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
技術背景常規自行車,其轉向機構均為手扳龍頭,由后輪推動前進。這種結構的自 行車始終克服不了以下弊端腳踏機構受曲柄活動范圍的限制,必須使前后輪 留有相當的空間,軸距自然加大,車身加長,占地面積加大;由于車身長,出 于安全考慮,構件相對要粗,因此耗材較多,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新穎、體積小、生產成本低的前蹬式 坐扭龍頭自行車。本實用新型的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包括車把、鞍座、前輪、后輪、腳 踏機構,前輪與前叉架相連,前叉架上安裝腳踏機構,腳踏機構由曲柄、鏈輪 及鏈條組成,與前叉架固接的主軸上套有下套管和上套管,下套管和上套管上 均設有法蘭,主軸的上端部與上套管通過連接件固接,鞍座與鞍座插管相連, 鞍座插管插入在上套管中,通過抱箍鎖緊,后輪與后叉架相連,前叉架主軸上 套置的下套管通過法蘭與后叉架固接,車把也通過法蘭與后叉架固接,上套管 同時與后叉架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采用前輪驅動,騎行者通過扭動鞍座 來控制前輪的轉向,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它與現有自行車相比具有車身短、占 地面積小的特點,車重減少了 10-20%,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包括車把l、鞍座2、前輪7、后輪8、腳踏 機構9,前輪7與前叉架10相連,前叉架10上安裝腳踏機構9,腳踏機構9 由曲柄、鏈輪及鏈條組成,與前叉架10固接的主軸11上套有下套管5和上套 管4,下套管5和上套管4上均設有法蘭,主軸11的上端部與上套管4通過連 接件固接,鞍座2與鞍座插管3相連,鞍座插管3插入在上套管4中,通過抱 箍鎖緊,后輪8與后叉架6相連,前叉架主軸上套置的下套管5通過法蘭與后 叉架6固接,車把1也通過法蘭與后叉架6固接,上套管4同時與后叉架6活 動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包括車把(1)、鞍座(2)、前輪(7)、后輪(8)、腳踏機構(9),其特征在于前輪(7)與前叉架(10)相連,前叉架(10)上安裝腳踏機構(9),腳踏機構(9)由曲柄、鏈輪及鏈條組成,與前叉架(10)固接的主軸(11)上套有下套管(5)和上套管(4),下套管(5)和上套管(4)上均設有法蘭,主軸(11)的上端部與上套管(4)通過連接件固接,鞍座(2)與鞍座插管(3)相連,鞍座插管(3)插入在上套管(4)中,后輪(8)與后叉架(6)相連,前叉架主軸上套置的下套管(5)通過法蘭與后叉架(6)固接,車把(1)也通過法蘭與后叉架(6)固接,上套管(4)同時與后叉架(6)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包括車把、鞍座、前輪、后輪、腳踏機構,前輪與前叉架相連,前叉架上安裝腳踏機構,與前叉架固接的主軸上套有下套管和上套管,下套管和上套管上均設有法蘭,主軸的上端部與上套管通過連接件固接,鞍座插管插入在上套管中,后輪與后叉架相連,前叉架主軸上套置的下套管通過法蘭與后叉架固接,車把也通過法蘭與后叉架固接,上套管同時與后叉架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前蹬式坐扭龍頭自行車采用前輪驅動,騎行者通過扭動鞍座來控制前輪的轉向,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它與現有自行車相比具有車身短、占地面積小的特點,車重減少了10-20%,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62M1/36GK201169335SQ200820101730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18日
發明者嘉 劉, 星 劉, 劉子蔚, 劉毅中 申請人:劉毅中