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特別是一種汽車天窗運動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天窗設于汽車車頂上,其包括一個或多個可移動的蓋板、驅動裝置、運動機構等。由驅動裝置提供動力來帶動運動機構運動,從而使所述蓋板實現起翹、滑動等運行動作。為在同一個驅動裝置下實現不同的運行動作,這就需要一套運動結構來實現,但目前還沒有能符合上述要求的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天窗運動機構,實現起翹、滑動等動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滑軌、主搖臂、第一滑塊、第二滑塊、連桿、次搖臂、底座和天窗蓋板,其中:滑軌包括上滑軌、下滑軌和前滑軌,主搖臂的前端設置在前滑軌上,主搖臂的前端與第一滑塊、第二滑塊連接,主搖臂的上部與天窗蓋板連接,第一滑塊設置在上滑軌上;第二滑塊設置在主搖臂上;連桿設置在下滑軌上,底座固定設置在滑軌上;次搖臂設置在第二滑塊與底座之間。
所述的主搖臂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滑槽、左右對稱設置的滑槽凸起和第一滑腳,其中:第一滑槽與第一滑塊相連,滑槽凸起與第二滑塊 相連,第一滑槽、滑槽凸起和第一滑腳表面均包覆助滑耐磨層。
所述的第一滑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導向柱、第二導向柱和若干第二滑腳,其中:第一導向柱與主搖臂連接,第二導向柱與連桿連接,第二滑腳上設有滑腳套。
所述的第二滑塊包括:設置在下方的第一開口圓孔、設置在一側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空腔,其中:第一開口圓孔與次搖臂連接,第一限位凸起與連桿連接,空腔與主搖臂滑動連接。
所述的連桿包括:通過鋼片連接固定的第一主體、第二主體以及第三主體,其中:第一主體上設有第一卡槽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卡槽與第一滑塊連接,第二限位凸起與滑軌上的限位缺口對應,第二主體上設有第二滑槽和第二卡槽,第二滑槽與次搖臂連接,第二卡槽與第二滑塊連接。
所述的底座包括:第二開口圓孔、固定凹槽和圓孔,其中:第二開口圓孔與次搖臂對應,固定凹槽卡接固定在滑軌的固定缺口上,圓孔與滑軌上的固定圓孔對應并固定連接。
所述的次搖臂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導向柱,其中:第一支柱與底座對應,第二支柱與第二滑塊連接,第三導向柱與連桿對應連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表面包覆有助滑耐磨層。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零件數量少,空間占用率少,便于加工制造和裝配,并且運動平穩可靠,有效提高了汽車天窗整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主搖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一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第二滑塊、次搖臂和底座的裝配與結構示意圖;
圖5為連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滑軌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滑軌7,主搖臂1,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3,連桿4,次搖臂5,底座6,天窗蓋板8;滑軌7包括上滑軌71、下滑軌72和前滑軌73;主搖臂1前端設置在前滑軌71上,并與第一滑塊2、第二滑塊3連接,同時,主搖臂1的上部還與天窗蓋板8連接;第一滑塊2設置在上滑軌71上;第二滑塊3設置在主搖臂1上;連桿4設置在下滑軌72上,連桿4包括第一主體41、第二主體42、第三主體43,多個主體之間通過鋼片44連接;底座6固定設置在滑軌7上;次搖臂5設置在第二滑塊3與底座6之間。
滑軌7上設有限位缺口74;以及還設有固定缺口75和固定圓孔76。
主搖臂1上,設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左右對稱設置;
主搖臂1上,還設有滑槽凸起12;滑槽凸起12左右對稱設置;
主搖臂1上,還設有第一滑腳13;第一滑槽11、滑槽凸起12和第一滑腳13表面均包覆助滑耐磨層。
主搖臂1上,還設有多個螺紋孔14;
第一滑塊2上設有第一導向柱21;第一導向柱21左右對稱設置,與第一滑槽11對應連接,并可在第一滑槽11內滑動;
第一滑塊2上還設有第二導向柱22
第一滑塊2上還設有多個第二滑腳23,第二滑腳23上設有滑腳套24。
第二滑塊3下方設有第一開口圓孔31;第一開口圓孔31與次搖臂5連接,并可繞其在一定角度內選擇;
第二滑塊3一側設有第一限位凸起32,第一限位凸起32與連桿4的第二主體42對應連接,并可在第二主體42上的第二滑槽421內滑動;
第二滑塊3上還設有空腔33,空腔33與主搖臂1上的滑槽凸起12連接,并可相對滑動;
連桿4第一主體41上設有第一卡槽411,以及第二限位凸起412,第一卡槽411與第一滑塊2上的第二導向柱22對應卡接,第二限位凸起412與滑軌7上的限位缺口74對應;
連桿4第二主體42上設有第二滑槽421,第二滑槽421與次搖臂5上的第三導向柱53對應連接;
連桿4第二主體42上還設有第二卡槽422,第二卡槽422與第二滑塊3上的第一限位凸起32對應;
連桿4的第二主體42為多個,均勻布置;第一主體41、第二主體42以及多個第三主體43之間,通過鋼片44連接固定。
底座6上設有第二開口圓孔61,與次搖臂5對應,并可在一定角度內相互旋轉;
底座6上還設有固定凹槽62,固定凹槽62卡接固定在滑軌7的固定缺口75上;
在底座6上還設有一個圓孔63,與滑軌7上的固定圓孔76對應,固定連接;
在次搖臂5上設有第一支柱51,第一支柱51與底座6上的第二開口圓孔61對應;
在次搖臂5上還設有第二支柱52,第二支柱52與第二滑塊3上的第一開口圓孔31對應;第一支柱51、第二支柱52表面包覆有助滑耐磨層;
在次搖臂5上還設有第三導向柱53,第三導向柱53與連桿4第二主體42上的第二滑槽421對應連接。
以下分別描述天窗處于關閉狀態、起翹狀態下本實用新型汽車天窗的運動機構的運行過程。
一、關閉狀態
當天窗蓋板8與車頂平齊時,即運動機構位于關閉狀態,第一滑塊2上的第一導向柱21位于主搖臂1第一滑槽11的A處,確保主搖臂1前部在豎直方向上,與滑軌7的連接強度與相對位置的穩定;次搖臂5處于水平狀態,次搖臂5上的第三導向柱53位于連桿4第二主體42上的第二滑槽421的C處,第二滑塊3上的第一限位凸起32卡接在連桿4第二主體42的第二卡槽422內,確保主搖臂1后部在豎直方向上,與滑軌7的連接強度與相對位置的穩定;主搖臂1上的第一滑腳31位于滑軌7的前滑軌73內,前滑軌73傾斜設置,確保主搖臂1在前后方向上,與滑軌7的相對位置的穩定。第一滑塊2上的第二導向柱22與連桿4第一主體41的第一卡槽411卡接固定在滑軌7上,實現同步運動,第一滑塊2由天窗驅動裝置直接驅動或自鎖。上述狀態確保了天窗蓋板8處于關閉狀態時的穩定性。
二、起翹狀態
天窗蓋板8從關閉狀態至起翹狀態時,第一滑塊2通過天窗驅動裝置驅動,沿滑軌7向后運動,第一滑塊2上的第一導向柱21從搖臂1上第一滑槽11的A處運動至B處,同時,連桿4同步沿滑軌5向后運動,次搖臂5上的第三導向柱53相對的,從連桿4第二主體42上的第二滑槽的C處運 行至D處,次搖臂5由水平狀態旋轉至豎直狀態,將主搖臂1后部升起,實現天窗蓋板8的起翹動作,連桿4第一主體41上的第二限位凸起412卡接在滑軌7上的限位缺口74內,保證次搖臂5的豎直狀態的穩定,從而確保運動機構在滑軌7上的相對位置的固定。上述狀態確保了天窗蓋板處于起敲狀態時的穩定性。
若第一滑塊2繼續沿滑軌7向后運動,帶動主搖臂1同步向后運動,主搖臂1前部的第一滑腳13從前滑軌73運行至上滑軌71內,并向后滑動,實現天窗蓋板的平滑開啟。
在此之后的天窗蓋板8的關閉過程與該天窗蓋板8的開啟過程相反。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