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無人駕駛車輛輪速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旋轉編碼器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一直高歌猛進,發展勢頭迅猛。汽車智能化,汽車信息化,無人駕駛等汽車行業先進領域發展快速,而輪速的精確檢測是無人駕駛汽車中的重要一環,汽車上原有的車速傳感器已經不能滿足無人駕駛領域對速度的精確要求。越來越多的汽車研究院和高校在做無人車項目時選擇給車輛加裝精度更高的旋轉編碼器,然而加裝旋轉編碼器的方法琳瑯滿目,大部分方法對車體的改裝極大,對車體無改裝的性能又不可靠,而且很難避免車輛行駛時,汽車顛簸,震動等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旋轉編碼器安裝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車輛旋轉編碼器安裝結構,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上的車體固定片以及固定安裝在車輪上的車輪固定盤,車體固定片上固定安裝有桿端關節軸承,車輪固定盤軸心固定安裝有編碼器軸,編碼器軸上通過編碼器中心軸承安裝有編碼器殼體,編碼器殼體上固定安裝有殼體固定角架,殼體固定角架上固定安裝有防抖直桿,殼體固定角架上端穿過桿端關節軸承端部的魚眼球頭,魚眼球頭可活動鑲嵌在桿端關節軸承端部。
進一步的,車輪固定盤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車輪輪轂上。
進一步的,編碼器軸通過螺母固定安裝在車輪固定盤。
進一步的,編碼器軸與車輪固定盤之間墊有彈簧墊片。
進一步的,防抖直桿通過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殼體固定角架上。
進一步的,其中殼體固定角架為L型,殼體固定角架一面上設有半圓切口,用于與編碼器殼體安裝,殼體固定角架另一面中間設有防抖直桿固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車輛旋轉編碼器安裝結構,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上的車體固定片以及固定安裝在車輪上的車輪固定盤,車體固定片上固定安裝有桿端關節軸承,車輪固定盤軸心固定安裝有編碼器軸,編碼器軸上通過編碼器中心軸承安裝有編碼器殼體,編碼器殼體上固定安裝有殼體固定角架,殼體固定角架上固定安裝有防抖直桿,殼體固定角架上端穿過桿端關節軸承端部的魚眼球頭,魚眼球頭可活動鑲嵌在桿端關節軸承端部,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安全性高,安裝拆卸方便,車輪上下顛簸時,防抖直桿在魚眼球頭內上下活動,從而保證編碼器可殼體與編碼器軸之間的相對運動不受影響,從而降低車輪速度提取的誤差,并可有效減小輪胎上下顛簸、轉向等引起的編碼器震動。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桿端關節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車輪固定盤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殼體固定角架結構示意圖。
圖5為編碼器殼體安裝結構示意圖。
其中,1、車體;2、車體固定片;3、桿端關節軸承;4、防抖直桿;5、車輪;6、旋轉編碼器殼體;7、車輪固定盤;8、編碼器殼體;9、殼體固定角架;10、魚眼球頭;11、編碼器中心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車輛旋轉編碼器安裝結構,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1上的車體固定片2以及固定安裝在車輪5上的車輪固定盤7,車輪固定盤7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車輪輪轂上;車體固定片2上固定安裝有桿端關節軸承3;車輪固定盤7軸心固定安裝有編碼器軸8,編碼器軸8通過螺母固定安裝在車輪固定盤7上,編碼器軸8與車輪固定盤7墊有彈簧墊片,編碼器軸8上通過編碼器中心軸承11安裝有編碼器殼體6,編碼器殼體6上固定安裝有殼體固定角架9,殼體固定角架9上固定安裝有防抖直桿4,防抖直桿4通過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殼體固定角架9上,殼體固定角架9上端穿過桿端關節軸承3端部的魚眼球頭10,魚眼球頭10可活動鑲嵌在桿端關節軸承3端部,魚眼球頭10設有通孔。其中殼體固定角架9為L型,殼體固定角架9一面上設有半圓切口,用于與編碼器殼體6安裝,殼體固定角架9另一面中間設有防抖直桿固定孔。
旋轉編碼器殼體通過殼體固定角架9與車身固定,旋轉編碼器軸與車輪固定,車輪旋轉時帶動編碼器軸旋轉,編碼器軸與編碼器殼體產生相對運動,編碼器軸每旋轉一定角度變會便被編碼器殼體中的光點發射器與光電接收器讀取,編碼器每旋轉一周便發送固定脈沖,通過脈沖數我們可以提取得到車輪轉速。車輪上下顛簸時,防抖直桿在魚眼球頭內上下活動,從而保證編碼器可殼體與編碼器軸之間的相對運動不受影響,從而降低車輪速度提取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