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汽車倒擋按鈕上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6MT所用換擋操縱總成上倒擋上提機構主要以整體式為主,即在手柄球下方設計一上提機構,該機構整體套在換擋桿上,機構與手柄球之間有一壓縮彈簧,機構上部為上提手環,下部為限位塊,防塵罩安裝到上提機構上。操作時,駕駛人必須用兩手指伸到手柄球下方夾住上提手環,然后進行上提操作換擋,操作不方便,而且防塵罩會跟隨上提機構一同上下運動,使得防塵罩的使用工況更加惡劣,可靠性較差。該機構與手柄球為上下排列,必須為手柄球在上方,上提手環位于手柄球下方,增加了手柄球長度,從而限制了手柄球造型設計,只能設計為比較短的手柄球類型,局限性大,樣式比較單一,不美觀。此外,若其余車型需借用但又需要調整手柄球高度,那么整個上提機構就需要重新設計開模,所以通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倒擋按鈕上提結構,其外形美觀、操作方便、可靠性高,且具有較好的通用性。
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倒擋按鈕上提結構,包括手柄球、上提按鈕、換擋桿、連接桿、限位塊、防塵罩和壓縮彈簧,手柄球的下部通過螺釘安裝在換擋桿上,在手柄球的腹部位置設置有上提按鈕配合部,在上提按鈕配合部內設置有向下的第一彈簧安裝柱,在上提按鈕上設置有向上的第二彈簧安裝柱,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彈簧安裝柱和第二彈簧安裝柱配合連接,上提按鈕下端通過連接桿與限位塊連接。
進一步,上提按鈕的下部通過擋環限位在手柄球上,通過擋環將上提按鈕擋住。
進一步,上提按鈕下端側壁分別設置有兩個安裝銷,連接桿上端呈U型槽型,在兩側的槽壁上開設有兩個安裝孔,連接桿下端設置有一個卡鉤,連接桿上端通過安裝孔與安裝銷的配合與上提按鈕下端配合連接,連接桿下端通過卡鉤與安裝臂的配合與限位塊配合連接,實現了將上提按鈕、連接桿和限位塊組合為一體。
進一步,所述換擋桿下端設置有兩個緩沖臂,在限位塊與換擋桿的緩沖臂的配合處設置有緩沖塊,緩沖塊由橡膠材料等軟質材料組成,當緩沖塊隨著限位塊一同向下運動時,則由緩沖塊最先接觸緩沖臂,從而起到良好的減震效果,避免發出明顯的撞擊聲。
進一步,所述防塵罩通過扎帶直接固定在手柄球下端,與手柄球連為一體,由于本實用新型手柄球本身不會上下運動,大大降低了防塵罩的使用工況,提高其可靠性。
本發明所述汽車倒擋按鈕上提結構,由于具有上述結構,將上提按鈕設置在手柄球腹部位置,布局十分合理,便于設計造型與手柄球完美結合在一起,外形美觀,操作起來十分方便,上提按鈕、連接桿和限位塊組合為一個整體,可以一同上下運動,避免了防塵罩跟隨上提按鈕一同上下運動,降低了防塵罩的使用工況,提高其可靠性。此外,該倒擋按鈕上提結構應用在不同車型時,如果需要調整手柄球高度時,則只需更改換擋桿、連接桿兩個零件即可,其余零件則可以完全通用,大大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參見圖1和圖2所示,該汽車倒擋按鈕上提結構,包括手柄球5、上提按鈕1、換擋桿8、連接桿3、限位塊9、防塵罩10和壓縮彈簧6。手柄球5的下部通過螺釘7安裝在換擋桿8上,在手柄球5的腹部位置設置有上提按鈕配合部,在上提按鈕配合部內設置有向下的第一彈簧安裝柱11,在上提按鈕1上設置有向上的第二彈簧安裝柱51,壓縮彈簧6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彈簧安裝柱11和第二彈簧安裝柱51配合連接,上提按鈕1的下部通過擋環2限位在手柄球5上,通過擋環2將上提按鈕1擋住。上提按鈕1下端側壁分別設置有兩個安裝銷12,連接桿3上端呈U型槽型,在兩側的槽壁上開設有兩個安裝孔32,連接桿下端設置有一個卡鉤31,連接桿上端通過安裝孔32與安裝銷12的配合與上提按鈕1下端配合連接,連接桿下端通過卡鉤31與安裝臂91的配合與限位塊9配合連接,將上提按鈕1、連接桿3和限位塊9組合為一體。換擋桿8下端設置有兩個緩沖臂81,在限位塊9與換擋桿的緩沖臂81的配合處設置有緩沖塊4。防塵罩10通過扎帶直接固定在手柄球5下端,與手柄球5連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