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雙轉子電機輪轂驅動系統。
背景技術:
節能減排已成為我國能源戰略與環境戰略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汽車工業提出了節能環保的更高要求。近些年來,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已逐步市場化,將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電動輪轂又稱車輪內裝電機技術,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都整合到輪轂內,因此將電動車輛的機械部分大大簡化。無論是純電動、燃料電池電動車,抑或是增程電動車、混合動力車,都可以用電動輪轂作為主要驅動力,也可以作為起步或者急加速時的助力。同時,新能源車的很多技術,比如制動能量回收也可以很輕松地在電動輪轂驅動車型上得以實現。
現有的電動輪轂驅動系統主要分成兩種結構型式:內轉子式和外轉子式。其中外轉子式采用低速外傳子電機,扭矩高、轉速低,導致外轉子式在滿足車輛爬坡、加速等扭矩要求的同時也限制了車輛的最高車速。內轉子式則采用高速內轉子電機,扭矩較低、轉速很高,在滿足車輛最高車速的同時無法在車輛爬坡、加速時提供足夠的扭矩。采用兩擋轉動裝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大大增加了輪轂電機集成的復雜程度,無法滿足輪轂內部尺寸(特別是軸向尺寸)的緊湊要求,同時增加了車輛非簧載質量,影響了車輛的平順性與行駛穩定性。
因此,需要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機輪轂驅動系統,既要適用于現代汽車的高轉速和高扭矩的要求,又要結構簡單、尺寸緊湊,以減小車輛的非簧載質量,提高車輛的平順性、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尺寸緊湊的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機輪轂驅動系統,同時具備高轉速和高扭矩特性,減小車輛的非簧載質量,提高車輛的平順性、安全性。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雙轉子電機輪轂驅動系統,包括雙轉子電機2,車輪3以及電機控制器1,所述雙轉子電機2內嵌在車輪3中,所述雙轉子電機2包括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采用內外嵌套式布置,沿徑向從內到外分別布置內轉子電機的內轉子4和內定子5、外轉子電機的外定子6和外轉子7;所述內轉子電機的內轉子4和內定子5、外轉子電機的外定子6和外轉子7均和車輪3輪輞剛性連接;外轉子電機與內轉子電機的最大輸出扭矩之和不小于車輪3輪轂的最大輸出扭矩,內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不小于車輪3輪轂的最大轉速;外轉子電機具有相對低轉速高扭矩的特性,內轉子電機具有相對低扭矩高轉速的特性;
所述電機控制器1用于分別對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進行獨立的控制:根據所接收到的轉矩或轉速命令,對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的工作模式和輸出功率進行協調控制,使雙轉子電機即滿足行車需求,又工作在綜合效率最高點。
優選地,所述電機控制器1具體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協調控制:在車輛預設低速范圍行駛需要預設扭矩輸出時,功率流通過外轉子電機驅動車輛行駛,同時內轉子電機也工作在轉矩模式進行扭矩補償,通過協調控制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工作點,達到綜合效率最優;在車輛需要預設高速范圍行駛時,通過電機控制器使外轉子電機工作在自由模式,內轉子電機工作在驅動模式,實現功率流由外轉子電機向內轉子電機的切換,以提高車輛的行駛速度。
優選地,所述電機控制器1具體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協調控制:在車輛下長坡或制動時,若車速高于或等于外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則使外轉子電機工作在自由模式,使內轉子電機工作在發電模式,進行制動能量回收;若車速低于外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則使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工作在發電模式進行制動能量回收,使雙轉子電機工作在綜合效率最優。
優選地,所述內定子5與外定子6之間布置有非導磁材料,使內外磁場完全隔絕。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設計的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雙轉子電機輪轂驅動系統,其外轉子電機具有低轉速高扭矩的特性,內轉子電機具有低扭矩高轉速的特性,即滿足車輛高轉速和高扭矩的要求,而且避免了復雜的機械換擋機構,可實現電控換擋,結構簡單、尺寸緊湊,減小了車輛的非簧載質量,提高了車輛的平順性、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內容、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雙轉子電機輪轂驅動系統,包括雙轉子電機2,車輪3以及電機控制器1,所述雙轉子電機2內嵌在車輪3中,所述雙轉子電機2包括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采用內外嵌套式布置,沿徑向從內到外分別布置內轉子電機的內轉子4和內定子5、外轉子電機的外定子6和外轉子7;所述內轉子電機的內轉子4和內定子5、外轉子電機的外定子6和外轉子7均和車輪3輪輞剛性連接,內、外轉子電機殼體分別和車輛懸架系統連接;外轉子電機與內轉子電機的最大輸出扭矩之和不小于車輪3輪轂的最大輸出扭矩,內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不小于車輪3輪轂的最大轉速;外轉子電機具有相對低轉速高扭矩的特性,內轉子電機具有相對低扭矩高轉速的特性;所述內定子5與外定子6之間布置有非導磁材料,使內外磁場完全隔絕。
所述電機控制器1用于分別對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進行獨立的控制:根據所接收到的轉矩或轉速命令,對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的工作模式和輸出功率進行協調控制,使雙轉子電機即滿足行車需求,又工作在綜合效率最高點。
所述電機控制器1具體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協調控制:在車輛預設低速范圍行駛需要大于預設扭矩輸出時,功率流通過外轉子電機驅動車輛行駛,同時內轉子電機也工作在轉矩模式進行扭矩補償,通過協調控制使內、外轉子電機工作點分別趨近于高效工作區,達到綜合效率最優;在車輛需要預設高速范圍行駛時,通過電機控制器使外轉子電機工作在自由模式,內轉子電機工作在驅動模式,實現功率流由外轉子電機向內轉子電機的切換,以提高車輛的行駛速度。
所述電機控制器1具體用于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協調控制:在車輛下長坡或制動時,若車速高于或等于外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則使外轉子電機工作在自由模式,使內轉子電機工作在發電模式,進行制動能量回收;若車速低于外轉子電機的最高轉速,則使內轉子電機和外轉子電機工作在發電模式進行制動能量回收,使雙轉子電機工作在綜合效率最優。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設計的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雙轉子電機輪轂驅動系統,其外轉子電機具有低轉速高扭矩的特性,內轉子電機具有低扭矩高轉速的特性,即滿足車輛高轉速和高扭矩的要求,而且避免了復雜的機械換擋機構,可實現電控換擋,結構簡單、尺寸緊湊,減小了車輛的非簧載質量,提高了車輛的平順性、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