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酒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芥末楊梅酒。
背景技術:
楊梅酒是由楊梅、白酒和冰糖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味香甜,含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及多種維生素。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用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拉肚子的時候,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還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保健、抗癌等醫藥功能。但是現有市場上的楊梅酒口味單一、保健功能也有其局限性。
芥末:又稱芥子末、西洋山芋菜,芥辣粉,一般分綠芥末和黃芥末兩種。黃芥末源于中國,是芥菜的種子研磨而成,是真正的芥末;綠芥末(青芥辣)源于歐洲,用辣根(即山葵根)制造,添加色素后呈綠色,其辛辣氣味強于黃芥末,且有一種獨特的香氣。芥末微苦,辛辣芳香,對口舌有強烈刺激,味道十分獨特,芥末粉潤濕后有香氣噴出,具有催淚性的強烈刺激性辣味,對味覺、嗅覺均有刺激作用??捎米髋莶?、腌漬生肉或拌沙拉時的調味品。亦可與生抽一起使用,充當生魚片的美味調料。功效作用方面,芥末辣味強烈,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能增強食欲;芥末還有預防高脂血、高血壓、心臟病、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功效。其性溫,味辛。功能主治:有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明目利膈的功效;主治瘡癰腫痛、耳目失聰、牙齦腫爛、寒腹痛、便秘等病癥。
因為芥末中含有異硫氰酸酯,使其在食用時辛辣嗆鼻,大部分人很難接受其口味。
大石棗:為薔薇科植物隴東海棠的果實。其味酸,性平。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胃消積;用于食積。
石決明:為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耳鮑、羊鮑等的貝殼。其味咸;性寒。入肝、腎經。功能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楮實子:為??浦参飿嫎涞母稍锍墒旃麑崱F湮陡?,性寒;入肝,脾、腎經。功能主治:滋腎,清肝,明目。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芥末調味,具有補腎清肝、平肝潛陽、健胃消積等功效的一種芥末楊梅酒。
一種芥末楊梅酒,其技術方案是,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芥末浸提液10-13%、中草草藥液8-12%,余量為楊梅酒,其中草藥藥液通過下述中草藥加以制備: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芥末浸提液的制備:①芥末預處理:芥末,先制米漿,取一定量的小米,放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隨后置于烘箱內烘干,將烘干的小米倒入炒鍋內,用小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在磨漿機中,加入適量水,進行研磨,研磨結束后通過濾布過濾得到米漿;然后按重量份稱取芥末,置于不銹鋼容器內,倒入芥末量1-3倍的磨好的米漿,用水浴法對容器加熱,溫度控制在40-60℃,時間為10-20分鐘,然后對混合溶液進行烘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
②浸提:將預處理好的芥末置于木桶內,倒入足以浸沒芥末的52度的白酒,密封靜置24-48小時,將得到的芥末浸提液過濾即可;
(2)中草藥藥液制備:將等量的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洗凈,放在清水中浸泡8-10小時,取出,切碎,烘干,然后放在砂鍋內加入中草藥量4倍的水煎煮,先用大火煮沸,當砂鍋內的水只剩四分之一時,用濾布過濾,得到藥渣和藥液,對藥渣進行二次煎煮,加入藥渣量3倍的水,待砂鍋內的水煎煮只剩三分之一時,再過濾,濾去藥渣,將濾液與之前得到的藥液混合,即可得到中草藥藥液;
(4)原料混合:按重量百分比將芥末浸提液、中草藥藥液、楊梅酒充分混合,得到一種芥末楊梅酒;
(5)滅菌、裝罐。
本發明的作用機理:
芥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大石棗:健胃消積;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楮實子:清肝,明目;利用以上四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清肝明目、健胃消食等功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芥末食用時辛辣嗆鼻,大部分人很難接受,主要是因為其含有異硫氰酸酯,異硫氰酸酯分子中的-N=C=S-中的C有高度的親電性,氨基、羥基、硫醇、羧酸等作為親核試劑,均能和異硫氰酸酯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生成相應的硫脲,異硫氰酸酯還能夠與食品中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乙醇及食品中的添加劑發生反應,小米中富含谷氨酸,通過將黃芥末浸泡在米漿中,在加熱的條件下黃芥末中的異硫氰酸酯和小米中的谷氨酸能發生加成反應,使異硫氰酸酯的含量降低,從而大大減少黃芥末嗆鼻的刺激感,口感更佳,更易被人們所接受,通過此方法處理的黃芥末還具有淡淡的米香。
2.成品酒果香濃郁、香醇綿柔,佐以芥末調味,落口辛辣持久,辣中回甜,生津開胃;添加了多味中草藥,豐富了其保健功能,使其具有補腎清肝、平肝潛陽、健胃消積等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芥末楊梅酒,按重量百分比稱取下述原料:芥末浸提液10公斤、中草草藥液8公斤,楊梅酒82公斤,其中草藥藥液通過下述中草藥加以制備: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芥末浸提液的制備:①芥末預處理:芥末,先制米漿,取一定量的小米,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隨后置于烘箱內烘干,將烘干的小米倒入炒鍋內,用小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在磨漿機中,加入適量水,進行研磨,研磨結束后通過濾布過濾得到米漿;然后按重量份稱取芥末,置于不銹鋼容器內,倒入芥末量1.5倍的磨好的米漿,用水浴法對容器加熱,溫度控制在40℃,時間為10分鐘,然后對混合溶液進行烘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
②浸提:將預處理好的芥末置于木桶內,倒入足以浸沒芥末的52度的白酒,密封靜置24小時,將得到的芥末浸提液過濾即可;
(2)中草藥藥液制備:將等量的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洗凈,放在清水中浸泡8小時,取出,切碎,烘干,然后放在砂鍋內加入中草藥量4倍的水煎煮,先用大火煮沸,當砂鍋內的水只剩四分之一時,用濾布過濾,得到藥渣和藥液,對藥渣進行二次煎煮,加入藥渣量3倍的水,待砂鍋內的水煎煮只剩三分之一時,再過濾,濾去藥渣,將濾液與之前得到的藥液混合,即可得到中草藥藥液;
(4)原料混合:按重量百分比將芥末浸提液10公斤、中草草藥液8公斤,楊梅酒82公斤充分混合,得到一種芥末楊梅酒;
(5)滅菌、裝罐。
實施例2,一種芥末楊梅酒,按重量百分比稱取下述原料:芥末浸提液12公斤、中草草藥液10公斤,楊梅酒78公斤,其中草藥藥液通過下述中草藥加以制備: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鵝絨藤、附地菜。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芥末浸提液的制備:①芥末預處理:芥末,先制米漿,取一定量的小米,放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隨后置于烘箱內烘干,將烘干的小米倒入炒鍋內,用小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在磨漿機中,加入適量水,進行研磨,研磨結束后通過濾布過濾得到米漿;然后按重量份稱取芥末,置于不銹鋼容器內,倒入芥末量2.2倍的磨好的米漿,用水浴法對容器加熱,溫度控制在50℃,時間為15分鐘,然后對混合溶液進行烘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
②浸提:將預處理好的芥末置于木桶內,倒入足以浸沒芥末的52度的白酒,密封靜置36小時,將得到的芥末浸提液過濾即可;
(2)中草藥藥液制備:將等量的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鵝絨藤、附地菜洗凈,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時,取出,切碎,烘干,然后放在砂鍋內加入中草藥量4倍的水煎煮,先用大火煮沸,當砂鍋內的水只剩四分之一時,用濾布過濾,得到藥渣和藥液,對藥渣進行二次煎煮,加入藥渣量3倍的水,待砂鍋內的水煎煮只剩三分之一時,再過濾,濾去藥渣,將濾液與之前得到的藥液混合,即可得到中草藥藥液;
(4)原料混合:按重量百分比將芥末浸提液12公斤、中草草藥液10公斤,楊梅酒78公斤充分混合,得到一種芥末楊梅酒;
(5)滅菌、裝罐。
實施例2中添加的2味中草藥:鵝絨藤和附地菜。
鵝絨藤: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漿乳汁及根。其味苦,性寒。脾、胃、腎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積健胃,利水消腫。小兒食積,疳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及尋常疣。
附地菜:為紫草科附地菜屬的植物。其味甘、辛,性溫。功能主治: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本發明的作用機理:
芥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大石棗:健胃消積;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楮實子:清肝,明目;鵝絨藤:清熱解毒,消積健胃;附地菜:溫中健胃;利用以上六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清肝明目、健胃消食等功效。
實施例3,一種芥末楊梅酒,按重量百分比稱取下述原料:芥末浸提液13公斤、中草草藥液12公斤,楊梅酒75公斤,其中草藥藥液通過下述中草藥加以制備: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鵝絨藤、附地菜、吐鐵、八月札。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芥末浸提液的制備:①芥末預處理:芥末,先制米漿,取一定量的小米,放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隨后置于烘箱內烘干,將烘干的小米倒入炒鍋內,用小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在磨漿機中,加入適量水,進行研磨,研磨結束后通過濾布過濾得到米漿;然后按重量份稱取芥末,置于不銹鋼容器內,倒入芥末量3倍的磨好的米漿,用水浴法對容器加熱,溫度控制在60℃,時間為20分鐘,然后對混合溶液進行烘干,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
②浸提:將預處理好的芥末置于木桶內,倒入足以浸沒芥末的52度的白酒,密封靜置48小時,將得到的芥末浸提液過濾即可;
(2)中草藥藥液制備:將等量的大石棗、石決明、楮實子、鵝絨藤、附地菜、吐鐵、八月札洗凈,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時,取出,切碎,烘干,然后放在砂鍋內加入中草藥量4倍的水煎煮,先用大火煮沸,當砂鍋內的水只剩四分之一時,用濾布過濾,得到藥渣和藥液,對藥渣進行二次煎煮,加入藥渣量3倍的水,待砂鍋內的水煎煮只剩三分之一時,再過濾,濾去藥渣,將濾液與之前得到的藥液混合,即可得到中草藥藥液;
(4)原料混合:按重量百分比將芥末浸提液13公斤、中草草藥液12公斤,楊梅酒75公斤充分混合,得到一種芥末楊梅酒;
(5)滅菌、裝罐。
實施例3中添加的2味中草藥:吐鐵和八月札。
吐鐵:為阿地螺科吐鐵屬動物泥螺的肉。其味咸,性寒。入肺、肝經。功能主治:養肝明目,生津潤燥。
八月札: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本通的干燥成熟果實。其味甘,性寒。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舒肝理氣,活血,散瘀止痛,除煩利尿。用于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絕經,子宮下墜。
本發明的作用機理:
芥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大石棗:健胃消積;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楮實子:清肝,明目;鵝絨藤:清熱解毒,消積健胃;附地菜:溫中健胃;吐鐵:養肝明目,生津潤燥;八月札:舒肝理氣;利用以上八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清肝明目、健胃消食等功效。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