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車車輛刮雨器用組件式刮臂;具體而言是可以通過刮臂的連接組件粘接而形成刮臂。
背景技術:
目前,機車車輛刮雨器用刮臂連接組件普遍采用固定結構,該種結構采用模具成型方式,一旦需要改變聯桿長度,就需重新修正模具,使得成本較高、生產周期長。同時由于機車車輛用刮雨器具有刮刷角度大、刮臂刮片長的特點,使得其在同一周期同一刮刷時間內刮刷行程大,速度大,刮臂連接組件承受的扭矩載荷大,致使連接組件結構失穩而發生破壞,導致刮雨器不能工作,影響行車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調整方便、加工簡單、安全可靠的機車車輛刮雨器用的組件式刮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車車輛刮雨器用組件式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臂連接組件由下殼體、聯桿和頂蓋三部分連接而成刮臂,其中,下殼體管端設計為內孔結構,下殼體管端的內孔與聯桿左端相連接,即下殼體管端的內孔與聯桿左端通過粘接緊固連接;該聯桿右端與頂蓋左端通過粘接緊固連接。所述的下殼體、聯桿、頂蓋緊固連接均為粘接。
本實用新型構思新穎,結構簡單,加工容易、調整方便、安全可靠。可彌補刮臂運動平面在制造和安裝上的誤差,確保刮片在左右刮拭時始終與地面成固定角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聯桿與頂蓋粘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聯桿與下殼體粘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上述附圖,一種機車車輛刮雨器用組件式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臂連接組件由下殼體1、聯桿2和頂蓋3三部分連接而成刮臂,其中,下殼體1管端設計為內孔結構,下殼體1管端的內孔與聯桿2左端相連接,即下殼體1管端的內孔與聯桿2左端通過粘接緊固連接;該聯桿2右端與頂蓋3左端通過粘接緊固連接。所述的下殼體1、聯桿2、頂蓋3緊固連接均為粘接。
具體粘接連接實施如下:
(1)采用酒精清洗頂蓋3和下殼體1的內孔以及聯桿2、外圈,然后晾干。
(2)采用可賽新1603膠水作為粘接劑,先滴14-16滴可賽新1603膠水在下殼體1內部,滴2-4滴可賽新1603膠水在聯桿2一端配合圓柱面上,并用棉簽均勻涂抹。將聯桿2涂膠端插入下殼體1并往復抽動旋轉,確保配合面涂膠均勻后,再將聯桿2插入到位(聯桿2端面臺階處與下殼體1端面平齊)。然后旋轉聯桿2,保證聯桿2上鉚接孔與下殼體1兩輸水螺紋孔中心線處于同一直線上;擦去多余膠液。
(3)完成后將產品平穩放置工作臺面上,在室溫下2小時后,方可進入下一步。
(4)滴7—9滴可賽新1603膠水在頂蓋3內部,滴2-4滴可賽新1603膠水在聯桿2一端配合圓柱面上,并用棉簽均勻涂抹;插入到位(聯桿2端面臺階處與頂蓋3端面平齊),然后旋轉頂蓋3,使得下殼體1與頂蓋3的面平行。擦去多余膠液。
(5)完成后將產品平穩放置工作臺面上,在室溫下2小時后。
(6)安裝完成后將產品安置在工裝臺架上,保證產品不松動不變形的狀態在室溫下靜置24小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工藝新穎,結構簡單,加工容易、調整方便、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