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包括靠背和坐墊,所述的靠背和坐墊之間通過旋轉軸連接,所述的坐墊底部設置坐墊骨架和傳動桿,所述的傳動桿一端與靠背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坐墊骨架上固定有助力扭簧,所述的助力扭簧包括第一扭轉臂和第二扭轉臂,所述第一扭轉臂與車身連接,第二扭轉臂與傳動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扭轉臂上套有一個減震墊圈。在助力扭簧的扭轉臂上設置減震墊圈,防止了傳動桿與助力扭簧之間碰撞產生的噪音個震動,塑造了良好的車內環境。使用管狀的減震墊圈,可以直接套在扭轉臂上,安裝簡單,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汽車的座椅通過旋轉軸和傳動桿實現靠背的翻轉,而助力扭簧則起到連接傳動桿與車身的作用,這種連接方式由于是金屬之間的直接連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當通過高頻率的顛簸路面時,助力扭簧與傳動桿之間會因碰撞產生噪音和震動,影響乘客的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它能夠有效的避免汽車傳動桿與扭簧之間碰撞發出噪音與震動,保證乘坐的舒適性。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包括靠背和坐墊,所述的靠背和坐墊之間通過旋轉軸連接,所述的坐墊底部設置坐墊骨架和傳動桿,所述的傳動桿一端與靠背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坐墊骨架上固定有助力扭簧,所述的助力扭簧包括第一扭轉臂和第二扭轉臂,所述第一扭轉臂與車身連接,第二扭轉臂與傳動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扭轉臂上套有一個減震墊圈。
[0005]進一步的,所述減震墊圈為管狀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助力扭簧的扭轉臂上設置減震墊圈,防止了傳動桿與助力扭簧之間碰撞產生的噪音個震動,塑造了良好的車內環境。使用管狀的減震墊圈,可以直接套在扭轉臂上,安裝簡單,使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0009]圖中:1一靠背,2—坐墊骨架,3—旋轉軸,4一傳動桿,5—助力扭簧,6—坐墊,7—減震墊圈,8—第二扭轉臂。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靠背I和坐墊6,靠背I和坐墊6之間通過旋轉軸3連接,坐墊6底部設置有坐墊骨架2和傳動桿4,傳動桿為縱向設置,其一端與靠背I底部固定連接,坐墊骨架2上固定有助力扭簧5,助力扭簧5包括第一扭轉臂和第二扭轉臂8,第一扭轉臂與車身連接,第二扭轉臂8與傳動桿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二扭轉臂8上套有一個橡膠材質的減震墊圈7,該減震墊圈為管狀結構。
[0012]本實用新型的靠背I通過旋轉軸可以相對于坐墊6旋轉,靠背I旋轉時,與其底部固定連接的傳動桿4會被牽引作縱向運動,另一端則帶動第二扭轉臂8使助力扭簧5發生扭轉形變,這樣靠背I完成翻轉。這個過程中由于有減震墊圈7的減震作用,傳動桿4在傳動時不會與助力扭簧5發生碰撞,不會產生噪音與震動,從而營造良好的車內環境。
[001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和坐墊,所述的靠背和坐墊之間通過旋轉軸連接,所述的坐墊底部設置坐墊骨架和傳動桿,所述的傳動桿一端與靠背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坐墊骨架上固定有助力扭簧,所述的助力扭簧包括第一扭轉臂和第二扭轉臂,所述第一扭轉臂與車身連接,第二扭轉臂與傳動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扭轉臂上套有一個減震墊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的減震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墊圈為管狀結構。
【文檔編號】B60N2/22GK204222685SQ201420565724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8日
【發明者】袁曉根, 吳愛國 申請人:東風江森汽車座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