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承載組合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承載組合輪,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能在障礙路上行進的承載組合輪。
技術背景目前用于上樓的交通工具,一是較為復雜,只適用于公共場合,再就是過于簡單,行進比較費力,震蕩顛波厲害,只適用粗放型運輸,市場需求較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承載組合輪,安裝該承載組合輪后,作為一般的交通工具,經稍加改造,不僅能在平地上行進,還能在障礙路行進,尤其適用于上樓爬山,行進省力,無震蕩,顛波輕。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把4個一定長度的轉動臂焊接到轉動臂軸上,相鄰的轉動臂成90°角,轉動臂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帶軸承的小輪。在平地行進時,只有位于下面的2個小輪沿地面滾動,當遇到樓梯,下方的前輪被擋時,上方的前輪開始向上一級臺階滾動,并成為下方的前輪,同時帶動被擋的下輪沿垂直面上行,上下兩輪成為前后兩輪。通過小輪的自轉并圍繞轉動臂軸的公轉,使前方上輪滾動至上一級臺階之上,從而達到上樓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裝承載組合輪的人力交能工具,既能在平路上行進,也能在障礙路上行進,更能上樓爬山,結構簡單,操作靈活。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由平地行進至臺階時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沿臺階上行時的示意圖。
圖中1、8、9、10-小輪,2-轉動臂軸承,3-轉動臂,4-輪叉,5-轉動臂軸,6-小輪軸承,7-樓梯。
具體實施方式
把4個一定長度的轉動臂(3)焊接到轉動臂軸(5)上,相鄰的轉動臂成90°角,轉動臂(3)的另一端為輪叉(4),分別安裝帶軸承(6)的小輪(1)、(8)、(9)、(10)。在平地行進時,只有位于下面的2個小輪(8)、(9)沿地面滾動,當前兩輪(1)、(9)行進至臺階時,下輪(9)被擋,上方的前輪(1)開始向上一級臺階(7)滾動,成為下方的前輪,同時帶動下輪(9)沿垂直面上行,上下兩輪(1)、(9)成為前后兩輪(1)、(9)。通過小輪(1)、(8)、(9)、(10)自轉并圍繞轉動臂軸(5)公轉,使前方上輪(1)滾動至上一臺階(7)之上,從而達到上樓的目的。將承載組合輪直接安到輪椅或嬰兒車軸上,也可在承載組合輪軸心安上叉子,再將叉子固定在車底架上,便可上下樓,能為住樓人群帶來方便,也可投入名山旅游區,成為小型運輸工具。
權利要求1.一種承載組合輪,其特征在于在轉動臂軸(5)上焊接4個一定長度的轉動臂(3),相鄰轉動臂成90°角,在4個轉動臂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小輪(1)、(8)、(9)、(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載組合輪,其特征在于轉動臂(3)的另一端為輪叉(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承載組合輪,更具體地說是一種能在障礙路上行進的承載組合輪。把4個一定長度的轉動臂焊接到轉動臂軸上,相鄰的轉動臂成90°角,轉動臂的另一端分別安裝帶軸承的小輪。在平地行進時,只有位于下面的2個小輪沿地面滾動,當遇到樓梯,下方的前輪被擋時,上方的前輪開始向上一級臺階滾動,并成為下方的前輪,同時帶動被擋的下輪沿垂直面上行,上下兩輪成為前后兩輪。通過小輪自轉并圍繞轉動臂軸公轉,使前方上輪滾動至上一級臺階之上,從而達到上樓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B9/00GK2749748SQ20042005379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15日
發明者于海江 申請人:于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