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植物染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檗植物染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黃檗為落葉喬木,卵狀橢圓狀葉片、對生且是奇數(shù)羽狀復葉,屬于柑橘科。黃檗的樹皮有兩層,第一層沒有色素,染色的部位是取第二層的樹皮,染出色相是黃色。黃檗是植物染色材料中,唯一含有鹽基性色素的染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黃檗植物染料的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黃檗植物染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砍伐新鮮黃檗樹,趁鮮刮掉第一層沒有色素的樹皮,留下第二層樹皮,得到待提取染料的黃檗;步驟2:將黃檗切成段,再將黃檗段曬至半干,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顯黃色;步驟3:將經步驟2后的黃檗置于振動水浴缸中,加入乙酸乙脂浸提,得到黃檗浸提液;步驟4:將黃檗浸取液蒸發(fā)去除溶劑,再進行二次過濾,合并濾液,得到黃檗提取液;步驟5:將黃檗提取液濃縮、干燥,得到黃檗粉劑。
進一步地,步驟2中,黃檗切成10-30cm的段。
進一步地,步驟3中,振動水浴缸的溫度為35-46℃。
進一步地,步驟3中,黃檗與乙酸乙脂的比例為1∶8-12。
進一步地,步驟1中,待提取染料的黃檗需刷洗干凈。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工藝簡單、成本低、綠色環(huán)保。
2、本發(fā)明采用浸提方式提取黃檗植物染料,具有提取時間短,產率高,提取溫度低,有利于保護有效成分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xiàn),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fā)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下列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jù)以實施。
實施例1
本發(fā)明黃檗植物染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砍伐新鮮黃檗樹,趁鮮刮掉第一層沒有色素的樹皮,留下第二層樹皮,刷洗干凈,得到待提取染料的黃檗;
步驟2:將黃檗切成10cm的段,再將黃檗段曬至半干,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顯黃色;
步驟3:將經步驟2后的黃檗置于溫度為35℃的振動水浴缸中,加入濃度為65%的乙酸乙脂浸提40分鐘,黃檗與乙酸乙脂的比例為1∶8,得到黃檗浸提液;
步驟4:將黃檗浸取液蒸發(fā)去除溶劑,再進行二次過濾,合并濾液,得到黃檗提取液;
步驟5:將黃檗提取液濃縮、干燥,得到黃檗粉劑。
實施例2
本發(fā)明黃檗植物染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砍伐新鮮黃檗樹,趁鮮刮掉第一層沒有色素的樹皮,留下第二層樹皮,刷洗干凈,得到待提取染料的黃檗;
步驟2:將黃檗切成20cm的段,再將黃檗段曬至半干,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顯黃色;
步驟3:將經步驟2后的黃檗置于溫度為40℃的振動水浴缸中,加入濃度為65%的乙酸乙脂浸提30分鐘,黃檗與乙酸乙脂的比例為1∶10,得到黃檗浸提液;
步驟4:將黃檗浸取液蒸發(fā)去除溶劑,再進行二次過濾,合并濾液,得到黃檗提取液;
步驟5:將黃檗提取液濃縮、干燥,得到黃檗粉劑。
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