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包括單軌環線、被測車載機車信號主機及附屬設備、機車電源、地面環線發送設備及環線電流分配設備,所述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可解決雙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對于雙機重連入庫檢測接收環線信號弱的問題。
【專利說明】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領域,特別是一種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我國鐵路干支線機車(本務機)車載信號大多為通用式或主體式機車信號。通用式機車信號車載設備實行出入庫檢測。保證車載設備達到入庫合格率大于98% ;出庫合格率達到100%。通用式移頻機車信號為鐵路運輸安全效率作出了重大貢獻。
[0003]機車入庫檢測采用雙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在發送國產移頻(550,650,750,850HZ)信號時效果比較好。幾次提速以后,發送信號增加了 ZPW——2000 (1700,2000,2300,2600HZ),雙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衰減的非常嚴重,以致無法進行正常檢測。
[0004]經過研究試驗,機車入庫檢測采用交叉環線發送檢測信號,克服了信號衰減嚴重的問題,并在全國各地的機務段推廣了交叉環線。但是,交叉環線需要與相鄰機車停留位置相一致,并且需要相隔一定的距離,否則,相鄰機車還是要相互影響接收效果。尤其是重聯入庫的機車,相互距離很近,接收信號相互影響很大,幾乎收不到環線的信號。必須摘開重聯入庫的機車,拉開一段距離,停在相應的交叉環上,才能正常進行測試。
[0005]如果不能摘開重聯入庫的機車,入庫測試就無法正常進行,時常發生漏檢漏測的情況,對機車信號的正常運行帶來隱患。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路簡單、施工安裝方便、使用維護簡單的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
[0007]實現本發明目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包括單軌環線、被測車載機車信號主機及附屬設備、機車電源、地面環線發送設備及環線電流分配設備,所述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可解決雙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對于雙機重連入庫檢測接收環線信號弱的問題。
[0008]本發明的原理為:本發明通過單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解決了雙軌環線或交叉環線兩根鋼軌信號相互抵消衰減嚴重,相鄰機車相互影響的問題。
[0009]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為:1)本發明采用單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
2)本發明避免了交叉環線施工維護困難;3)本發明減少了入庫漏檢漏測的情況;4)本發明可以在兩根鋼軌上分別安裝兩套單軌環線,兩套單獨使用互為備份,冗余設置。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機車信號出入庫雙軌檢測環線示意圖。
[0012]圖2機車信號出入庫交叉檢測環線示意圖。[0013]圖3機車信號出入庫單軌檢測環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結合圖1,機車入庫檢測采用雙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在發送國產移頻(550,650,750,850HZ)信號時效果比較好。幾次提速以后,發送信號增加了 ZPW——2000(1700,2000,2300,2600HZ),雙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衰減的非常嚴重,以致無法進行正常檢測。
[0015]結合圖2,機車入庫檢測采用交叉環線發送檢測信號,克服了信號衰減嚴重的問題。但是,交叉環線需要與相鄰機車停留位置相一致,并且需要相隔一定的距離,否則,相鄰機車還是要相互相應接收效果。尤其是重聯入庫的機車,相互距離很近,接收信號相互影響很大,幾乎收不到環線的信號。必須摘開重聯入庫的機車,拉開一段距離,停在相應的交叉環上,才能正常進行測試。
[0016]如果不能摘開重聯入庫的機車,入庫測試就無法正常進行,時常發生漏檢漏測的情況,對機車信號的正常運行帶來隱患。
[0017]結合圖3,一種單軌環線機車入庫檢測系統,可解決雙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對于雙機重連入庫檢測接收環線信號弱的問題。本發明通過單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解決了雙軌環線或交叉環線信號兩根鋼軌信號相互抵消衰減嚴重,相鄰機車相互影響的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根鋼軌的軌腰處設置發送檢測信號環線、返回采用另外敷設信號電纜回路、被測車載機車信號主機及附屬設備、機車電源、地面發送設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該所述單軌環線機車信號出入庫檢測系統,采用單軌環線發送檢測信號,被測車載機車信號主機接收單軌環線發送的檢測信號。
【文檔編號】B61L21/00GK103569158SQ20121026009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駱燕勝 申請人:駱燕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