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輪轂,屬于汽配領域。
背景技術:
汽車輪轂是裝在汽車上用來支撐輪胎的部件,目前使用的一些汽車輪轂,特別是轎車的輪轂,一般都是一次性澆注而成的,其上一般都采用寬體式三輻板、四輻板或者五輻板結構,這種結構其抗撞擊能力較差,為滿足強度要求,其輻板較厚,導致輪轂阻力和重量的增加,最終導致汽車耗油量的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抗撞擊能力強、阻力小、重量輕的汽車輪轂。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通過輻條連接的輪輞和輪軸轂,其特征在于:所述輻條包括間隔排列的前輻條、后輻條,所述前輻條前端與輪軸轂的前端邊緣連接,所述后輻條前端與輪軸轂的后端邊緣連接。
所述的汽車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輻條、后輻條大致呈三角形,其兩側邊緣設置斜面。
所述的汽車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輻條、后輻條上開設有鏤空槽。
所述的汽車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輻條、后輻條分別3條。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輪轂,通過間隔、且后相錯的前輻條和后輻條設置,其對輪輞和輪軸轂的支撐面積更大,前輻條和后輻條之間的高度相當于整個輻條厚度,大大加強了支撐力。 同時,前輻條和后輻條可以較薄,其整體重量又輕于傳統的輪轂重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輪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輪轂,包括通過輻條3連接的輪輞1和輪軸轂2,所述輻條3包括間隔排列的前輻條301、后輻條302,所述前輻條301前端與輪軸轂2的前端邊緣連接,所述后輻條302前端與輪軸轂2的后端邊緣連接。所述輪輞1、輪軸轂2和輻條3由鋼或鋁材整體澆鑄成本。所述前輻條301、后輻條302最理想為分別3條。經過碰撞試驗,六輻板其整體碰撞能力最強。
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所述前輻條301、后輻條302大致呈三角形,其兩側邊緣設置斜面4。呈三角形的輻條其支持力最大,且通過斜面4可以減少阻力。
為再進一步優化上述方案,所述前輻條301、后輻條302上開設有鏤空槽5進一步減少輪轂重量。由于這種結構的輪轂整體支撐強度非常大,通過鏤空槽5設置完全能滿足于強度要求,這是也傳統輪轂所做不到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