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包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本發明涉及一種家電產品內包裝襯墊,特別是植物淀粉全降解家電產品內包裝襯墊。
隨著家電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家電產品的普及,家電產品內包裝襯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廣闊。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家電產品內包裝襯墊是發泡塑料制品其次,是替代產品——紙漿模塑產品。盡管現在的家電產品采用的發泡塑料內包裝襯墊重量輕,抗壓抗震強度較好,使用方便,但是因發泡塑料制品自身的(不易降解、污染環境的)特性所致,長期使用的結果必將對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危害,從而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現在,塑料制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經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為解決這一問題,易于自然降解,易于回收的紙漿模塑內包裝襯墊應運而生,但其生產成本高明顯高于發泡塑料制品,生產過程中伴隨有大量廢水排出,對環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其抗震緩沖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生產原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生產過程無“三廢”,不污染環境、產品重量輕,抗壓抗震強度好,防潮、防霉,而且易于降解,降解后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本發明適于工業化生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60-80份、防水劑6-10份、發泡劑3-5份、蔗渣10-20份、淀粉改性劑2-4份、乙酸鋅6-8份、吸附劑2-4份、柔軟劑2-4份、硬脂酸鈣5-6份、硬脂酸鋅3-5份、薯淀粉40-60份、龍須草5-7份、防腐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60份、防水劑6份、發泡劑3份、蔗渣10份、淀粉改性劑2份、乙酸鋅6份、吸附劑2份、柔軟劑2份、硬脂酸鈣5份、硬脂酸鋅3份、薯淀粉40份、龍須草5份、防腐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70份、防水劑8份、發泡劑4份、蔗渣15份、淀粉改性劑3份、乙酸鋅7份、吸附劑3份、柔軟劑3份、硬脂酸鈣5.5份、硬脂酸鋅4份、薯淀粉50份、龍須草6份、防腐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80份、防水劑10份、發泡劑5份、蔗渣20份、淀粉改性劑4份、乙酸鋅8份、吸附劑4份、柔軟劑4份、硬脂酸鈣6份、硬脂酸鋅5份、薯淀粉60份、龍須草7份、防腐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土豆淀粉、蔗渣、淀粉改性劑、薯淀粉、龍須草打碎進行混合,加入水,攪拌均勻;
步驟二、向步驟一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酸鋅、硬脂酸鈣、硬脂酸鋅,混勻;
步驟三、將防水劑、發泡劑、吸附劑、柔軟劑、防腐劑,攪拌均勻后,加入到步驟二所得的混合物中混勻,發泡,既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生產原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生產過程無“三廢”,不污染環境、產品重量輕,抗壓抗震強度好;
2、防潮、防霉,而且易于降解,降解后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本發明適于工業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60-80份、防水劑6-10份、發泡劑3-5份、蔗渣10-20份、淀粉改性劑2-4份、乙酸鋅6-8份、吸附劑2-4份、柔軟劑2-4份、硬脂酸鈣5-6份、硬脂酸鋅3-5份、薯淀粉40-60份、龍須草5-7份、防腐劑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60份、防水劑6份、發泡劑3份、蔗渣10份、淀粉改性劑2份、乙酸鋅6份、吸附劑2份、柔軟劑2份、硬脂酸鈣5份、硬脂酸鋅3份、薯淀粉40份、龍須草5份、防腐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70份、防水劑8份、發泡劑4份、蔗渣15份、淀粉改性劑3份、乙酸鋅7份、吸附劑3份、柔軟劑3份、硬脂酸鈣5.5份、硬脂酸鋅4份、薯淀粉50份、龍須草6份、防腐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土豆淀粉80份、防水劑10份、發泡劑5份、蔗渣20份、淀粉改性劑4份、乙酸鋅8份、吸附劑4份、柔軟劑4份、硬脂酸鈣6份、硬脂酸鋅5份、薯淀粉60份、龍須草7份、防腐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植物淀粉內包裝襯墊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土豆淀粉、蔗渣、淀粉改性劑、薯淀粉、龍須草打碎進行混合,加入水,攪拌均勻;
步驟二、向步驟一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酸鋅、硬脂酸鈣、硬脂酸鋅,混勻;
步驟三、將防水劑、發泡劑、吸附劑、柔軟劑、防腐劑,攪拌均勻后,加入到步驟二所得的混合物中混勻,發泡,既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