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緩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軌道車輛的牽引緩沖裝置,包括外殼體、安裝尾座、牽引導向桿、端蓋、導向隔板、鎖緊螺母和至少兩個彈性體,外殼體兩端分別與端蓋和安裝尾座固定連接,外殼體內還包括內套筒、滑動套筒、脹環和變形管,內套筒的左端與端蓋相抵,滑動套筒裝在內套筒中且外周與內套筒的內壁滑動配合,滑動套筒的筒內帶有隔板,隔板的左側抵有第一彈性體,隔板的右側抵有第二彈性體,導向隔板包括徑向凸臺和軸頸,徑向凸臺的外周與內套筒的內壁滑動配合,軸頸的外周與脹環的內壁滑動配合,脹環的右端具有錐面且插在變形管的左端管口中,脹環的左端與內套筒的右端相抵,變形管固定在安裝尾座上。本發明具有緩沖和碰撞保護功能,且結構簡單。
【專利說明】牽引緩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軌道車輛牽引緩沖保護裝置,尤其是有關一種城市軌道車輛及鐵道客車的牽引車鉤用緩沖器。
【背景技術】
[0002]車鉤緩沖裝置是車輛重要零部件之一,能夠傳遞和緩沖車輛之間的牽引力和沖擊力,它直接關系到列車運營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軌道車輛使用的緩沖器形式多樣,根據緩沖介質的不同有:橡膠緩沖器、環彈簧緩沖器、壓潰管、氣液緩沖器以及各種組合類型的緩沖器。而目前在城市軌道車輛上更是較多的應用了各種組合類型的緩沖器,尤其是與車鉤進行連接的壓潰管和橡膠緩沖器組合。其主要缺點在于該組合緩沖器裝置由多部分組成,整體長度較長接口較多,大大降低了整套裝置的安全可靠性,且橡膠緩沖器壽命較短,尤其在承受剪切作用更是如此。該種組合方案成本較高,同時造成其它各零部件結構難度增大,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緩沖和碰撞保護功能,且結構簡單的牽引緩沖裝置。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牽引緩沖裝置,包括外殼體、安裝尾座、牽引導向桿、端蓋、導向隔板、鎖緊螺母和至少兩個彈性體,所述外殼體兩端分別與端蓋和安裝尾座固定連接,所述牽引導向桿一端插在外殼體內,另一端伸出外殼體之外,所述導向隔板和彈性體均松配合地套裝在牽引導向桿的位于外殼體內的桿身上,所述外殼體內還裝有內套筒、滑動套筒、脹環和變形管,所述內套筒的左端與端蓋相抵,所述滑動套筒裝在內套筒中且外周與內套筒的內壁滑動配合,滑動套筒的筒內帶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側抵有第一彈性體,第一彈性體的左端與牽引導向桿上的擋肩相抵,所述隔板的右側抵有第二彈性體,第二彈性體的右端與導向隔板相抵,所述導向隔板包括徑向凸臺和軸頸,徑向凸臺的外周與內套筒的內壁滑動配合,且徑向凸臺能與脹環的左端相抵,軸頸的外周與脹環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脹環的右端具有錐面且插在變形管的左端管口中,所述脹環的左端與內套筒的右端相抵,所述變形管固定在安裝尾座上。
[0005]所述隔板的左側具有兩個第一彈性體,右側具有兩個第二彈性體,兩個第一彈性體之間及兩個第二彈性體之間均設有相應的中間隔板。
[0006]所述變形管的左端管口為與脹環的錐面相配合的錐形擴口。
[0007]所述安裝尾座上具有第一凸肩和第二凸肩,所述外殼體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一凸肩上,所述變形管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二凸肩上。
[0008]所述安裝尾座上還具有行程避讓孔,牽引導向桿右端及其連接的鎖緊螺母能伸入行程避讓孔中。
[0009]所述端蓋具有外螺紋,外殼體具有內螺紋,端蓋與外殼體螺紋連接。[0010]所述端蓋具有內螺紋,外殼體具有外螺紋,端蓋與外殼體螺紋連接。
[0011]所述內套筒的右端具有與脹環左端相配合的定位臺階。
[0012]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在拉伸時,導向隔板(與脹環內孔滑動配合)向左移動壓縮彈性體吸收牽引載荷。壓縮時,牽引導向桿壓縮彈性體帶著滑動套筒向右移動,導向隔板抵住脹環不動。過載時,導向隔板和脹環右移,變形管開始變形。本發明集拉伸牽引、緩沖吸能與過載保護功能于一體,結構緊湊、結構簡單,減少了安裝難度,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其它配套零部件設計難度,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本發明在受力拉伸或者壓縮時,彈性體始終為受壓狀態,避免了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且彈性體安裝于內套筒內,避免了油污、粉塵等不良工作環境的影響,大大提高了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的牽引緩沖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在拉伸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在受壓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在過載后的結構不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牽引緩沖裝置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f 4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一種牽引緩沖裝置,包括外殼體5、安裝尾座8、牽引導向桿1、端蓋2、導向隔板10、鎖緊螺母9和至少兩個彈性體,所述外殼體5兩端分別與端蓋2和安裝尾座8固定連接,所述牽引導向桿I 一端插在外殼體5內,另一端伸出外殼體5之外,所述導向隔板10和彈性體12-1、12-2均松配合地套裝在牽弓I導向桿I的位于外殼體5內的桿身上,所述外殼體5內還裝有內套筒3、滑動套筒4、脹環6和變形管7,所述內套筒3的左端與端蓋2相抵,所述滑動套筒4裝在內套筒3中且外周與內套筒3的內壁滑動配合,滑動套筒4的筒內帶有隔板4-1,所述隔板4-1的左側抵有第一彈性體12-1,第一彈性體12-1的左端與牽引導向桿I上的擋肩1-1相抵,所述隔板4-1的右側抵有第二彈性體12-2,第二彈性體12-2的右端與導向隔板10相抵,所述導向隔板10包括徑向凸臺10-1和軸頸10-2,徑向凸臺10-1的外周與內套筒3的內壁滑動配合,且徑向凸臺10-1能與脹環6的左端相抵,軸頸10-2的外周與脹環6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脹環6的右端具有錐面6-1且插在變形管7的左端管口 7-1中,所述脹環6的左端與內套筒3的右端相抵,所述變形管7固定在安裝尾座8上。
[0016]所述滑動套筒4的隔板4-1在牽引時可以防止牽引導向桿I脫出端蓋2,壓縮時為牽引導向桿I順利導向,防止卡死。
[0017]由于導向隔板10包括徑向凸臺10-1和軸頸10-2,在牽引載荷作用下導向隔板10相對脹環6向左移動,從而不影響變形管7的預載荷位置。正常壓縮載荷時,導向隔板10保持不動;過載時,導向隔板10右移,變形管7變形。
[0018]如圖f 4所示,所述隔板4-1的左側具有兩個第一彈性體12-1,右側具有兩個第二彈性體12-2,兩個第一彈性體12-1之間及兩個第二彈性體12-2之間均設有相應的中間隔板11。第一彈性體12-1和第二彈性體12-2的數量也可以不相同。
[0019]如圖f 4所示,為了有利于脹環6頂入變形管7,所述變形管7的左端管口 7-1為與脹環6的錐面6-1相配合的錐形擴口。
[0020]如圖f 4所示,所述安裝尾座8上具有第一凸肩8-1和第二凸肩8-2,所述外殼體5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一凸肩8-1上,所述變形管7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二凸肩8-2 上。
[0021]如圖f 4所示,所述安裝尾座8上還具有行程避讓孔8-3,牽引導向桿I右端及其連接的鎖緊螺母9能伸入行程避讓孔8-3中。
[0022]如圖廣4所示,所述端蓋2具有外螺紋,外殼體5具有內螺紋,端蓋2與外殼體5螺紋連接。
[0023]如圖廣4所示,所述內套筒3的右端具有與脹環6左端相配合的定位臺階3-1。
[0024]如圖5所示,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端蓋2具有內螺紋,外殼體5具有外螺紋,端蓋2與外殼體5螺紋連接。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0025]如圖1所示,本發明在正常安裝狀況時,第一彈性體12-1左端與牽引導向桿I上的擋肩1-1相抵,第二彈性體12-2右端與導向隔板10相抵,使得牽引導向桿I始終處于平衡位置。
[0026]如圖2所示,當本發明受到拉伸載荷作用時,由牽引導向桿I帶動導向隔板10向左移動,擠壓第二彈性體12-2,給予牽引緩沖力。同時滑動套筒4右端限定了導向隔板10的移動距離,確保了導向牽引桿I的一端始終處于端蓋2的內側,防止意外脫開。
[0027]如圖3所示,當本發明受到正常壓縮載荷作用時,牽引導向桿I帶動向右移動,擠壓第一彈性體12-1和第二彈性體12-2,中間隔板11、滑動套筒4同時向右移動,此時壓縮力完全由第一彈性體12-1和第二彈性體12-2吸收,實現緩沖。
[0028]如圖4所示,當本發明受到過大載荷沖擊時,牽引導向桿I在圖3所示狀態下繼續向右移動,推動導向隔板10和脹環6擠入變形管7中,此時變形管7管徑擴張變形而吸收沖擊,從而實現過載緩沖保護。
【權利要求】
1.一種牽引緩沖裝置,包括外殼體(5)、安裝尾座(8)、牽引導向桿(I)、端蓋(2)、導向隔板(10)、鎖緊螺母(9)和至少兩個彈性體,所述外殼體(5)兩端分別與端蓋(2)和安裝尾座(8 )固定連接,所述牽引導向桿(I) 一端插在外殼體(5 )內,另一端伸出外殼體(5 )之外,所述導向隔板(10)和彈性體(12-1、12-2)均松配合地套裝在牽弓I導向桿(I)的位于外殼體(5)內的桿身上,其特征在于: a、所述外殼體(5)內還裝有內套筒(3)、滑動套筒(4)、脹環(6)和變形管(7), b、所述內套筒(3)的左端與端蓋(2)相抵, c、所述滑動套筒(4)裝在內套筒(3)中且外周與內套筒(3)的內壁滑動配合,滑動套筒(4)的筒內帶有隔板(4-1), d、所述隔板(4-1)的左側抵有第一彈性體(12-1),第一彈性體(12-1)的左端與牽弓I導向桿(I)上的擋肩(1-1)相抵,所述隔板(4-1)的右側抵有第二彈性體(12-2),第二彈性體(12-2)的右端與導向隔板(10)相抵, e、所述導向隔板(10)包括徑向凸臺(10-1)和軸頸(10-2),徑向凸臺(10-1)的外周與內套筒(3)的內壁滑動配合,且徑向凸臺(10-1)能與脹環(6)的左端相抵,軸頸(10-2)的外周與脹環(6)的內壁滑動配合, f、所述脹環(6)的右端具有錐面(6-1)且插在變形管(7)的左端管口(7-1)中, g、所述脹環(6)的左端與內套筒(3)的右端相抵, h、所述變形管(7)固定在安裝尾座(8)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1)的左側具有兩個第一彈性體(12-1 ),右側具有兩個第二彈性體(12-2),兩個第一彈性體(12-1)之間及兩個第二彈性體(12-2 )之間均設有相應的中間隔板(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形管(7)的左端管口(7-1)為與脹環(6)的錐面(6-1)相配合的錐形擴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尾座(8)上具有第一凸肩(8-1)和第二凸肩(8-2),所述外殼體(5)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一凸肩(8-1)上,所述變形管(7)的右端內孔套置固定在第二凸肩(8-2)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尾座(8)上還具有行程避讓孔(8-3),牽引導向桿(I)右端及其連接的鎖緊螺母(9)能伸入行程避讓孔(8-3)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2)具有外螺紋,外殼體(5)具有內螺紋,端蓋(2)與外殼體(5)螺紋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2)具有內螺紋,外殼體(5)具有外螺紋,端蓋(2)與外殼體(5)螺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筒(3)的右端具有與脹環(6)左端相配合的定位臺階(3-1)。
【文檔編號】B61G9/04GK103507823SQ20121021018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吳剛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