體,因此,收集該固體并用少量的己烷洗滌。在減壓下進行干燥,以白色固體形式得到甲基(環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苯基)甲烷2.83g(6.34mmol,88.1%)。甲基(環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苯基)甲烷的鑒定利用FD-MS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FD-MS譜:M/z446(M+)。(iii)[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100mL舒倫克瓶(Schlenkflask)中依序添加1.50g(3.36mmol)甲基(環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苯基)甲烷、50mL無水甲苯及570μL(7.03mmol)THF。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4.20mL(6.93mmol)正丁基鋰/己烷溶液(1.65M),于45℃進行5小時攪拌。在減壓下餾出溶劑,添加40mL無水乙醚,制成紅色溶液。一邊在甲醇/干冰浴中進行冷卻一邊添加728mg(3.12mmol)四氯化鋯,一邊緩緩升溫至室溫一邊進行16小時攪拌,結果得到了橙紅色漿料。將在減壓下餾出溶劑而得到的固體拿進手套箱內,用己烷洗滌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在減壓下餾出溶劑而進行濃縮,然后添加少量的己烷,于-20℃放置,結果析出了橙紅色固體。用少量的己烷洗滌該固體,然后在減壓下進行干燥,由此,以橙紅色固體形式得到[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1.20g(1.98mmol,63.3%)。[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鑒定利用1HNMR波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1HNMR波譜(270MHz,CDCl3):δ/ppm8.02(d,J=8.9Hz,1H),7.96(d,J=9.1Hz,1H),7.89-7.86(br,1H),7.78(br,1H),7.69-7.62(m,2H),7.59-7.50(m,2H),7.44-7.38(m,2H),6.40-6.37(m,1H),6.28-6.25(m,1H),6.05(br,1H),5.81-5.78(m,1H),5.60-5.57(m,1H),2.53(s,3H),1.37(s,9H),0.95(s,9H)。<合成例2>[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的合成(i)1-甲基-3-異丙基-6,6-二苯基富烯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200mL三頸瓶中添加2.13g的1-甲基-3-異丙基環戊二烯(GC純度:88.5%)及100mL無水THF。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10.7mL(17.4mmol)正丁基鋰/己烷溶液(1.63M),然后在室溫下進行4小時攪拌。再次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2.37g(20.7mmol)DMI,在室溫下進行30分鐘攪拌。然后,添加3.49g(19.2mmol)二苯甲酮,在加熱回流下進行20小時攪拌。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50mL水,進而添加50mL乙醚,在室溫下進行30分鐘攪拌。將得到的兩層溶液移入500mL分液漏斗中,將有機層用100mL水洗滌3次,用100mL飽和食鹽水洗滌1次。用無水硫酸鎂進行30分鐘干燥,然后在減壓下餾出溶劑,得到橙褐色固體。利用硅膠色譜法(300g,己烷)進行分離,得到紅色溶液。在減壓下餾出溶劑,以紅色油狀物形式得到1-甲基-3-異丙基-6,6-二苯基富烯2.09g(7.29mmol)。1-甲基-3-異丙基-6,6-二苯基富烯的鑒定利用1HNMR波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1HNMR波譜(270MHz,CDCl3):δ/ppm7.36-7.22(m,10H),6.25-6.23(m,1H),5.74-5.73(m,1H),2.68-2.52(m,1H),1.48(d,J=1.4Hz,3H),1.12(d,J=6.8Hz,6H)。(ii)(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苯基甲烷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200mL三頸瓶中添加1.73g(4.46mmol)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及70mL無水叔丁基甲基醚。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2.90mL(4.73mmol)正丁基鋰/己烷溶液(1.63M),然后在室溫下進行7小時攪拌。添加834mg(2.91mmol)1-甲基-3-異丙基-6,6-二苯基富烯后,在加熱回流下進行17小時攪拌。冷卻至室溫后,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50mL水、接下來緩緩添加50mL乙醚,將得到的兩層溶液移入500mL分液漏斗中。振蕩數次后,除去水層,將有機層用100mL水洗滌3次,用100mL飽和食鹽水洗滌1次。用無水硫酸鎂進行30分鐘干燥,然后在減壓下餾出溶劑,得到固體。用甲醇洗滌得到的固體,然后利用硅膠色譜法(60g,己烷)進行分離,得到無色的溶液。在減壓下餾出溶劑,以白色固體形式得到(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苯基甲烷1.03g(1.53mmol,52.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苯基甲烷的鑒定利用FD-MS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FD-MS譜:M/z673(M+)。(iii)[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的合成在氮氣氛下,向100mL舒倫克瓶中依序添加926mg(1.38mmol)(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苯基甲烷、30mL無水甲苯及0.24mL(3.0mmol)無水THF。一邊在冰浴中冷卻一邊緩緩添加1.80mL(2.93mmol)正丁基鋰/己烷溶液(1.63M),于45℃進行4小時攪拌,結果得到了紅色溶液。在減壓下餾出溶劑,添加30mL無水乙醚,再次制成紅色溶液。一邊在甲醇/干冰浴中冷卻一邊添加280mg(4.27mmol)四氯化鋯,一邊緩緩升溫至室溫一邊進行17小時攪拌,結果得到了紅色漿料。將在減壓下餾出溶劑而得到的固體拿進手套箱內,用己烷進行萃取。在減壓下餾出溶劑而進行濃縮,于-20℃進行重結晶。用少量的己烷洗滌析出的固體,在減壓下進行干燥,由此,以紅色固體形式得到[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345mg(0.414mmol,34.5%)。[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的鑒定利用1HNMR波譜及FD-MS譜進行。以下示出其測定值。1HNMR波譜(270MHz,CDCl3):δ/ppm8.07-7.93(m,5H),7.80-7.76(m,1H),7.48-7.19(m,6H),6.96(s,1H),6.04(s,1H),5.99(d,J=3.0Hz,1H),5.40(d,J=3.0Hz,1H),2.57(sep,J=7.0Hz,1H),1.85(s,3H),1.7-1.6(brm,8H),1.50(s,3H),1.47(s,3H),1.43(s,3H),1.40(s,3H),1.11(d,J=7.0Hz,3H),1.07(s,3H),1.01(d,J=7.0Hz,3H),0.88(s,3H),0.86(s,3H),0.77(s,3H)FD-MS譜:M/z832(M+)。<其他茂金屬化合物的合成>[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利用日本專利第4367687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合成。[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叔丁基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利用WO2004/087775中記載的方法合成。[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利用日本特開平4-69394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合成。[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利用日本特開平6-172433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合成。[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利用J.Organomet.Chem.,509,63(1996)中記載的方法合成。[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利用日本特公平6-62642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合成。[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利用WO95/04761中記載的方法合成。[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制造]在以下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制造乙烯/α-烯烴共聚物。需要說明的是,針對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根據需要,利用下述方法實施氫化操作。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制造條件、以及得到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物性等示于表1及表2。<氫化操作>向內容積1L的不銹鋼制高壓釜中添加100mL的0.5質量%Pd/氧化鋁催化劑的己烷溶液及500mL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30質量%己烷溶液,將高壓釜密封,然后進行氮置換。接下來,一邊進行攪拌一邊升溫至140℃,對體系內進行氫置換,然后利用氫升壓至1.5MPa,實施15分鐘氫化反應。<實施例1>基于[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向經充分氮置換的內容積1L的玻璃制聚合器中裝入250mL庚烷,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50℃,然后連續地向聚合器內以25L/hr的流量供給乙烯,以75L/hr的流量供給丙烯,以100L/hr的流量供給氫,以600rpm的攪拌轉速進行攪拌。接下來,將0.2mmol三異丁基鋁裝入到聚合器中,接下來將在甲苯中對0.688mmol的MMAO和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進行15分鐘以上的預混合而得到的產物裝入到聚合器中,由此引發聚合。然后,繼續進行乙烯、丙烯、氫的連續供給,于50℃進行15分鐘聚合。通過向體系內添加少量的異丁醇,從而終止聚合,然后吹掃未反應的單體。將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用100mL的0.2mol/l的鹽酸洗滌3次,接下來用100mL蒸餾水洗滌3次,用硫酸鎂干燥后,減壓餾出溶劑。在80℃的減壓下將得到的聚合物干燥一夜。結果,得到1.43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48.4mol%,Mw為17430,Mw/Mn為2.1,[η]為0.23dl/g,Tg為-63℃,B值為1.3,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5,亞乙烯基=0.29,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09。<實施例2>基于[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叔丁基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202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叔丁基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0.607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55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45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1.60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1.3mol%,Mw為18380,Mw/Mn為1.8,[η]為0.24dl/g,Tg為-62℃,B值為1.1,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4,亞乙烯基=0.12,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06。<實施例3>基于[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215mmol[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0.645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55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45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1.40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4.3mol%,Mw為28805,Mw/Mn為1.9,[η]為0.34dl/g,Tg為-60℃,B值為1.3,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13,亞乙烯基=1.10,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29。<實施例4>基于[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288mmol[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0.868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35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65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2.31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0.6mol%,Mw為27184,Mw/Mn為1.9,[η]為0.32dl/g,Tg為-61℃,B值為1.3,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1,亞乙烯基=0.14,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01。<實施例5>基于[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397mmol[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1.192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55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45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1.59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49.9mol%,Mw為34238,Mw/Mn為1.9,[η]為0.40dl/g,Tg為-60℃,B值為1.3,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8,亞乙烯基=0.90,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22。<實施例6>基于[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130℃)向經充分氮置換的內容積1L的玻璃制聚合器中裝入250mL癸烷,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30℃,然后連續地向聚合器內以25L/hr的流量供給乙烯,以75L/hr的流量供給丙烯,以100L/hr的流量供給氫,以600rpm的攪拌轉速進行攪拌。接下來,將0.2mmol三異丁基鋁裝入到聚合器中,接下來將在甲苯中對1.213mmol的MMAO和0.00402mmol[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進行15分鐘以上的預混合而得到的產物裝入到聚合器中,由此引發聚合。然后,繼續進行乙烯、丙烯、氫的連續供給,于130℃進行15分鐘聚合。通過向體系內添加少量的異丁醇,從而終止聚合,然后吹掃未反應的單體。將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用100mL的0.2mol/l的鹽酸洗滌3次,接下來用100mL蒸餾水洗滌3次,用硫酸鎂干燥后,減壓餾出溶劑。在80℃的減壓下將得到的聚合物干燥一夜。結果,得到0.77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4.9mol%,Mw為4987,Mw/Mn為1.8,[η]為0.08dl/g,Tg為-71℃,B值為1.2,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1.09,亞乙烯基=1.74,二取代烯烴=0.11,三取代烯烴=0.28。<實施例7>基于[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向經充分氮置換的內容積2L的不銹鋼制高壓釜中裝入780mL庚烷及110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10℃,然后通過供給1.35MPa氫、0.44MPa乙烯而使全壓為3MPaG。接下來,利用氮壓入0.4mmol三異丁基鋁、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使攪拌轉速為400rpm,由此引發聚合。然后,通過僅連續地供給乙烯而將全壓保持為3MPaG,于110℃進行8分鐘聚合。通過向體系內添加少量的乙醇從而終止聚合,然后吹掃未反應的乙烯、丙烯、氫。將得到的聚合物溶液用1000mL的0.2mol/l的鹽酸洗滌3次,接下來用1000mL蒸餾水洗滌3次,用硫酸鎂干燥后,減壓餾出溶劑。在80℃的減壓下將得到的聚合物干燥一夜。結果,得到45.6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5.1mol%,Mw為12110,Mw/Mn為1.8,[η]為0.17dl/g,Tg為-64℃,B值為1.1。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10,亞乙烯基=0.14,二取代烯烴<0.01,三取代烯烴<0.01;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不足0.1。<實施例8>基于[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740mL庚烷及130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50℃,然后通過供給0.65MPa氫、0.26MPa乙烯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07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及0.00075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15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18.0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3.8mol%,Mw為10700,Mw/Mn為1.8,[η]為0.16dl/g,Tg為-65℃,B值為1.2。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35,亞乙烯基=0.96,二取代烯烴=0.05,三取代烯烴=0.07;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為0.3。<實施例9>基于[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850mL庚烷、75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50℃,然后通過供給1.56MPa氫、0.11MPa乙烯從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15mmol[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5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15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25.1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48.8mol%,Mw為3570,Mw/Mn為1.8,[η]為0.06dl/g,Tg為-76℃,B值為1.1。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70,亞乙烯基=2.51,二取代烯烴=0.02,三取代烯烴=0.15;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不足0.1。<實施例10>基于[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710mL庚烷、145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50℃,然后通過供給0.40MPa氫、0.27MPa乙烯從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10mmol[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15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52.2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3.1mol%,Mw為9660,Mw/Mn為1.9,[η]為0.14dl/g,Tg為-66℃,B值為1.2。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59,亞乙烯基=2.14,二取代烯烴=0.06,三取代烯烴=0.25;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為0.2。<實施例11>基于[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910mL庚烷、45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130℃,然后通過供給2.24MPa氫、0.09MPa乙烯從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60mmol[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及0.006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13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22.9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1.9mol%,Mw為2680,Mw/Mn為1.6,[η]為0.05dl/g,Tg為-77℃,B值為1.1。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24,亞乙烯基=1.39,二取代烯烴=0.17,三取代烯烴=0.05;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不足0.1。<比較例1>基于[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210mL庚烷、395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80℃,然后通過供給300mL氫、0.32MPa乙烯從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30mmol[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及0.003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8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23.3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2.2mol%,Mw為4420,Mw/Mn為2.2,[η]為0.08dl/g,Tg為-74℃,B值為1.0。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8,亞乙烯基=9.11,二取代烯烴=0.08,三取代烯烴=0.20;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殘留超過1。<比較例2>基于[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裝入210mL庚烷、395g丙烯,將體系內的溫度升溫至80℃,然后通過供給300mL氫、0.32MPa乙烯從而使全壓為3MPaG,使用0.00030mmol[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及0.003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代替0.00025mmol[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及0.0010mmol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于80℃進行5分鐘聚合,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7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45.6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1.6mol%,Mw為4530,Mw/Mn為2.1,[η]為0.08dl/g,Tg為-75℃,B值為1.0。另外,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7,亞乙烯基=8.98,二取代烯烴=0.11,三取代烯烴=0.13;氫化操作后的分子鏈雙鍵量合計(個/1000個碳原子)殘留超過1。<比較例3>基于[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622mmol[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1.871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5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95L/hr,將氫的流量從100L/hr變更為0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0.72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52.5mol%,Mw為4620,Mw/Mn為2.0,[η]為0.08dl/g,Tg為-73℃,B值為1.2,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7,亞乙烯基=10.68,二取代烯烴=0.08,三取代烯烴=0.13。<比較例4>基于[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的乙烯/丙烯共聚(50℃)使用0.00720mmol[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代替0.00230mmol[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使用2.160mmol的MMAO代替0.688mmol的MMAO,將乙烯的流量從25L/hr變更為10L/hr,將丙烯的流量從75L/hr變更為90L/hr,將氫的流量從100L/hr變更為0L/hr,除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進行聚合。結果,得到1.19g乙烯-丙烯共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乙烯含量為46.9mol%,Mw為3627,Mw/Mn為2.0,[η]為0.06dl/g,Tg為-76℃,B值為1.2,分子鏈雙鍵量(個/1000個碳原子)為:乙烯基=0.05,亞乙烯基=12.35,二取代烯烴=0.06,三取代烯烴=0.11。表1中的成分(A)、成分(B-1)及成分(B-2)的種類如下所述。<成分(A)>i:[亞乙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ii:[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叔丁基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iii:[二甲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iv:[二苯基亞甲硅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v:[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viii:[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ix:[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成分(B-1)>a:三異丁基鋁<成分(B-2)>b:MMAO表2中的成分(A)、成分(B-1)及成分(B-3)的種類如下所述。<成分(A)>vi:[二苯基亞甲基(η5-2-甲基-4-異丙基環戊二烯基)(η5-八甲基八氫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鋯vii:[二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v:[甲基苯基亞甲基(η5-環戊二烯基)(η5-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鋯viii:[雙(η5-1,3-二甲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ix:[雙(η5-1-甲基-3-正丁基環戊二烯基)]二氯化鋯<成分(B-1)>a:三異丁基鋁<成分(B-3)>c: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鎓[潤滑油組合物的制備]在以下的潤滑油組合物的制備中使用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以外的成分如下所述。低粘度基礎油:100℃時的運動粘度為5.8mm2/s的合成烴油PAO(NESTE公司制NEXBASE2006、PAO-6)、100℃時的運動粘度為3.0mm2/s的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美國石油學會)第二類(GroupII)礦物油(SKLUBRICANTS公司制YUBASE-L3(礦物油A))、以及100℃時的運動粘度為4.2mm2/s及6.5mm2/s的API第三類(GroupIII)礦物油(分別為SKLUBRICANTS公司制YUBASE-4(礦物油B)、YUBASE-6(礦物油C))聚甲基丙烯酸酯:EVONIK公司制VISCOPLEX0-220(數均分子量23,000,PMA-A)及VISCOPLEX0-110(數均分子量9,100,PMA-B)聚丁烯:JX日鋼日石公司制日石聚丁烯(Polybutene)HV-1900(PB-A)及HV-300(PB-B)脂肪酸酯:BASF公司制SYNATIVEESTSTC極壓添加劑復合劑: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3339自動變速箱油用DI復合劑:AFTONCHEMICAL公司制HITEC-2426傾點下降劑:BASF公司制IRGAFLO720P<汽車用齒輪油>配合例1~3中,按照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cietyofAutomobileEngineers,SAE)制定的齒輪油粘度標準90,進行配合調整以使得100℃時的運動粘度為約14.0mm2/s。將下述配合例及比較配合例中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的潤滑油特性示于表3。(配合例1)以實施例9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40.5質量%、脂肪酸酯為15.0質量%、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3.9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PAO-6,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配合例2)以實施例10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14.0質量%、脂肪酸酯為15.0質量%、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3.9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PAO-6,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配合例3)以實施例8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12.5質量%、脂肪酸酯為15.0質量%、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6.5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PAO-6,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比較配合例1)以PMA-A為18.4質量%、脂肪酸酯為15.0質量%、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3.9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PAO-6,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比較配合例2)以PMA-B為31.4質量%、脂肪酸酯為15.0質量%、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3.9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PAO-6,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表3]表3配合例1配合例2配合例3比較配合例1比較配合例2實施例9共聚物質量%40.5實施例10共聚物質量%14.0實施例8共聚物質量%12.5PMA-A質量%18.4PMA-B質量%31.4PAO-6質量%40.667.170.562.749.7脂肪酸酯質量%1515151515極壓添加劑復合劑質量%3.93.93.93.93.9100℃時的運動粘度mm2/s13.913.813.914.014.040℃時的運動粘度mm2/s92.884.585.173.585.2粘度指數-153166168198168低溫粘度(-40℃)mPa·s49,00032,00030,00021,00041,000KRL剪切穩定性%<1.01.24.229.84.5該粘度的齒輪油可合適地用于汽車用差動齒輪油、手動變速箱油等。使用了本發明中得到的共聚物的潤滑油組合物,與使用了通常在汽車齒輪油中使用的PMA-A的比較配合例1相比,結果剪切穩定性非常優異。另外,與剪切穩定性較之比較配合例1有所改善的比較配合例2相比,結果雖然剪切穩定性為同等程度,但低溫粘度優異。<汽車用自動變速箱油>對于配合例4及5而言,使用自動變速箱油用DI復合劑,為了與市售的自動變速箱油(豐田汽車公司制AutoFluidwS)的100℃時的運動粘度一致,進行配合調整以使得不足5.5mm2/s。將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的潤滑油特性示于表4。(配合例4)以實施例10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2.8質量%、DI復合劑為8.0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下述低粘度基礎油,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所述低粘度基礎油是將礦物油A和礦物油B以質量比成為2∶3的方式進行調整而得到的。(配合例5)以實施例8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2.5質量%、DI復合劑為8.0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下述低粘度基礎油,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所述低粘度基礎油是將礦物油A和礦物油B以質量比成為2∶3的方式進行調整而得到的。[表4]表4若將本發明中得到的共聚物用于自動變速箱油,則除了顯示與市售油同等程度的粘度指數及低溫粘度之外,還顯示非常優異的剪切穩定性。即,通過使用本發明中得到的共聚物,可進一步降低制造時的初始粘度。另外,通過變更DI復合劑,從而利用同樣的配合調整可在無級變速箱油中也獲得同樣的效果,若使用極壓添加劑復合劑代替DI復合劑,則也可作為手動變速箱油而合適地使用。<工業用潤滑油>對于配合例6及7而言,按照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制定的粘度標準320,進行配合調整以使得40℃時的運動粘度為約288~352mm2/s(ISOVG320)。將下述配合例及比較配合例中得到的潤滑油組合物的潤滑油特性示于表5。(配合例6)以實施例10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32.2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以及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1.2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礦物油C,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配合例7)以實施例8中得到的氫化操作后的共聚物為28.1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以及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1.2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礦物油C,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比較配合例3)以PB-A為28.6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以及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1.2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礦物油C,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比較配合例4)以PB-B為41.4質量%、傾點下降劑為0.5質量%、以及極壓添加劑復合劑為1.2質量%的方式進行配合,向其中添加礦物油C,進行調整以使得整體為100質量%。[表5]表5配合例6配合例7比較配合例3比較配合例4實施例10共聚物質量%32.2實施例8共聚物質量%28.1PB-A質量%28.6PB-B質量%41.4礦物油C質量%66.170.269.756.9傾點下降劑質量%0.50.50.50.5極壓添加劑復合劑質量%1.21.21.21.240℃時的運動粘度mm2/s331337308301低溫粘度(-30℃)mPa·s135,000128,000163,000242,000使用了本發明中得到的共聚物的潤滑油組合物,與使用了聚丁烯的比較配合例相比,結果低溫粘度非常優異。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玛沁县| 武汉市| 安化县| 常熟市| 香格里拉县| 都昌县| 柳河县| 曲麻莱县| 和田县| 南漳县| 团风县| 平顺县| 江山市| 疏勒县| 孟津县| 酉阳| 松溪县| 靖州| 德安县| 田东县| 宁城县| 连州市| 澳门| 华亭县| 浮梁县| 类乌齐县| 海门市| 晋江市| 寿宁县| 偃师市| 驻马店市| 长沙县| 天柱县| 广平县| 抚远县| 南澳县| 绵竹市| 舟曲县| 鄯善县|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