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支承裝置、汽車以及裝配汽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支承裝置、一種汽車以及ー種裝配汽車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圖IA和圖IB分別顯示了用于汽車的、按照本申請人內部已知的不同解決方案的車輪懸架100、150。所述不同的車輪懸架100、150為了更好地對比而鉸接在相同的中間梁180上,這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如圖IA所示,第一車輪懸架100包括帶有減震器104和彈簧106的減震支柱102。所述減震支柱102在其上端具有活塞桿108,該活塞桿108構成減震器104的一部分。減震支柱102的上部彈簧座圈110以及活塞桿108借助未顯示的支承裝置支承在同樣未顯示的 汽車車身部段上。減震支柱102的下端與車輪托架112相連。所述車輪托架112借助ー個或多個搖桿114鉸接在梁180上。該車輪托架112借助萬向球接頭116與搖桿114相連。未顯示的支承裝置以及萬向球接頭116使得固定在車輪托架112上的未顯示的車輪能夠圍繞轉動軸線118轉動,該轉動軸線118與未顯示的支承裝置以及萬向球接頭116相交。為達到該目的所述支承裝置具有滾子軸承。圖IA中所描述的車輪懸架100也被稱作麥佛遜車輪懸架(Mcpherson-Radaufhangung)。這種形式的車輪懸架可簡單地制造。圖IB顯示的是第二車輪懸架150,其相對第一車輪懸架100進ー步發展并且特別適用于運動型車輛。以下僅探討其相對車輪懸架100的不同之處。所述車輪懸架150具有車輪托架112,該車輪托架112例如借助兩個萬向球接頭152鉸接在減震支柱102上。為了使汽車轉向,汽車托架112連同對應的車輪圍繞延伸通過萬向球接頭152的轉動軸線154轉動。該轉動軸線154尤其不延伸通過車輪懸架150的未顯示的支承裝置,減震支柱102借助該支承裝置支承在未顯示的車身部段上。這使得在汽車轉向時車輪取決于是否應用車輪懸架100或車輪懸架150而不同地運動。被證實在車輪懸架150中必要的是,要么減震支柱上端部連同未顯示的支承裝置向汽車中央錯移,要么必須容忍汽車的輪距相對具有車輪懸架100的汽車増大。然而伴隨輪距的增大又需要對車身尤其是擋泥板進行昂貴的調整。盡管如此還是存在這種期望,將兩種車輪懸架100、150應用在同一車型中,也就是說應用在同一汽車車身中。根據所期望的是否為更具運動性的車型,來決定應采用車輪懸架100還是車輪懸架150。由專利文獻EP O 092 066 Al同樣已知ー種車輪懸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為當前指出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該技術問題通過ー種用于汽車的帶有承接元件的支承裝置解決,其中,該承接元件具有用于與汽車的車身部段結合的卵形外輪廓和用于接納汽車車輪懸架的減震支柱的活塞桿的穿孔。此外,該技術問題通過ー種具有支承裝置(尤其是按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汽車解決,該汽車具有與所述支承裝置結合的車身部段,具有車輪托架和減震支柱,該減震支柱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承裝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車輪托架上,其中,所述支承裝置使得所述減震支柱的支承裝置側端部能夠固定在汽車橫向上的兩個不同位置上。此外該技術問題通過ー種裝配汽車的方法解決,其中,將減震支柱的一端借助按照本發明的支承裝置在汽車橫向上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處安裝在車身部段上,其中,當用于所述汽車轉向的車輪轉動軸線通過所述支承裝置時,選擇第一位置,并且當所述轉動軸線不通過所述支承裝置時,選擇第二位置。本發明所基于的理念在于,使減震支柱位干支承裝置一側的端部能夠簡單地固定在汽車橫向上的兩個不同位置上。這尤其通過支承裝置的承接元件的卵形外輪廓實現,該卵形外輪廓與車身部段共同設定出兩個在汽車橫向上確定的不同位置。
因此車輪懸架,尤其是開頭提到的兩種車輪懸架(它們要求各自的減震支柱的支承裝置側端部固定在汽車橫向上的兩個不同位置上)能夠安裝在相同的車身中。這有利地避免了増大汽車的輪距。“卵形”在此是指非圓形的,尤其是橢圓的(在此排除圓形橢圓的特殊情況)。按照按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ー種結構設計,所述卵形外輪廓設計為橢圓形和/或所述穿孔設置在橢圓的ー對稱軸線上,尤其大致設置在橢圓的焦點之一上。在此“大致”是指與相應焦點的偏差最大為幾個毫米。按照按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另ー種結構設計,所述承接元件包含橡膠,該橡膠優選借助金屬村里加強。因此該承接元件在具有高承載能力的同時具有一定程度的弾性。按照按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另ー種結構設計,所述承接元件與外輪廓相對置地具有軸承支承部位,其中在所述支承裝置的軸承支承部位和彈簧座之間設置有滾子軸承,所述車輪懸架的彈簧貼靠在該彈簧座上。這種結構設計指的是麥佛遜車輪懸架。按照按本發明的支承裝置的另ー種結構設計,所述支承裝置的卵形外輪廓在汽車橫向和縱向上形狀配合地嚙合入車身部段中。由此可簡單地得到兩個在汽車橫向上確定的不同位置。除了需將卵形外輪廓“正好相反”地安裝進車身部段中以將支承裝置固定在兩個不同位置上的裝配步驟之外,無需其他裝配步驟。按照按本發明的汽車的另ー種結構設計,所述卵形外輪廓在汽車高度方向上形狀配合地支承在車身部段上。按照按本發明的汽車的另ー種結構設計,車輪能夠圍繞用于汽車轉向的轉動軸線轉動地保持在車輪托架上,所述轉動軸線未延伸經過所述支承裝置。這種結構設計指的是如開頭結合圖IB所闡述的車輪懸架。
以下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ー步闡述本發明。在附圖中圖IA和圖IB分別顯示了按照本申請人內部已知的解決方案的車輪懸架的立體圖;圖2A顯示的是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有承接元件的支承裝置的俯視圖,其中所述承接元件位于第一位置;圖2B顯示的是圖2A的承接元件,其中所述承接元件位于第二位置;圖3A顯示的是圖2A的截面圖,其中顯示了其它的細節;圖3B顯示的是圖2B的截面圖,其中顯示了其它的細節;圖4A顯示的是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的汽車的局部立體圖,其中,承接元件設置在圖2A中所示的位置;和圖4B顯示了圖4A的視圖,其中,承接元件設置在圖2B中所示的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只要不作相反說明,在附圖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標以相同的附圖標記。圖2A顯示的是用于與結合圖IA和圖IB描述的車輪懸架100或車輪懸架150 —同使用的、帶有承接元件202的支承裝置200的示意俯視圖。承接元件202在該俯視圖中,也就是沿減震支柱102觀察(見圖IA和圖1B),具有橢圓形的外輪廓203。該承接元件202還配設有穿孔204。該穿孔204設置在相應橢圓的第一對稱軸線206上并且相對與第一對稱軸線206垂直相交的第二對稱軸線207錯移地設置。該穿孔204優選地設置在橢圓的焦點之一上。所述承接元件202優選包含橡膠,該橡膠優選借助金屬村里(未顯示)加強。在支承裝置200的裝配狀態中,該橢圓形外輪廓嚙合到汽車車身部段302的盆狀區域300中。這可通過圖3A中所示的圖2A的剖面看出。該盆狀區域300具有相配合的橢圓形狀,因此該承接元件202要么可以裝入盆狀區域300中如圖2A和圖3A所示的第一位置,要么可以裝入盆狀區域300中如圖2B和圖3B所示的承接元件202的第二位置。在裝入狀態中該承接元件202尤其是其外輪廓203與盆狀區域300在汽車400的縱向X和橫向Y上形成形狀配合,也見于圖4A。在裝配狀態中所述活塞桿108 (見圖IA和圖1B)被接納并且保持在穿孔204中。所述支承裝置200還可具有滾子軸承304以及彈簧座306。該滾子軸承304被容納在承接元件202的軸承支承部位308和彈簧座306之間。所述彈簧座306因此相對承接元件202可旋轉地支承,以避免貼靠在彈簧座306上的彈簧106扭曲(見圖IA和圖1B)。帶有滾子軸承304的結構設計尤其適用于按照圖IA的麥佛遜車輪懸架。在按照圖IB的車輪懸架150的情況中優選取消該滾子軸承304。所述支承裝置200因此以簡單的方式使得支承裝置側的減震支柱,尤其是活塞桿108能夠根據需求固定在兩個不同位置上,而不必改變車身部段302或盆狀區域300。在汽車400的橫向Y上的兩個不同位置之間的距離在圖2A中標以附圖標記208。該距離208可例如是12mm。圖4A顯示的是帶有支承裝置200的汽車400的局部圖。結合圖3A可以看出,該盆狀區域300與承接元件202或外輪廓203共同作用也在汽車400的高度方向Z上形成形狀配合。所述承接元件202能夠通過螺栓402與車身部段302固定地螺紋連接,因此保證了承接元件202在全部三個空間方向X、Y和Z上的固定。在承接元件202中能夠裝入例如由金屬制造的而又構成穿孔204的嵌件404。
在圖4A中不能看到車輪懸架其它的組成部分,因為這些組成部分設置在所示區域下方并且因此被遮住了。圖4A顯示了承接元件202處于其在圖2A和圖3A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中的情形,而在圖4B中顯示了承接元件202處于其在圖2B和圖3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中的情形。盡管本發明結合了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而本發明絕不應限制于所述實施例,而是可以實施各式各樣的修改。對于按照本發明的支承裝置所描述的結構設計和實施例尤其能夠相應地用于按照本發明的汽車以及按照本發明的方法,反之亦然。此外要指出的是,說明書中出現的措辭“ー個”若被嚴格解釋為描述數量,則并不排除該措辭在被“兩個”或“更多個”替代的情況下實現本發明的可能性。附圖標記清單 100車輪懸架102減震支柱104減震器106 彈簧108活塞桿110彈簧座圈112車輪托架114 搖桿116萬向球接頭118轉動軸線150車輪懸架152萬向球接頭154轉動軸 200支承裝置202承接元件203外輪廓204 穿孔206對稱軸線207對稱軸線208 距離300 區域302車身部段400 汽車402 螺栓404 嵌件X 縱向Y 橫向Z高度方向。
權利要求
1.ー種用于汽車(400)的帶有承接元件(202)的支承裝置(200),該承接元件(202)具有用于與汽車(400)的車身部段(302)結合的卵形外輪廓(203)和用于接納汽車(400)車輪懸架(100、150)的減震支柱(102)的活塞桿(108)的穿孔(204)。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形外輪廓(203)設計為橢圓形和/或所述穿孔(204)設置在橢圓的對稱軸線(206)上,尤其大致設置在橢圓的焦點之一上。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元件(202)包含橡膠,該橡膠優選借助金屬村里加強。
4.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元件(202)與所述卵形外輪廓(203)相對置地具有軸承支承部位(308),其中,在所述支承裝置(200)的軸承支承部位(308)和彈簧座(306)之間設置有滾子軸承(304),所述彈簧座(306)設置用干支承抵靠所述車輪懸架(100、150)的彈簧(106)。
5.ー種具有尤其按照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支承裝置(200)的汽車(400),該汽車(400)具有與所述支承裝置(200)結合的車身部段(302),并具有車輪托架(112)和減震支柱(102),該減震支柱(102) —端固定在所述支承裝置(20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車輪托架(112)上,其中,所述支承裝置(200)允許所述減震支柱(102)的支承裝置側端部固定在所述汽車(400)的橫向(Y)上的兩個不同位置上。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裝置(200)的卵形外輪廓(203)在所述汽車(400)的橫向(Y)和縱向(X)上形狀配合地嚙合入所述車身部段(302)中。
7.按照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卵形外輪廓(203)在所述汽車(400)的高度方向(Z)上形狀配合地支承在所述車身部段(302)上。
8.按照權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車輪能夠圍繞用于所述汽車(400)轉向的轉動軸線(118、154)轉動地保持在所述車輪托架(112)上,所述轉動軸線未延伸經過所述支承裝置(200)。
9.一種用于裝配汽車(400)的方法,其中,將減震支柱(102)的一端借助按照權利要求I至4之一所述的支承裝置(200)在汽車(400)的橫向(Y)上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處安裝在車身部段(302)上,其中,當用于所述汽車(400)轉向的車輪的轉動軸線(118)延伸經過所述支承裝置(200)時,選擇第一位置,而當所述轉動軸線(154)未延伸經過所述支承裝置(200)時,選擇第二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400)的帶有承接元件(202)的支承裝置(200),該承接元件(202)具有用于與汽車(400)的車身部段(302)結合的卵形外輪廓(203)和用于接納汽車(400)車輪懸架(100、150)的減震支柱(102)的活塞桿(108)的穿孔(204)。
文檔編號B60G11/16GK102689653SQ20121007747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明者D.阿爾伯特, R.斯塔克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