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空調用于把汽車車廂內的溫度、濕度、空氣清潔度及空氣流動調整和控制在最佳狀態,是能夠為車內人員提供舒適的乘坐環境,減少旅途疲勞;為駕駛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對確保安全行車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風裝置。
汽車空調外部的蒸發器通常設置于空調器殼體內,現有的空調器殼體的結構容易導致蒸發器迎風面產生的冷凝水不易排出,使得蒸發器表面殘留冷凝水,進而使得空調箱因潮濕而產生異味,影響車內人員的舒適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以解決現有的空調器殼體的結構容易導致蒸發器迎風面產生的冷凝水不易排出,使得蒸發器表面殘留冷凝水,進而使得空調箱因潮濕而產生異味,影響車內人員的舒適度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包括:空調器殼體側壁、與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連接的空調器殼體底壁以及位于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和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的連接處且用于放置蒸發器的蒸發器安裝槽;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上設有數個豎直的溝槽;所述蒸發器安裝槽底部設有分別與所述數個豎直的溝槽連通的數個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內均設有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一筋板以及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二筋板;所述數個第一筋板與所述數個第二筋板交錯設置;所述數個第一筋板和所述數個第二筋板均向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筋板與所述第二筋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筋板與所述第二筋板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凹槽的底面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與所述蒸發器安裝槽相連接的部分相對于所述蒸發器安裝槽向下傾斜。
所述第一筋板、所述第二筋板的數量均為三個。
所述第一筋板的厚度與所述第二筋板的厚度相同。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與效果是:
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包括:空調器殼體側壁、與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連接的空調器殼體底壁以及位于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和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的連接處且用于放置蒸發器的蒸發器安裝槽;所述空調器殼體側壁上設有數個豎直的溝槽;所述蒸發器安裝槽底部設有分別與所述數個豎直的溝槽連通的數個凹槽;每一所述凹槽內均設有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一筋板以及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二筋板;所述數個第一筋板與所述數個第二筋板交錯設置;所述數個第一筋板和所述數個第二筋板均向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筋板與所述第二筋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筋板與所述第二筋板之間留有空隙;所述凹槽的底面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所述空調器殼體底壁與所述蒸發器安裝槽相連接的部分相對于所述蒸發器安裝槽向下傾斜;通過采用特殊的結構設計,便于蒸發器迎風面冷凝水排出,進而避免空調箱因潮濕而產生異味,提升車內人員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安裝有蒸發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圖3的B-B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空調器殼體側壁1、空調器殼體底壁2、蒸發器10、蒸發器安裝槽3、溝槽11、凹槽12、第一筋板121、第二筋板12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包括:空調器殼體側壁1、與空調器殼體側壁1連接的空調器殼體底壁2以及位于空調器殼體側壁1和空調器殼體底壁2的連接處且用于放置蒸發器10的蒸發器安裝槽3。
具體地,空調器殼體側壁1上設有數個豎直的溝槽11,用于為蒸發器10迎風面的冷凝水提供流出的通道。進一步,蒸發器安裝槽3底部設有分別與數個豎直的溝槽11連通的數個凹槽12,用于使得冷凝水流出。其中,每一所述凹槽12內均設有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一筋板121以及相互平行間隔的數個第二筋板122,且數個第一筋板121與數個第二筋板122交錯設置,數個第一筋板121和數個第二筋板122均向空調器殼體底壁2的方向傾斜,第一筋板121與第二筋板122相互垂直,第一筋板121與第二筋板122之間留有空隙,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筋板121、第二筋板122的數量均為三個,第一筋板121的厚度與第二筋板122的厚度相同。
進一步,凹槽12的底面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空調器殼體底壁2與蒸發器安裝槽3相連接的部分相對于蒸發器安裝槽3向下傾斜,進一步利于冷凝水的排出。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空調蒸發器的迎風面排水結構,通過采用特殊的結構設計,便于蒸發器迎風面冷凝水排出,進而避免空調箱因潮濕而產生異味,提升車內人員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實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