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制造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汽車作為出行的代步工具,例如:出租車、公交車、私家車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快速發展為用戶的出行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
以私家車為例,用戶出行時,通常把所攜帶物品放在副駕駛座前方的手套箱內,或者放在車門板兩側的地圖袋內。
但是,現有技術這種將物品放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內的方式,會占用手套箱及地圖袋的大部分空間,從而導致放置其他物品時的空間受限,用戶體驗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將物品放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內,會占用手套箱及地圖袋的大部分空間,從而導致放置其他物品時的空間受限,用戶體驗度不高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包括:車輛操作臺和具有容納腔的筒體,所述車輛操作臺靠近車門的側板上開設有筒體容納口,所述筒體用于容納所述物品;
所述筒體通過所述筒體容納口固定在所述車輛操作臺的內部,且所述筒體的開口與所述筒體容納口齊平。
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包括堵蓋,所述堵蓋蓋設在所述筒體容納口上。
更進一步地,上述堵蓋包括蓋體和與所述蓋體固定連接的多個可發生彈性形變的卡爪。
更進一步地,上述蓋體上設置有用于打開所述堵蓋的扳手孔。
可選的,上述筒體的底部設置有彈性裝置,當所述物品裝進所述筒體時,所述物品擠壓所述彈性裝置。
進一步地,上述筒體開口的一端與所述側板通過環保水性膠粘接。
可選的,上述筒體為圓柱狀筒體。
可選的,上述筒體的側壁上設置有掛鉤。
可選的,上述筒體開口的一端具有多個定位柱。
進一步地,上述筒體為塑料筒體。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對車輛操作臺內的空余空間進行挖掘,在車輛操作臺靠近車門的側板上開設筒體容納口,筒體經由該筒體容納口固定在車輛操作臺的內部,并且,筒體的開口與筒體容納口齊平,充分利用了車輛操作臺內部的空余空間,結構簡單,并且物品容納在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筒體容納腔內,其無需占用車輛操作臺外的其他任何空間,避免出現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內放置物品時的空間受限問題,大大提高了車內空間的利用率,也改善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車輛操作臺;11:筒體;111:容納腔;
12:側板;121:筒體容納口;112:筒體的開口;
13:堵蓋;131:蓋體;132:扳手孔;
133:卡爪;14:彈性裝置;113:掛鉤;
15:定位柱;20:活動突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中的附圖,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解釋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現有技術中,用戶出行時,通常把所攜帶物品放在副駕駛座前方的手套箱內,或者放在車門板兩側的地圖袋內。但是,現有技術這種物品放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內的方式,會占用手套箱及地圖袋的大部分空間,從而導致放置其他物品時的空間受限,用戶體驗度不高。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的如上技術問題。
下面以具體地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及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何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進行詳細說明。下面這幾個具體的實施例可以相互結合,對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過程可能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再贅述。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包括:車輛操作臺10和具有容納腔111的筒體11;所述車輛操作臺10靠近車門的側板12上開設有筒體容納口121,所述筒體11用于容納所述物品;所述筒體11通過所述筒體容納口121固定在所述車輛操作臺10的內部,且所述筒體11的開口112與所述筒體容納口121齊平。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車輛操作臺10可以為車輛中的儀表臺,用戶可以基于車輛操作臺10進行車輛的一些智能控制,例如,調節車內空調的風口,或者查看車輛的行駛狀態,比如車輛的行進速度、車輛的油耗等等。本實施例中的筒體為一硬材質的筒體,例如可以為一鐵質筒體、不銹鋼筒體、塑料筒體等,該筒體的形狀可以是圓柱狀、正方體柱狀、長方體柱狀等形狀。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車內放置物品時經常占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造成空間受限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在上述車輛操作臺10靠近車門的側板12上開設一筒體容納口121,筒體11經由該筒體容納口121固定在車輛操作臺10的內部,并且,筒體11的開口112與筒體容納口121齊平。
需要說明的是,在筒體11可以避開車輛操作臺10內部所有部件的基礎上,筒體容納口121可以設置在車輛操作臺10靠近車門的側板12上的任何位置。在筒體11可以避開車輛操作臺10內部所有部件基礎上,筒體11的長度和直徑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設置。
當用戶需要放置所攜帶的物品時,用戶可以將車門完全打開,通過筒體容納口121將物品放進筒體11內。放置完畢之后,用戶將車門關閉,此時車門與車輛操作臺10的側板12緊密貼合,從而確保所攜帶的物品不會從筒體11中滑出。由此可知,物品容納在位于車輛操作臺10內部的筒體容納腔111內,其無需占用車輛操作臺10外的其他任何空間,例如,無需占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避免出現在這兩個位置放置物品時的空間受限問題,大大提高了車內空間的利用率,也改善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對車輛操作臺內的空余空間進行挖掘,在車輛操作臺靠近車門的側板上開設筒體容納口,筒體經由該筒體容納口固定在車輛操作臺的內部,并且,筒體的開口與筒體容納口齊平,充分利用了車輛操作臺內部的空余空間,結構簡單,并且用戶所攜帶的物品容納在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筒體容納腔內,其無需占用車輛操作臺外的其他任何空間,避免出現在手套箱或者地圖袋內放置物品時的空間受限問題,大大提高了車內空間的利用率,也改善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圖1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該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還包括:堵蓋13;所述堵蓋13蓋設在所述筒體容納口121上。
具體的,該堵蓋13可以是任何能夠蓋設住筒體容納口121的部件。例如:堵蓋13可以設置為類似于筆帽的結構,包括一個蓋體131和空心柱體,柱體外側表面設置一圈突起,當對蓋體131施加一定強度的壓力作用后,柱體卡設在筒體容納口121中,與筒體容納口121成密封狀態。
當用戶將所攜帶的物品放置在車輛操作臺10內部的筒體11內時,用戶將堵蓋13蓋設在筒體容納口121上,避免所攜帶的物品從筒體11內滑出。
需要說明的是,堵蓋13雖然蓋設在筒體容納口121上,但由于筒體容納口121位于車輛操作臺10靠近車門的側板12上,因此,該堵蓋13突出于筒體容納口121的部分的高度要小于預設閾值,以確保的車門的關閉。
可選的,本實施例中,蓋體131上還設置有用于打開所述堵蓋13的扳手孔132。
具體的,該扳手孔132的尺寸可以設置為用戶能夠實現扳開操作的任意尺寸,該扳手孔132的位置可以設置在堵蓋13上的任意位置。例如:在堵蓋13邊緣設置一個穿透蓋體131的,寬度大于手指寬度的扳手孔132。當用戶需要打開堵蓋13時,將食指置于該扳手孔132中,用力朝外擠壓堵蓋13,即可將堵蓋13取出來,進而完成存取物操作。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設置一個用于蓋設筒體容納口的堵蓋,以將筒體容納口進行封閉處理,避免用戶所攜帶的物品從筒體內滑出;進一步地,解決了車輛行駛過程中,由于顛簸引起物品沿著筒體上下晃動,進而撞擊門護板的問題,提高了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同時,通過在蓋體上,設置一個穿透蓋體的扳手孔,使得用戶可以通過該扳手孔輕松的打開堵蓋,便于用戶存取物,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涉及的是上述堵蓋13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在上述圖2所示實施例基礎上,如圖3所示,上述堵蓋13包括蓋體131與所述蓋體131固定連接的多個可發生彈性形變的卡爪133。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卡爪133的工作原理為:在蓋體131上施加朝向筒體容納腔111的一定強度的壓力,筒體容納口121的側壁擠壓卡爪133上的活動突起20,從而使得卡爪133能夠順利進入筒體容納口121;另外,筒體容納口121的側壁上也會開設一與上述活動突起20匹配的凹槽,當該活動突起20沿著卡爪向下運動的方向移動至凹槽位置時,擠壓該活動突起20的壓力消失,該活動突起20卡扣在該凹槽中,從而將堵蓋13卡在筒體容納口121上。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將堵蓋設置為包括蓋體和與該蓋體固定連接的多個可發生彈性形變的卡爪的結構,對堵蓋起到了固定作用,解決了車輛行駛過程中,由于顛簸引起用戶所攜帶的物品沿著筒體上下晃動,不停撞擊堵蓋,導致堵蓋固定不穩,容易掉落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的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圖1至圖3任一個實施例的基礎上,上述筒體11的底部設置有彈性裝置14,當所述物品裝進所述筒體11時,所述物品擠壓所述彈性裝置14。
可選的,本實施例中,筒體11的長度與物品的長度可以相同,該筒體11的底部設置一彈性裝置14,可選的,該彈性裝置14可以為螺旋彈簧即扭轉彈簧、壓縮彈簧、拉伸彈簧、平面渦卷彈簧等。
將用戶所攜帶的物品放入筒體11時,壓縮該彈性裝置14,蓋上堵蓋13,可以防止彈性裝置14將物品彈出。當用戶需要從筒體11中取出所攜帶的物品時,扳開堵蓋13,筒體11底部的彈性裝置14中的彈性力要進行釋放,從而將物品從筒體11中彈出筒體容納口121。
可選的,還可以在筒體11的側壁設置一個掛鉤113,用戶所攜帶的物品放進筒體11后,可以將物品上的掛繩掛在該掛鉤113上。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在筒體底部設置一個彈性裝置,使得用戶需將所攜帶的物品取出時,只要扳開堵蓋,所攜帶的物品便能自動彈出,提高了用戶將物品取出的便捷性;進一步地,還可以通過在筒體內壁設置一個掛鉤,當用戶需要將所攜帶的物品取出時,僅需從掛鉤上取下物品上面的掛繩,即可從筒體中拉出物品,避免打開堵蓋后,仍需伸入筒體內尋找掛繩,才能拉出物品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的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圖1至圖4所示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上述筒體開口112的一端可以通過環保水性膠與側板12粘接??蛇x的,該筒體開口112一端具有多個定位柱15,筒體開口112的一端通過該定位柱15的定位作用,確保筒體開口112的一端與側板12能夠準確對接。在定位柱15和環保水性膠的共同作用下(即筒體開口112的一端先通過定位柱15與側板12上的筒體容納口121對齊,然后通過環保水性膠將定位柱15粘貼固定在側板12上),筒體開口112的一端與側板12能夠實現準確且固定的連接。
可選的,上述定位柱15可以均勻地分布在筒體開口112的一端??蛇x的,該定位柱15可以與上述筒體11一體成型??蛇x的,上述環保水性膠還可以替換為雙面膠、ab膠、502膠。
本發明提供的位于車輛操作臺內部的存放裝置,通過在筒體開口的一端均勻地設置多個定位柱,通過該定位柱的定位作用,實現筒體開口的一端與側板上的筒體容納口的對齊,進而通過環保水性膠將定位柱粘貼固定在側板上,從而實現筒體和側板的準確且固定的連接,避免了車輛行駛過程中,因車輛顛簸引起筒體固定不穩,筒體與側板斷開連接,筒體與車輛操作臺內部部件相撞,導致車輛操作臺內部部件損壞的可能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