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涉及軌道車輛前端吸能結構【技術領域】,該機構包括連接板(1)、吸能梁單元(2)、緩沖梁單元(3)和防爬齒(4);防爬齒(4)由多個弧形板組成,防爬齒(4)后側為起緩沖作用的緩沖梁單元(3);緩沖梁單元(3)后側為吸能梁單元(2),吸能梁單元(2)主要起到將車輛碰撞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動能轉化為吸能梁的變形能;吸能梁單元(2)后側為連接該前端吸能機構與車輛主體結構的連接板(1)。本實用新型設置吸能梁單元(2),最大限度的吸收能量,使結構變形按一定的方向發展,保證其有序破壞;從而保護乘客及列車的安全,保證司機有必要的生存空間,提高列車的被動安全保護功能。
【專利說明】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軌道車輛前端吸能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
【背景技術】
[0002]軌道客車在車頭遭受正對碰撞時,其前端的吸能機構能通過自身的塑性變形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障駕駛室的安全。但是,現有的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位于車體底架前端的兩側,其塑性變形區域狹小,且防爬器與吸能梁之間力學支撐結構不合理,不利于碰撞能量的有序傳遞和被吸收,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對駕駛室的吸能保護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位于車體底架前端的兩側,其塑性變形區域狹小,且防爬器與吸能梁之間力學支撐不合理,不利于碰撞能量的有序傳遞和被吸收,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對駕駛室的吸能保護作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包括連接板、吸能梁單元、緩沖梁單元和防爬齒;所述緩沖梁單元由前立板、后立板、四個緩沖梁、下蓋板、上蓋板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組成,前立板、后立板、下蓋板、上蓋板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焊接構成一個箱體形結構,四個緩沖梁位于該箱體結構的內部,并與前立板、后立板、下蓋板、上蓋板均焊接;所述防爬齒焊接在前立板上,其由多個弧形板組成;所述下蓋板和上蓋板的前端均為弧形結構,其弧度與防爬齒的弧形板弧度相同;所述吸能梁單元由兩個端部吸能梁和四個中部吸能梁組成,每個中部吸能梁的兩個側板上設有多個吸能孔;端部吸能梁和中部吸能梁的前端均焊接在后立板上,二者的后端均焊接在連接板上。
[0006]該機構還包括一蓋板,其焊接在吸能梁單元的頂部。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的吸能梁單元、緩沖梁單元和防爬齒順次設置在車體底架前端的正前方,大大增加了吸能機構塑性變形區域,利于車輛前端發生碰撞時,撞擊的能量沿緩沖梁單元和吸能梁單元順次傳遞和高效吸收,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對駕駛室的吸能保護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將圖1中的上蓋板去掉之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001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包括連接板1、吸能梁單元2、緩沖梁單元3和防爬齒4。緩沖梁單元3由前立板3-1、后立板3-2、四個緩沖梁3_3、下蓋板3_4、上蓋板3_5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組成,如立板3_1、后立板3_2、下蓋板3-4、上蓋板3-5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焊接構成一個箱體形結構,四個緩沖梁3-3豎直設置于該箱體結構的內部,并與前立板3-1、后立板3-2、下蓋板3-4、上蓋板3-5均焊接。
[0012]防爬齒4焊接在前立板3-1上,其由多個弧形板組成。下蓋板3-4和上蓋板3-5的前端均為弧形結構,其弧度與防爬齒4的弧形板弧度相同。
[0013]吸能梁單元2由兩個端部吸能梁2-1和四個中部吸能梁2-2組成,每個中部吸能梁2-2的兩個側板上設有多個吸能孔2-2-1。端部吸能梁2-1和中部吸能梁2-2的前端均焊接在后立板3-2上,二者的后端均焊接在連接板I上。 [0014]本實用新型的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還可以包括一個蓋板,其焊接在吸能梁單元2的頂部,起到美觀的作用。
[0015]當車輛前端發生碰撞時,撞擊的能量沿防爬齒4、緩沖梁單元3和吸能梁單元2順次傳遞和造成塑性形變破壞,發生塑性形變的結構將撞擊動能轉變成內能,以熱量的形式吸收和向環境空間釋放,從而消減了撞擊動能的向后傳遞,最大限度地發揮對駕駛室的吸能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
1.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包括連接板(I)、吸能梁單元(2)、緩沖梁單元(3)和防爬齒(4); 所述緩沖梁單元(3)由前立板(3-1)、后立板(3-2)、四個緩沖梁(3-3)、下蓋板(3-4)、上蓋板(3-5 )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組成,前立板(3-1)、后立板(3-2 )、下蓋板(3-4 )、上蓋板(3-5)和左右兩側的小立板焊接構成一個箱體形結構,四個緩沖梁(3-3)位于該箱體結構的內部,并與前立板(3-1)、后立板(3-2 )、下蓋板(3-4 )、上蓋板(3-5 )均焊接; 所述防爬齒(4)焊接在前立板(3-1)上,其由多個弧形板組成;所述下蓋板(3-4)和上蓋板(3-5)的前端均為弧形結構,其弧度與防爬齒(4)的弧形板弧度相同; 所述吸能梁單元(2)由兩個端部吸能梁(2-1)和四個中部吸能梁(2-2)組成,每個中部吸能梁(2-2)的兩個側板上設有多個吸能孔(2-2-1);端部吸能梁(2-1)和中部吸能梁(2-2)的前端均焊接在后立板(3-2)上,二者的后端均焊接在連接板(I)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鐵寬軌車輛前端吸能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還包括一蓋板,其焊接在吸能梁單元(2)的頂部。
【文檔編號】B61F19/04GK203460874SQ201320505574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劉曉芳, 王明舉 申請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