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腳踏曲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踏車曲柄。
背景技術:
目前,腳踏曲柄一般用于腳踏車,有自行車、三輪車等,是廣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使用這些腳踏車在遇到上坡、頂風等條件時,會使人感到非常費力。而一些助力車或可變速的腳踏車,需消耗能源或速度較慢,而且構造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腳踏曲柄,在騎車行駛時只需用與正常行駛條件相當的力就可使腳踏車適應上坡、頂風等條件,并且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A桿一端與B桿的一端銷軸活連接,并在圓周方向有偏心面可任意設在A桿或B桿的端部,且分別對應有限位臺或槽,使兩個桿可在轉角n內相對往復運動,在端部未設偏心面的桿上軸向與另一桿端偏心面對應的位置裝有挺桿,挺桿一端頂在偏心面上另一端順序裝著彈簧及螺紋調整坐;A桿的另一端有軸孔并平行于銷軸,必要時其內側軸孔部位可固定鏈輪,B桿的另一端其外側與踏板軸連接并平行于銷軸。
本實用新型在B桿受力發生變化時可使曲柄力矩亦隨之變化,以適應各種條件的變化,左右曲柄交替工作,從而實現了上述目的。
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基本結構。
圖中1.A桿;2.B桿;3.銷軸;4.軸孔;5.定位臺或槽;6.偏心面;7.挺桿;8.彈簧;9.螺紋調整坐;10.踏板軸。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實施例中的基本結構相同。A桿1一端與B桿2的一端銷軸3活連接。兩個桿在銷軸3活連接部位的圓周方向有偏心面6可任意設在A桿或B桿2的端部,并分別對應設有限位臺或槽5使B桿2與A桿1可在轉角n內相對往復運動;轉角n如圖所示B桿2的軸線以A桿1的軸線為止點向上(踏板受力一側)可設在60°-75°或45°-90°之間。A桿1的另一端有軸孔4并與銷軸3平行,在曲柄整體內側軸孔4部位必要時可固定鏈輪。B桿2的另一端在曲柄整體的外側與踏板軸10連接并與銷軸3平行。安裝狀態B桿2向踏板受力一側與A桿呈一角度。
在圖1的實施例中可采用碟形彈簧或螺旋壓縮彈簧在B桿上軸向與A桿端部偏心面6對應的位置裝著由圓桶定位并可軸向移動的挺桿7,挺桿7的一端頂在偏心面上另一端圓桶內順序裝著彈簧8及螺紋調整坐9(外螺紋)。圖2實施例是采用螺旋壓縮彈簧的一種形式可將挺桿7、彈簧8及螺紋調整坐9(內螺紋)順序套裝在端部未設偏心面6的B桿上。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螺紋調整坐9可調整彈簧8對挺桿7的預壓力以適應受力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腳踏曲柄,包括鏈輪和踏板,其特征是A桿(1)一端與B桿(2)的一端銷軸(3)活連接,并在圓周方向有偏心面(6)可任意設在A桿(1)或B桿(2)的端部,且分別對應有限位臺或槽(5),使兩個桿可在轉角n內相對往復運動,在端部未設偏心面的桿上軸向與另一桿端偏心面(6)對應的位置裝有挺桿(7),挺桿(7)一端頂在偏心面(6)上另一端順序裝著彈簧(8)及螺紋調整坐(9);A桿(1)的另一端有軸孔(4)并平行于銷軸(3),必要時其內側軸孔(4)部位可固定鏈輪,B桿(2)的另一端其外側與踏板軸(10)連接并平行于銷軸(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腳踏曲柄,其特征在于轉角nB桿(2)的軸線以A桿(1)的軸線為止點向踏板受力一側可設在60°-75°或45°-9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腳踏曲柄,其特征在于彈簧(8)為碟形彈簧或螺旋壓縮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踏曲柄,可用于腳踏車等,特點是在騎車行駛時只需用與正常行駛條件相當的力就可使腳踏車適應上坡、頂風等條件。其結構簡單A桿一端與B桿的一端銷軸活連接并在任意端設偏心面,在未設偏心面的桿上軸向與另一桿端偏心面對應位置順序裝有挺桿、彈簧及螺紋調整座,B桿與A桿可在轉角n內相對往復運動。在B桿受力發生變化時可使曲柄力矩亦隨之變化,以適應各種條件的變化,左右曲柄交替工作,從而實現了上述目的。
文檔編號B62M3/00GK2837194SQ200520130140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26日
發明者葉廷元 申請人:葉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