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制動配件,特別是一種ABS上的氣壓調節閥。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氣壓制動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動系統)商用車(載貨車和大客車)普遍采用的ABS電磁氣壓調節閥均為上世紀80年代初推向市場的老結構產品,隨著法規的加嚴以及人們對汽車制動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該產品已很難滿足整車制動響應特性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商用車向大噸位的發展趨勢愈來愈大,而大噸位的商用車的特點是車軸軸距大、軸荷大。軸距大將致使制動管路增長;承載的軸荷大所需制動力就大,大制動力又需要大的制動氣室。這此都會延長整車制動的響應時間。目前氣壓制動系統所采用的ABS電磁氣壓調節閥均為上世紀80年代初推向市場的老結構先導式ABS電磁氣壓調節閥。該產品存在著氣壓輸入口(進氣口)處有節流,制動和解除制動時,壓縮空氣受節流作用延長了制動系統協調時間和釋放時間同時在ABS工作循環狀態會延長ABS的增壓時間;解除制動排氣時,減壓先導閥門不易打開,延長了常規制動系統的釋放時間,未能很好地利用減壓先導閥門的快放閥功能等缺陷,制動系統的響應特性差。特別是在大軸軸距、大軸荷的商用車(載貨車和大客車)上制動系統的響應特性更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制動效果好的ABS氣壓調節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ABS氣壓調節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閥體和上閥體,所述的下閥體上設有兩個對稱的閥腔,所述的閥腔內分別設有四個側部進氣口、一個側部出氣口和一個底部排氣口,所述的兩個閥腔連接處還設有中間進氣口和中間出氣口,所述的中間進氣口和兩側的四個側部進氣口相通,所述的中間出氣口和兩側的側部出氣口相通,所述的上閥體和下閥體之間設有膜片,所述的膜片下方設有活塞,所述的上閥體和下閥體之間形成密閉的控制腔,且所述的下閥體的兩個閥腔上設有兩個控制口,所述的下閥體內還設有上閥芯和下閥芯,所述的上閥芯和下閥芯套設于閥芯座內,所述的閥芯座與下閥體上的側部出氣口連通形成出氣腔,所述的上閥芯與下閥芯套接,所述的側部進氣口與膜片和下閥體形成進氣腔,所述的上閥芯和下閥芯為中空且與底部排氣口形成排氣腔,所述的活塞向下運動可堵住上閥芯與進氣腔的通道,且所述的活塞向下運動可推動上閥芯向下運動使得閥芯座與進氣腔相通。
本調節閥在下閥體上設置了八個側部進氣口和一個中間進氣口,因此其進氣通暢,氣壓足,另外,出氣口為兩個側部出氣口和一個中間出氣口,提高了出氣效率,且下閥體上還設有兩個控制口,提高了控制口的進氣精度。本調節閥工作時,默認情況下膜片為常態,活塞與上閥芯之間可通氣,因此進氣腔與排氣腔相通,調節閥處于排氣狀態;當控制口向控制腔內充氣時,膜片向下運動,活塞的端部下降可堵住上閥芯與進氣腔的通道使得進氣腔與排氣腔隔斷從而停止排氣;活塞繼續向下運動可推動上閥芯沿下閥芯滑動,上閥芯與閥芯座之間形成通路,進氣腔與閥芯座相通,從而使得進氣腔與出氣腔形態,達到排氣效果。上閥體與下閥體之間形成控制腔,可通過控制口充氣使得控制腔內氣壓增大,從而推動膜片下降。停止充氣,則膜片猶豫自身彈性恢復原狀。
在上述的ABS氣壓調節閥中,所述的上閥體上設有斷氣剎車裝置,所述的斷氣剎車裝置通過電磁裝置控制膜片運動。通過上閥體上設置斷氣剎車裝置,可在緊急情況下不借助ABS制動系統而緊急啟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ABS氣壓調節閥的進氣口、出氣口和排氣口數量大于普通調節閥,因此氣流通暢,具備較高的進氣效率,并且設置了斷氣剎車裝置,可在ABS系統出現故障時進行緊急制動,具備結構簡單,調節效果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閥體;2、上閥體;3、側部進氣口;31、中間進氣口;32、進氣腔;4、側部出氣口;41、中間出氣口;42、出氣腔;5、底部排氣口;6、膜片;61、活塞;62、控制腔;63、控制口;64、排氣腔;7、上閥芯;71、下閥芯;8、閥芯座;9、斷氣剎車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本ABS氣壓調節閥包括下閥體1和上閥體2,所述的下閥體1上設有兩個對稱的閥腔,所述的閥腔內分別設有四個側部進氣口3、一個側部出氣口4和一個底部排氣口5,所述的兩個閥腔連接處還設有中間進氣口31和中間出氣口41,所述的中間進氣口31和兩側的四個側部進氣口3相通,所述的中間出氣口41和兩側的側部出氣口4相通,所述的上閥體2和下閥體1之間設有膜片6,所述的膜片6下方設有活塞61,所述的上閥體2和下閥體1之間形成密閉的控制腔62,且所述的下閥體1的兩個閥腔上設有兩個控制口63,所述的下閥體1內還設有上閥芯7和下閥芯71,所述的上閥芯7和下閥芯71套設于閥芯座8內,所述的閥芯座8與下閥體1上的側部出氣口4連通形成出氣腔42,所述的上閥芯7與下閥芯71套接,所述的側部進氣口3與膜片6和下閥體1形成進氣腔32,所述的上閥芯7和下閥芯71為中空且與底部排氣口5形成排氣腔64,所述的活塞61向下運動可堵住上閥芯7與進氣腔32的通道,且所述的活塞61向下運動可推動上閥芯7向下運動使得閥芯座8與進氣腔32相通。
本調節閥在下閥體1上設置了八個側部進氣口3和一個中間進氣口31,因此其進氣通暢,氣壓足,另外,出氣口為兩個側部出氣口4和一個中間出氣口41,提高了出氣效率,且下閥體1上還設有兩個控制口63,提高了控制口63的進氣精度。本調節閥工作時,默認情況下膜片6為常態,活塞61與上閥芯7之間可通氣,因此進氣腔32與排氣腔64相通,調節閥處于排氣狀態;當控制口63向控制腔62內充氣時,膜片6向下運動,活塞61的端部下降可堵住上閥芯7與進氣腔32的通道使得進氣腔32與排氣腔64隔斷從而停止排氣;活塞61繼續向下運動可推動上閥芯7沿下閥芯71滑動,上閥芯7與閥芯座8之間形成通路,進氣腔32與閥芯座8相通,從而使得進氣腔32與出氣腔42形態,達到排氣效果。上閥體2與下閥體1之間形成控制腔62,可通過控制口63充氣使得控制腔62內氣壓增大,從而推動膜片6下降。停止充氣,則膜片6猶豫自身彈性恢復原狀。
本ABS氣壓調節閥中,所述的上閥體2上設有斷氣剎車裝置9,所述的斷氣剎車裝置9通過電磁裝置控制膜片6運動。通過上閥體2上設置斷氣剎車裝置9,可在緊急情況下不借助ABS制動系統而緊急啟動。
本ABS氣壓調節閥的進氣口、出氣口和排氣口數量大于普通調節閥,因此氣流通暢,具備較高的進氣效率,并且設置了斷氣剎車裝置9,可在ABS系統出現故障時進行緊急制動,具備結構簡單,調節效果好的優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