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固體廢物處理及應用技術領域,適用于高分子垃圾處理的需要,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工業化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環境的索取與破壞程度也隨之愈演愈烈:工農業的塑料廢棄物隨意傾倒,人們大量使用和隨意丟棄塑料包裝物,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堆積。而這些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卻又有在自然環境下不可降解的獨特性,得不到合理處理和有效利用,這不僅給我們的人身健康造成極大損害,而且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的毀滅性破壞也在逐漸蔓延。求生存、謀發展,要對子孫后代負責,就必須從有利于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如何妥善、合理可持續地對待生活垃圾,是一個非常迫切的社會服務方向。同時隨著我們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加大重視,環保相關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垃圾資源化仍是一個比較困難的處理方式,現有的垃圾處理,比較常見的方法是著重于使垃圾得到消解處理,雖然具備將垃圾中的輕重組分有效分離,但垃圾本身中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現實生活中,大量的高分子垃圾物(如橡塑垃圾,化纖玻纖垃圾等)被人們丟棄越來越多,據環保資料介紹,在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食品廢物和醫療廢物中,高分子垃圾約占20~30%,生物質材料約占5~10%,目前中國每年廢棄的高分子垃圾物千萬余噸,這樣巨大數量的垃圾雜在其他無機、腐植質垃圾中間,使這些垃圾難以處理,從而使城市處在垃圾“山”中間。而當人們只用物理再生方法來回收這些垃圾時,因難以分類而被回收人員拒絕收集,這就是現代社會的“白色污染”產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我們將高分子垃圾物從這些“山”中篩選出來,采用相應的處理再生方法加以利用,而剩下的無機垃圾及腐植垃圾物上便可種值大量的的綠色植物。經過綠色植物的掩蓋及凈化,垃圾“山”又依然可保持原有的生態平衡。因此,有必要將這些高分子生活垃圾廢物進行合理的處理和處置,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和二次污染,是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解決城鎮生活垃圾、食品廢物和醫療廢物等垃圾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利用其有效成分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徹底破解白色污染的技術難題,變廢為寶,具有成本低、可操控性強、工藝方法簡單,并為人們提供利用膠體聚合物的應用,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和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將收集的垃圾投入水選池中,在水選池中垃圾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高分子垃圾,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所述高分子垃圾進行清洗并甩干后,送入高速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并烘干;將烘干后的粉末送入貯存罐體內進行恒溫靜止浸泡,浸泡時間為20~24小時,浸泡溫度為80℃,在貯存罐體中粉末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懸浮物為懸浮游離基,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游離基物料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下進行密煉分解,密煉溫度為120~130度,密煉時間為2~3小時,密煉過程中并不斷攪拌,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800~1000轉/分鐘;將密煉分解產物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進行密煉合成,密煉溫度為150~160℃,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2000~2500轉/分鐘,密煉時間為1~2小時,密煉過程中加入塑料助劑并混合均勻后得混合物;然后送入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在所述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過程中,先將雙螺桿擠出造粒機加熱至140~150℃,送入混合物過程中并不斷,使其在熔融狀態下擠出,擠出后在水冷過程中保持130~140℃的環境中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將所得尾產物經過8~12天自然發酵,成為土壤的有機物改良劑;或者添加植物需要的元素,加工制成葉菜類、蔬果類、根莖類不同作物的復合型專用有機肥。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應用,所述膠體聚合物用于在建筑防水保溫材料、道路瀝青材料、膠質板材、膠質管材、膠質管件材料以及柔性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和應用,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了傳統的衛生填埋、焚燒垃圾、堆肥的處理方法存在污染環境的缺點,通過集中水選方式可以提高其原料純度,其分選效果十分明顯,操作工藝簡單,資源回收效率高,可降低成本,有效地解決垃圾占用大量土地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處理后的尾產物也回收利用,把高分子垃圾全部回收制作再生產品,生產的膠體聚合物,可用于在建筑防水保溫材料、道路瀝青材料、膠質板材、膠質管材、膠質管件材料以及柔性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環保效益,有效避免和控制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的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是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將收集的垃圾投入水選池中,在水選池中垃圾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高分子垃圾,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所述高分子垃圾進行清洗并甩干后,送入高速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并烘干;將烘干后的粉末送入貯存罐體內進行恒溫靜止浸泡,浸泡時間為20~24小時,浸泡溫度為80℃,在貯存罐體中粉末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懸浮物為懸浮游離基,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游離基物料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下進行密煉分解,密煉溫度為120~125度,密煉時間為2~3小時,密煉過程中并不斷攪拌,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800轉/分鐘;將密煉分解產物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進行密煉合成,密煉溫度為150~155℃,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2000轉/分鐘,密煉時間為1~2小時,密煉過程中加入塑料助劑并混合均勻后得混合物;然后送入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其中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在所述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過程中,先將雙螺桿擠出造粒機加熱至140~145℃,送入混合物過程中并不斷,使其在熔融狀態下擠出,擠出后在水冷過程中保持130~135℃的環境中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將所得尾產物經過8~12天自然發酵,成為土壤的有機物改良劑;或者添加植物需要的元素,加工制成葉菜類、蔬果類、根莖類不同作物的復合型專用有機肥。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應用,所述膠體聚合物用于在建筑防水保溫材料、道路瀝青材料、膠質板材、膠質管材、膠質管件材料以及柔性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
實施例2:
一種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將收集的垃圾投入水選池中,在水選池中垃圾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高分子垃圾,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所述高分子垃圾進行清洗并甩干后,送入高速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并烘干;將烘干后的粉末送入貯存罐體內進行恒溫靜止浸泡,浸泡時間為20~24小時,浸泡溫度為80℃,在貯存罐體中粉末依其比重不同而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懸浮物為懸浮游離基,下層為是尾產物;將游離基物料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下進行密煉分解,密煉溫度為125~130度,密煉時間為2~3小時,密煉過程中并不斷攪拌,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1000轉/分鐘;將密煉分解產物投入反應釜內,在常壓進行密煉合成,密煉溫度為155~160℃,攪拌螺旋泵轉速控制在2500轉/分鐘,密煉時間為1~2小時,密煉過程中加入塑料助劑并混合均勻后得混合物;然后送入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其中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在所述雙螺桿擠出造粒機中進行造粒過程中,先將雙螺桿擠出造粒機加熱至145~150℃,送入混合物過程中并不斷,使其在熔融狀態下擠出,擠出后在水冷過程中保持135~140℃的環境中造粒,即得所述膠體聚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處理方法,其中將所得尾產物經過8~12天自然發酵,成為土壤的有機物改良劑;或者添加植物需要的元素,加工制成葉菜類、蔬果類、根莖類不同作物的復合型專用有機肥。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利用高分子垃圾再生膠體聚合物的應用,所述膠體聚合物用于在建筑防水保溫材料、道路瀝青材料、膠質板材、膠質管材、膠質管件材料以及柔性混凝土材料中的應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替換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